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作者《易卜生》章节列表

易卜生

易卜生

性别:作者

生卒年:1828-1906

国家/地区:挪威

        亨里克·约翰·易卜生(挪威语:Henrik  Johan  Ibsen,1828年3月20日-1906年5月23日),生于挪威希恩,是一位影响深远的挪威剧作家,被认为是现代现实主义戏剧的创始人。

        1828年易卜生出生于挪威南部小城希恩的一个木材商人的家庭,后来家道中落,易卜生14岁时离开父母,14岁到小城格里姆斯塔做药店学徒并开始写剧。青年时受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影响,曾参加挪威民族独立运动。1848年开始写作诗歌和剧本,第一个剧本是三幕诗剧《凯替莱恩》。1850年易卜生到奥斯陆报考大学,但未被录取,同年完成第一部剧作,当时他才22岁,但这部剧未被上演,他的第一部被上演的剧是同年的《墓地》,但这部剧没有获得多少注意。虽然他此后几年中没有再写作,但他并没有放弃写剧。

        1851年10月经人推荐入卑尔根剧院任编剧和舞台主任,开始职业戏剧家的生涯。他在挪威剧院工作期间,在那里他作为作家、导演和制作者参加了145部剧作的制作。在这段时间里他虽然没有自己写剧,但是他从工作中获得了许多实际经验,而这些经验后来对他的剧作有很大的作用。

        1857年他回到奥斯陆。当时他的经济状况非常坏,但他1859年结婚。他对挪威的生活非常不满,因此1864年他去意大利。此后27年中他没有再回到故乡。而当他回到挪威时,他已经是一个备受争议,但有名的剧作家。

        他此后的两部剧作,1865年的《布朗德》和1867年的《培尔·金特》为他带来了他所希望的注意和经济上的成功。

        这些成功给他带来了自信,他开始越来越多地将他自己的信任和判断加入他的剧作。他将此称为“思想的话剧”。他此后的一系列剧作被称为是他的黄金时代。他的威信不断增强,他本人越来越成为欧洲剧作争论的中心。

        1906年5月23日逝世于奥斯陆。

        易卜生的戏剧创作大致可分三个时期。其早期的剧作大多采用挪威古代英雄传奇、歌谣和历史改编创作,属于富于民族色彩的浪漫主义戏剧。他根据挪威古代英雄传说和用中世纪的民间创作,改编了多部剧本,如《凯替莱恩》、《英格夫人》、《奥拉夫.利列克朗》、《觊觎王位的人》等。《英格夫人》描写十六世纪挪威北方女英雄英格夫人的故事,《觊觎王位的人》则是写挪威从封建割据到民族统一时期的斗争,作品借歌颂古代英雄宣传民族团结,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并以此倡导挪威的民族戏剧。稍后的《布朗德》、《彼尔.金特》开始向现实主义转变。

        中期创作约在1869年至1890年期间,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巴黎公社革命引起欧洲社会矛盾的激化,这使易卜生对资本主义社会和制度的认识有所加深。他把注意力从中世纪民间文学转移到当前现实生活方面来。他的创作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他往往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从多方面剖析社会问题,揭露和批判的锋芒直指资产阶级社会的种种弊端,触及到法律、宗教、道德乃至国家、政党、体制等各个领域。因此人们称之为“社会问题剧”。

        重要剧作有《青年同盟》、《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等。1891年,易卜生六十三岁时回到久别的祖国,在奥斯陆度晚年,他晚期的创作,不像中期那样热情、犀利,显得冷峻、深邃,转向心理描写和精神分析,也有悲观情绪和象征主义色彩,作品有《野鸭》、《建筑大师》等。1898年易卜生七十寿辰时,挪威文化界聚会庆祝他的生日,挪威国家剧院为他树立了一尊铜像以示敬意。易卜生一生共写过二十六个剧本和许多诗篇。他的剧作对现代戏剧发展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故而被称誉为“现代戏剧之父”。

猜你喜欢:易卜生戏剧

同类推荐: 水上勉结城昌治石泽英太郎有马赖义星新一土屋隆夫北方谦三希瑟·莫里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