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大隋兴衰四十年4·自杀王朝二、大展宏图

二、大展宏图

        入伙瓦岗寨,李密的人生就进入了快车道。就是在这里,他终于遇到了一生中一个难得的贵人——翟让。翟让这个人没有多大的本事,但是宅心仁厚,有一双识人的慧眼,还有一颗容人之心。眼看李密有这么大的来头,又有这么大的本事,翟让发自内心地高兴,很快就对李密另眼相看,开始跟他讨论起军事大计来。

        李密遇到知己,也再次燃起当年追随杨玄感造反的激情,把心中的想法和盘托出了。他说:“刘、项皆起布衣为帝王。今主昏于上,民怨于下,锐兵尽于辽东,和亲绝于突厥,方乃巡游扬、越,委弃东都,此亦刘、项奋起之会也。以足下雄才大略,士马精锐,席卷二京,诛灭暴虐,隋氏不足亡也!”现在,隋朝的精兵都已经在征高句丽的时候消耗尽了,又和突厥断绝了来往,力量相当虚弱,再加上皇帝放弃东都,逃到江南,约等于天下无主。这正是英雄逐鹿的时候啊!当年刘邦、项羽不也就是这样起家的吗?希望您不要满足于占山为王,而是要拉起人马,席卷两京,推翻隋朝,这才是英雄大业!

        这番话一下子把翟让的眼界打开了,也把瓦岗军的境界提升了。原来占山为王的瓦岗军有了推翻暴隋,夺取政权的终极目标,多么激动人心!

        李密提出这么一个宏伟目标,翟让作何反应呢?翟让是个比较软弱的人,他说:“吾侪群盗,旦夕偷生草间,君之言者,非吾所及也。”我就是一个盗贼,我就想在草泽之间苟且偷生,你说的这些话,我还真是想不到,恐怕也做不到。

        不过,话虽然这么说,他还是真心实意地尊重李密,很快在李密的建议下主动出击,攻破了荥阳郡好几座县城。又拉来了队伍,又打出了地盘,这样一来,李密在瓦岗军也算是站稳了脚跟。

        不过,李密的理想可不止于此。站稳脚跟只是他规划的第一步。第二步,他要图谋更大的发展了。很快,李密又做了两件大事,把他在瓦岗军中的地位又提升了一大步。

        第一,大败张须陀。

        第二,夺取兴洛仓。

        先看第一件。瓦岗军不是攻破了荥阳几座县城吗?这可让隋炀帝着急了。荥阳就在东都洛阳的东边,如果这个地方被瓦岗军占领了,马上就会威胁到洛阳的安全。

        怎么办?隋炀帝赶紧任命老将张须陀担任荥阳通守,围剿瓦岗军。张须陀是隋朝难得的一员大将,手下有秦琼和罗士信两个猛将,没少打败过各路起义军,是一个让人闻风丧胆的人物。朝廷派这个人来,瓦岗军何以应对呢?这时候,李密和翟让的意见不一致了。

        翟让是什么反应?他吓坏了,赶紧说,这个人厉害,我在他手下没少吃过亏,要不咱们避避风头,先撤吧。

        李密是什么意见?他说:“须陀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狠,可一战擒也。公但列阵以待,密保为公破之。”不用害怕张须陀,他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而且最近刚打了大胜仗,这让他变得骄横而又暴躁,这样的人其实并不可怕,我保证跟他打一次就把他俘虏。翟公您就放心地跟他正面交战,我保证能让您取胜。

        怎么才能一战破之?李密用了一个诱敌深入的伏兵计。他让翟让率领几万主力和张须陀正面交战,自己则率领一千精兵埋伏在大海寺(今荥阳老城东)北林树木之间。张须陀可是常胜将军,根本没把翟让放在眼里,摆开方阵就冲了过来,翟让则是且战且走。张须陀一看翟让不敢打,更得意了,想也没想,一路往前追,眼看着就追到了大海寺。

        等到张须陀的主力刚一过了大海寺,李密马上率领一千勇士从树林中杀了出来,死死咬住了张须陀的后队,这时候,翟让再杀个回马枪,很快就把张须陀的部队团团围了起来。张须陀真是一员猛将,凭借一杆长枪,很快杀出重围。可手下的兄弟们还被围在里面,怎么办?张须陀是个顾及手下人的好长官,按照《隋书·张须陀传》中的记载,他“跃马入救之,来往数四,众皆败散,乃仰天曰:‘兵败如此,何面见天子乎?’乃下马战死。”张须陀本来冲出来了,看弟兄们还在包围圈里,就又冲了进去,来来回回好几次,最后发现怎么也不能把全军带出来,败局已定,他仰天长叹,说:“我兵败到这个份儿上,还有什么脸面再见天子?”干脆下马力战,直至战死。

        张须陀死后,所部兵昼夜号哭,数日不止。作为一个将军,尽忠报国,受人爱戴,也算是难得的好将军了,只可惜生不逢时,又有什么办法?

        大败张须陀,对李密的意义十分重大。这让他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人马。张须陀死后,他手下的士兵纷纷投降了李密,从此就成为李密的嫡系部队。翟让是一个能容人的厚道人,眼看李密势力壮大,他并没有打击报复,相反,还顺水推舟,让李密独立出来,成立“蒲山公营”。这样一来,李密在瓦岗军的地位就再也不是一个谋士,而成了合伙人。

        再看第二件,夺取兴洛仓。大败张须陀之后,瓦岗军兵将广,成了当之无愧的中原第一军。李密的梦想是改朝换代,现在他离梦想又近了一步。问题是,真要改朝换代,除了靠军事之外,还要靠人心。

        怎样才能得民心?这时候,李密又给翟让出了第二个主意。他说:“今百姓饥馑,洛口仓多积粟,去都百里有余,将军若亲帅大众,轻行掩袭,彼远未能救,又先无豫备,取之如拾遗耳。比其闻知,吾已获之,发粟以赈穷乏,远近孰不归附!百万之众,一朝可集,枕威养锐,以逸待劳。纵彼能来,吾有备矣。然后檄召四方,引贤豪而资计策,选骁悍而授兵柄,除亡隋之社稷,布将军之政令,岂不盛哉!”如今天下大乱,老百姓最缺粮食。而距离东都一百多里的兴洛仓是个大粮仓,囤积的粮食不可胜数,目前并没有什么守备。如果我们奇袭兴洛仓,开仓放粮,远近的老百姓一定会归附我们。到那时,我们又有武装,又有粮食,还有民心,改朝换代,不是易如反掌吗?

        这可是个大计划,翟让如何表态呢?他说:“此英雄之略,非仆所堪;惟君之命,尽力从事,请君先发,仆为后殿。”你这个主意真是英雄伟略,这不是我所能想到、做到的,但是我愿意尽力帮你,你做前锋,我来殿后,咱们一起把这个事情干起来。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来,翟让确实平庸了点儿,但是,为人真厚道,让李密充分施展才华,自己则是全力配合。

        有了翟让这句话,李密也就没有顾虑了。他和翟让两个人率领七千精兵,从阳城(今河南登封)出发,一举拿下了兴洛仓。

        兴洛仓是隋朝最大的粮仓,周围二十余里,,三千个粮窖,每个粮窖储存粮食八千石,全仓储粮约有二千四百万石,相当于今天二十八亿斤,这得够多少人吃饭啊!

        拿下兴洛仓之后,瓦岗军立刻开仓放粮,四方饥民扶老携幼,都到这里来领粮食。瓦岗军让老百姓有饭吃,老百姓对瓦岗军自然感恩戴德,果然出现了李密预料中的踊跃参军的大好局面,几天之间,瓦岗军就扩充到了几十万人。

        夺取兴洛仓,对瓦岗军的影响实在重大。

        首先,这个粮仓一拿下,就直接切断了东都洛阳的粮食供应,让东都变得岌岌可危。这是军事意义。

        其次,通过开仓放粮,瓦岗军作为威武之师、仁义之师的名声也一下子传遍了整个中原。这就是政治意义。

        军事和政治哪个更重要?都非常重要!不光对瓦岗军重要,对李密个人也重要。兴洛仓打下来之后,李密个人名声如日中天。谁都看得到,自从李密入伙,瓦岗军就开始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真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翟让是个厚道人,大业十三年(617)二月,他干脆放下身段,推李密为主,号称魏公,改元永平元年。虽然没直接称帝,但是,基本建制已经和皇帝差不多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