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晚清帝国风云2·湘军崛起回马枪

回马枪

        “双子星座”的作战方式,比杨秀清、石达开时代更加灵活高效,两人虽然各有主要作战区域,但又常常应形势的需要实行联合作战。此番合兵一处,就是为了解天京之围。

        围攻天京的是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乘着太平天国内部发生内讧,两大营在得到休整的同时,又重新具备了进攻能力,它们进行分工合作:江北大营屯兵浦口,在长江北岸封住天京的供应路线;江南大营在天京周围挖掘深壕,这一深壕长达一百多里,称为“长城”,用以对天京实施长围久困。

        主持天京防守的李秀成是一个外柔内刚的人,据说他只念了两年书,但却熟读过和。李秀成极重谋略,讲究以智取胜,在他的用兵之法中,也处处可见那些民间军事教科书的烙印。

        见形势危迫,李秀成采取了由外向内解困的方式。他首先率部冲出包围圈,在皖苏边境与陈玉成会合,接着以浦口为突破方向,两军联合向江北大营发起进攻。

        在江北大营之中,最引人注目的部队是来自东三省的满洲骑兵。在僧格林沁和胜保对付北伐军时,远道而来的满洲骑兵曾一度表现得很丢脸,但经过战场上的反复历练和筛选,能够留下来的已多是能打仗的勇者。

        在骑兵再次奉调来到南方后,由于环境与北方有异,一开始很不适应,僧格林沁的部下西凌阿初到湖北时,差不多吃的也是这个亏。不过到这个时候为止,江北大营里的满洲骑兵总体上对南方战场已不陌生。

        在长江北岸,太平军对这些汹汹而来的大队骑兵往往都会存有畏惧心理,这使得满洲骑兵又滑到了另外一个极端,作战时逐渐变得骄矜起来。陈玉成牢牢抓住了对手的这一弱点,他意识到,要攻破江北大营,关键还是要先击溃满洲骑兵。

        步兵打骑兵,在一直面临北方游牧民族挑战的中国,曾是一个被长期研究的课题,成功经验可谓不胜枚举,比如,岳飞的大破“拐子马”。

        所谓“拐子马”乃是金军的重装甲骑兵部队,三匹马一组,人人都穿着厚厚的铠甲,当他们呼啦啦地冲过来时,由于势大力沉,以步战为主的宋军根本就抵挡不住。

        看上去“拐子马”似乎刀枪不入,但岳飞看出,马脚正是其软肋。于是他设计用步兵砍马脚,只要一匹马倒下,另两匹马也就跟着一起遭殃,“拐子马”遂被岳家军所击败。

        这些东西都不用到正经的历史书里去找,评书演义里多的是,作为出自民间的军事高手——陈玉成哪儿会不知其详。

        在与满洲骑兵对阵时,陈玉成假装不敌,稍微接触便撤军后退。对这种场面,满洲骑兵显然已经司空见惯,他们也像当年的“拐子马”一样,毫无顾忌地在后面猛追。

        追着追着,陈玉成预伏的刀牌手突然从路边一跃而起,他们用盾牌护身,刀削马足,骑兵队伍立即乱作一团。

        除了刀牌手,陈玉成还有一个绝招,谓之回马枪。回马枪最早指的是他的枪法,后来陈玉成将其融会贯通,移用到了战术之中,而且使起来更加出神入化。在交战时,他往往会在日暮时收队,你以为他回营了,其实不是,他是在杀回马枪——偷偷地截断你的后路。

        官军不管是骑兵还是步兵,都最怕被抄袭后路。打个比方,有三万官军在行军,即便他们听到只有三千太平军攻其尾翼,也马上就会慌乱起来,哪个指挥官都压不住阵脚。当初向荣用江南大营将天京团团包围,太平军就是用这招破了他的大营,向荣自己也落得个兵败身死的下场。

        在满洲骑兵被“回马枪”先行搅乱之后,陈玉成立刻率太平军主力返身掩杀,通常一个回合便能将对手挑落马下。

        骑兵一败,江北大营顿时成了没脚蟹。1858年9月26日,陈玉成和李秀成前后夹攻,一举攻下浦口,并将江北大营予以摧毁,包括满洲骑兵在内,大营所驻的一万多官军损失殆尽。咸丰被迫从此撤销了江北大营,江北官军也改由江南大营统辖。

        浦口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上游对天京的供应变得畅通无阻,江南大营好不容易挖出来的“长城”至此成了虚设。与此同时,陈玉成移师江南,也令太平军在安徽战场上缺少了重量级的大将,李续宾进军皖中,才一个多月的时间,便攻克了四座重镇。

        知道李续宾来了,庐州附近的残余官军都巴不得这位“战神”早点来救命,李续宾一个月攻四座城,他们都觉得太慢,一个劲儿地给咸丰上折,要求东征军能够加快进度。

        于是咸丰发出密诏,催促李续宾进军庐州,十天之内,李续宾竟然收到了七道圣旨。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