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晚清帝国风云2·湘军崛起东征

东征

        你不敬,战场上给你颜色看。从死人堆里一路爬过来,陈玉成可以说是为战争而生,为战争而活,他的世界完全被这两个字所占据和主宰,打仗在别人看来可能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但对于他来说却不过是一种本能。

        安徽曾是石达开的大本营,自石达开出走后,安徽境内的太平军精锐和老兵也被带走大半。这曾让继之而起的陈玉成在兵力上捉襟见肘,但是这一年,安徽爆发的蝗灾帮了他大忙。

        随着乌云一样的蝗虫自天际掠过,各地庄稼无不遭到毁灭性摧残,大部分地区颗粒无收,不顾一切的灾民由此会集成了太平军新的兵源,陈玉成麾下兵马很快骤增至数十万人。

        只要有兵,陈玉成就能在战场上呼风唤雨,攻克庐州便是明证,而他的横空出世,也预示着太平军的新一代战将已逐渐崭露头角。

        在另一头,作为湘军新一代的代表人物,李续宾也正按照胡林翼所制订的东征计划,向皖中大步推进。

        咸丰本来计划让李续宾去浙江追击石达开,这也是朝中大多数人的意见,但是从胡林翼到李续宾本人,都认为决战皖中比追击石达开更为重要,如今正可抓住九江克复的机遇再接再厉,不宜轻离安徽战场。

        在胡林翼等人的力荐下,咸丰改变主意,把浙江的活派给了曾国藩。

        曾国藩回乡奔丧,在程序上没有做到位,等于朝廷还没批准,他就撂挑子跑了,此举在仕林之中颇遭非议和攻击。听到各种风言风语,曾国藩心里当然很不好受,所以在多次接到咸丰让他“夺情”的旨意后,终于还是选择了二次出山。

        复出后的曾国藩看到,在他守孝期间,湘军已基本控制住了湖北和江西。在长江上游的省份中,太平军声势较大的,只剩下了安徽一省,一旦湘军再进占安徽,南京不过是孤城一座。

        在战略思想上,曾国藩与胡林翼高度一致,都认为安徽得失才是整盘棋局的精髓,谁掌控了它,谁就能决定最终的胜败。

        曾国藩人去浙江,心在安徽,事实上,湘军的能战之师也都集中在李续宾营中,这是他和胡林翼共同的希望所在。

        攻克九江之后,李续宾曾想找时间回湖南去探望父母,但因为出征皖中,只得暂行搁置。在湖北百官为李续宾及东军举行饯行仪式上,李续宾忽然握着胡林翼的手说:“我恐怕没有机会再见父母了!”说完便痛哭失声,胡林翼也跟着大哭起来,这一情景几乎把在场的所有人都给惊呆了。

        这时的李续宾声名正如日中天,自九江一战成名后,他俨然已成为战神级别的人物,因此大家对此次出征普遍抱以乐观态度,现在看到这一将一帅犹如在生离死别,在深感诧异的同时,也多少觉得有些不太吉利。

        虽然同样是哭,其实两人哭的意味大有不同。

        李续宾是一个非常实诚的人,既然外界给他如此大的荣誉和期望,他就一心想着要予以回报,哪怕粉身碎骨亦在所不惜。这一去他是打算一战到死的,死他倒不怕,唯有想到可能再无机会赡养父母,则心如刀绞。

        胡林翼的哭,正是知道李续宾有这样的性格特点。战场的生存概率不高,一个过勇之将的生存概率更低,他和李续宾名为上下级,其实情同兄弟,听到李续宾说出这样的话,心中肯定会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和不安。

        随李续宾出征的虽为湘军精锐,但人数不多,只有区区八千人。安徽战场的太平军有数十万人,东征军必须要做到以一敌十,甚至是以一敌几十,才有取胜的可能,加上又是孤军深入,即便是在打了无数仗的胡林翼看来,这也是一项非常艰险的任务。

        自李续宾走后,每次战前,坐镇湖北的胡林翼都会对李续宾提出告诫,让他宁可慢些,也不得恃勇突进。

        李续宾在进兵之初,战事异常顺利,基本上是攻无不克,三四万人屯守的重镇都能被他一击即破,足可用“扫荡”两个字来形容。

        不过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还没有遇到真正的对手,受李秀成之邀,陈玉成已经去了江南。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