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王阳明·一切心法十四

十四

        张忠、许泰撤离南昌,急急去见已经移驻南京的武宗皇帝,少不得一番披肝沥胆、慷慨激昂的陈说,将王守仁涂抹成一个大奸大恶的形象。

        有人邀功,也有人希望灭口,毕竟心下惶惶的不知道有多少人,天知道宁王会咬出哪些同党,天知道宁王府的书信会牵连哪些人。放言王守仁与宁王有染,至少会让前者多几分顾忌,或者使他的意见因为“居心叵测”而不被听信。无论如何,不出于何种目的,太多人都想要王守仁好看,英雄的宿命往往如此。

        罪莫大于谋反,既然罗织罪名,拣谋反来说总是有用的,何况王守仁有那么多可疑行迹。当然,还有一个很现实的缘故:武宗毕竟是个顽童天子,对贪污腐败之类的罪名全不上心,只有谋反才能稍稍让他重视一点。张忠、许泰每每断言王守仁必反,若不是张永多方护持,很可能王守仁真要遭受一场抄家灭门之祸,毕竟他的“反迹”比之岳飞的“莫须有”来简直要算铁证如山了。

        张忠、许泰终于有一天将武宗说动了心,不妨这样试探王守仁一下,传旨让他来南京觐见,他既然心怀鬼胎,一定疑神疑鬼地不敢前来。

        这样的试探确实在历朝历代多有先例,那些有“反迹”的人要么称病推脱,要么索性扯旗造反,要么就做一场豪赌,真的以身犯险,向皇帝表示忠诚,只要这一注赌赢,以后便有更大的机会,安禄山就是个中典范。那么,焉知王守仁不会像安禄山一样敢如此放手一搏呢?

        张忠、许泰当然是有把握的,因为他们之前已经三番五次假传圣旨要王守仁来南京觐见,王守仁拒不听命,双方一直这样僵持。那么,如果这次真的圣旨也调不动他,皇帝总该有“明智的”判断了吧。

        赵高曾经用这一计成功地陷害过李斯,但王守仁此时能够仰仗的资源远比当时的李斯要广。只不过张忠、许泰也许真有几分相信王守仁要反,否则又该怎么解释他拒不奉召的事情呢?

        当然,王守仁是不会抗旨不尊的,只因为有张永做内应,才使他能够识破圣旨的真假。所以出乎张忠、许泰的意料,真圣旨一到,王守仁当即启程,没有半分耽搁。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