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思想的轨迹请求为黑泽电影出资的理由

请求为黑泽电影出资的理由

        有一次,意大利电影导演维斯康蒂在听到我说他在电影摄制现场很有耐心的评论后,大笑道:

        “我很想让你见识一下我跟出资人谈判的情形呢。你一定会说我是一个圣人君子的。”

        我听说,黑泽导演的下一部作品《乱》的剧本1年前就已完成,但无人出资,到现在都无法筹拍。看来无论东方西方,寻找出资人的辛劳似乎都一样。

        不过关于《乱》,去年11月《日本经济新闻》已经有专栏报道,做了明确的呼吁。但听说反应还是不理想。因为也会有一些读者没能看到,所以我想先在这里全文介绍一下这篇报道。报道者未记姓名,请原谅我贸然借用。那篇报道登在“文化往来”专栏,标题是《有企业愿为黑泽电影出资吗?》。

        黑泽导演继《影子武士》之后的新作《乱》的脚本终于杀青,但一直未能开拍。这是一部巨献,是一部以莎士比亚的为主线,以日本战国时代为背景创作而成的气势恢宏的历史古装片,预算规模在20亿日元。

        可是,日本大型电影公司因受电视传媒挤压日渐衰微,现在已经没有哪家还有勇气投入20亿日元资金去押宝黑泽明导演的电影制作。尽管也可以像前一部作品《影子武士》那样下决心引进美国资本,但黑泽导演的意向似乎是想完成一部纯日本资本投资的日本影片。

        这样一来,便只能与电影公司以外的资本合作了,别无他法。

        于是我们考虑,比如,因出口顺差而引发争议的企业,能不能将资本投入电影这样的文化项目中去,从而进行文化产品的出口呢?

        日本在欧美各国的形象只是专事经济的国家。我们认为,为了改变这种印象,与黑泽导演联手制作电影并将其出口海外,也会成为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诸位意下如何?这也是一个证明日本是拥有优秀文化而绝非专事经济的国家的独特机会。而如今世界五大电影作家之一黑泽导演的新作,在海外市场将获得可观收益也是千真万确之事。

        大概是1年多以前的事了。那时意大利也在盛大公映《影子武士》这部电影,虽然比起日本晚了半年。

        我写的盛大并不是那种在街上最醒目的地方打出超大宣传广告,或在街道两旁大排大排地竖着同款海报的那种盛大。宣传海报的大小和数量同别的电影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不,说不定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和费里尼的《女人城》在宣传的排场方面都超过了《影子武士》。费里尼的作品对意大利人来说是本国电影,这样的情况理所当然。

        此外,国家电视台也会在电影公映前在节目中进行介绍,尽管这并不是纯粹的宣传广告,也不算特别待遇。在相当于日本NhK的RAI有一个两周一次的30分钟长节目,预告一些成为话题的作品,同时介绍作品的看点。尽管RAI是国家广播电视台,但却与日本的电视和报纸杂志不同,虽然有宣传的意思却不使人生厌和害怕。也许是意大利国家电视台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好作品而不惜气力的缘故,只要看电视,就能够了解电影以及书籍、音乐,乃至绘画雕刻个人展会的信息。

        介绍电影的节目只是其中之一,但不知为何规定要在公映前的两周播出。我有一次见到负责节目的人时曾经问起过,公映前的两周播出节目,是不是电视台为了稀释宣传的意味而故意为之。可回答却不是那么谨慎,说公映前的两周是在看了介绍节目的人中形成话题,相约去看电影的最合适的时间。说的也是,夫妇之间调整好日程,再和朋友夫妇之间协调好日程,也许是需要这么多天的。难怪只要去趟书店买回来就成的书籍,一般都是发行后才介绍的。

        介绍《影子武士》时与平时有点不一样。播放预告、电影记者介绍影片,这些做法都和平时一样。不过,那天看电视的人都看得出来,介绍者很兴奋。

        负责这种节目的人都是专业电影记者,把电影看腻是他们的工作。虽说是两星期一部,也还是得选择要介绍的作品。所以,有的作品即使自己内心并不接受,他们也不得不介绍。意大利人本来就不善于伪装成无动于衷的样子,这时便立即被电视观众看了出来。如我之类的人有时会觉得这是在做反宣传。

        创作了和《七武士》的黑泽打破了辉煌的《德尔苏·乌扎拉》以来5年的沉默,久违地发表了以日本为题材的豪华巨作《影子武士》。

        电视介绍以上面的话为开头,在长长地说了一串赞美之词后,又说了下面这句话。如果NhK这样说,有“良知”的观众打来的抗议电话一定即刻便会蜂拥而至:

        “请大家务必去看。不,换个说法吧,大家必须去看这部电影。”

        顺便一说,《德尔苏·乌扎拉》在意大利是影评和观众总数双双获得巨大成功的作品。

        不过,单凭这一点还不能说只有黑泽导演的作品受到了特别的厚待。在这些节目中介绍电影的人一定都是因为喜欢电影才成为专业人士的,尽管到不了淀川先生的程度,他们以前也是介绍精彩作品的。他们也并没有因为是黑泽明的作品就把30分钟的节目延长到1个小时。

        特别待遇是在电影介绍节目之外的节目中给予的。

        几天后电影就要公映了。一天,晚间新闻节目重播了《影子武士》在戛纳电影节获金棕榈奖时的情况。这些在春季获奖时已经播放过了。现在,影片即将公映,意大利人马上也能看到了。而这时重播就等于意大利人此时再次想起了这部影片是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获奖作品。意大利电视新闻一天有午间、晚间和夜间3次。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台也希望晚间8点档的新闻节目有充实的内容。以这种形式介绍黑泽导演最新作品的正是晚间8点档的新闻节目。

        在节目里,意大利国营广播的电影记者再次走出了在我们日本人看来是非常冒进的一步。

        “黑泽这部作品的唯一缺点就是与《爵士春秋》之类的无聊作品竞争获得金棕榈奖!”

        对这个说法我也忍不住笑了。在意大利,影评和大众两方对《爵士春秋》的差评在于,为什么要专门花钱去看把一个疯男人的拙劣小说涂抹上费里尼色彩的东西?对此我很佩服,认为这完全是一种健全的反应。而且,我对意大利电影观众的批评水平有了一点重新的认识,他们从来不做“只要是优秀作品《歌厅》的导演的下一个作品,不论其成色好坏一律喝彩”这样的事。

        《影子武士》的“介绍”并未到此结束。我忘记是公演前不久还是公演后不久了,但能肯定还是这部影片仍为街谈巷议话题的时候。电视台播出了对黑泽导演的采访,简直就是火上油,而且那也是在晚间8点档新闻节目中播出的。

        这可不是临时播报新闻的待遇,而是40分钟长的节目拿出了后三分之一的时间播出的采访。我看着惊呆了,这位代表日本的大艺术家受到如此厚遇,已经超越了我因同为日本人而感到高兴的层面了。

        黑泽导演委实淡泊,一点没有要做宣传的样子,在他回答以后,观众听到新闻播音员这样说道:

        “这部黑泽的新作,让我们回想起了遗忘已久的、走进电影院看电影时的那种愉悦。我这可是从电影评论家××那里现学现卖的。”

        我哑然无语。我在想,这一切如果是花钱搞的宣传,那得花掉多少钱啊!

        而且,我不能不把这情形与对数月前来访意大利的日本首相的报道的时间去做比较,虽然这样比有些失礼。

        如果只是这点情况也并无什么问题。抛开国际收支不平衡,日本很少能成为新闻。这下提到了日本,我们日本人会感到喜洋洋的,黑泽电影的相关人员也会认为得到了免费的宣传。可是,不论是在刚才讲到的电影介绍节目中,还是在新闻节目中,意大利的电视解说员在称赞《影子武士》之后都用下面这句话做总结,对此,作为日本人感觉不爽的一定不止我一个人:

        “听说这位世界级的电影导演黑泽,在祖国拍电影也越来越难了。这部影片也是这样,仅仅指望日本投资终究靠不住,在得到了美国资本的支持后才终于完成。这便是事情的真相。

        “战后日本的文化水平急速提高,使我们惊叹。后来黑泽又用许多杰作提高了日本的知名度。现在日本已经坐上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宝座,每个国民都享受着富裕的生活,但却如此回报黑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3个电视解说员并不是一字一句都用同样的词语说这番话的,当然是3个人各有说法。被别人说成经济动物,日本人会感到过度惶恐,但对动辄强调自己是一个文化国家的日本来说,出现这种现象难道没有一点点尴尬吗?

        我写得很认真,但实际上看电视时是发出一阵大笑的。因为解说员说这话的时候,那腔调就如同春斗(日本工会每年春季组织的为提高工人工资而进行的斗争)期间空无一人的车站站台回响的声音,说着“日本也会罢工”。

        这是什么意思呢?要知道意大利电影界也不景气,怎么还能批评别人呢?罗马电影城的摄影棚萧条得只剩布谷鸟在叫;泽菲雷里去了美国;安东尼奥尼继续沉默;费里尼虽在意大利拍片,但投资来自美国,这些也不再有人觉得奇怪了。意大利资本只会投给那些廉价和短期回本的作品,与日本完全没什么两样。

        可是,意大利人富于自我批判精神,甚至自己都说不知道意大利为什么会作为七大先进国家之一被邀请去参加七国首脑会议。他们谁都知道,意大利经济正在惨状中挣扎,任何爱国者都无法为之辩解。在这种现状下,谁要想制作一部作品,使意大利人花费充足的时间和金钱特意跑到电影院重温看电影的愉悦,就只能从意大利以外的国家拉钱,不论是美国还是阿拉伯产油国。这种时候当中间人的不管是科波拉还是西米诺,从意大利人的心情上说都是天经地义的,他们原本就是意大利移民的孩子,就像辛纳屈为地震灾区做慈善演出一样,是成功的移民助故国一臂之力。从这个天经地义的道理上讲,黑泽的价值便无可挑剔,但科波拉为什么要为有钱的国家日本助上一臂之力呢?这在意大利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也就是说,黑泽有足以让电视的新闻节目播出的“价值”。那腔调仿佛在说,那么勤劳的日本人都会如此罢工。

        这些只不过是《影子武士》在意大利这个国家公映时的插曲。在英国,在法国,还有在德国和美国又怎么样呢?实际情况我介绍不了。

        但是,黑泽导演如果做点什么,哪怕只是接受一个采访,在欧美各国都会成为新闻。大概居住在这些国家的日本人多数都会赞成这个说法。而如果搞一次调查,请人举出在欧美各国知名的日本人,黑泽应该名列前茅。不能保证他排名第一是因为我觉得会有相当多的人举出本田或者铃木。不过,也有同样多的人会写与本田和铃木并驾齐驱的雅马哈和川崎。我曾经在罗马机场寻找过日航的工作人员。有一个意大利工作人员帮我给日航的机场办事处打电话,我听到这个工作人员这样问身边的同事:

        “欸,那个日航的人是叫川崎来着,还是叫铃木来着?”

        在回日本的飞机上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位在本田技研工作的铃木先生。我七岁的意大利儿子问:

        “人在本田,为什么叫铃木呢?”

        我离开日本已经近20年。开始的时候,也就是1美元兑换360日元那会儿,问我是不是中国人和问我是不是日本人的比例是9比1,现在这个比例彻底颠倒了过来。也许是因为这期间日本出了几个诺贝尔奖获奖者;也许许多日本人在世界各地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可是,普遍地说,这个“颠倒”的最大功臣正是黑泽以及以索尼、本田为先锋的日本经济的发展。仰仗了他们,居住在海外的日本人也可以昂首挺胸走路了。

        住在日本的日本人中也许会有人持不同意见。也许他们会说,在日本,才华与这些人一样源源不断,不,或许超越这些人的人才正在不断涌现。这连我也知道,虽然我1年才只回1次日本。

        但我想在这里说的是,不去用好现实可用的棋子便是损失。

        如果只是回报黑泽导演迄今为止的功劳——他好像已经是“文化功劳者”了——再给他颁发一枚“文化勋章”就行了。电影界肯定也有一些傻人,这样做会让他们觉得电影也被认定为文化了,从而起到使他们高兴的作用。

        但是,用这种形式回报黑泽先生肯定也不符合他的本意。创作者需要钱。我甚至在想,如果有人出资,哪怕他是魔鬼都不要紧。获奖这样的事情,只要获奖者不是事实上的隐居者都会给他带来创作上的便利。正因为如此,人们才喜欢获奖。何况如果能被当作一颗在现阶段最好用的棋子而有人出资,要是我,会比拿到文化勋章还要高兴。

        前面提到的费里尼说过这样的话:

        “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创作自己喜欢的主题一点也不难。难的是要一边这样做,一边走商业的路子。”

        听说黑泽导演也说过这样的话:

        “如果招不来客人,我会立刻隐居。”

        专业人士谁都有这样的气概。

        20亿日元的金额称得上是巨额费用了,这我也知道。但即使给了20亿日元,也并不一定所有导演拍出的影片都能让人体味到特意去影院观影的愉悦,因为用好巨额资金也需要一种卓越的才能。我们日本人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失去这种才能吗?何况这还是一件一本万利之事。

        写到这里,正好维也纳大学的阿尔凯蒂教授来到佛罗伦萨,我有机会与他共进午餐。教授的专业是系统分析之类,听说也曾应邀去过日本。

        如果让他说,他会说早在1920年就预测到石油危机了。非但如此,甚至有可能预测某个国家的盛衰。跟这种理论主义者聊天可以给我带来下象棋般的愉悦。先放一下这个不说。我问他,历史发展的规律是“经济繁荣—政治发展—文化成熟”。按照这个顺序,日本将会在哪一年文化成熟呢?教授回答得简洁明快:

        “2050年。”

        哎哟,今年是1982年,后面还有68年呐!而且,回顾一下近来日本的政治外交,甚至让人感到日本连政治成熟也未达到。这样,似乎我们只能承认我们日本人依然生活在经济动物的时代。

        如果这就是现状,那么索性快点废除文化厅,把为表示日本不是只想着赚钱的国家而支出的所有费用也一笔勾销。这样如何呢?既然欧美各国对于迄今为止日本费尽力气付出的辛劳视而不见,仍然认为日本就是一个只念经济的国家,那停花这种冤枉钱也不会有多大损失。我们从容地等待2050年的到来也就可以了。到那时,日本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个文化国家,世界各国也不会因为贸易不衡之类的经济原因再来欺负日本了。反正文化成熟之后,等着我们的就是国家的灭亡。

        可是,同教授分手后我就在想,日本人真的是经济动物吗?

        照理,经济动物不可动摇的规则应该是最高效地用好所拥有的资源。我并没有拜托大家向黑泽导演的下一部作品《乱》捐钱。我是在说这是一个既能回本,又能绝对保证附加效益的现阶段最好的棋子,不用反倒亏了。也就是说,我只是在劝大家最有效率地用好日本所拥有的一个“资源”。没有别的,我生活在1982年,只是谈谈适合这个时代的经济动物的想法。

        日本人如果不是害怕被说成经济动物,而是想予以回击的话,那么很遗憾,已经没有多余的时间了。

        黑泽导演健康活泼,想象不出已经年逾古稀。但是,对电影导演而言最为重要的摄影师等合作者们很多都是导演的同龄人。正因为如此,浪费时间便有可能丧失用好棋子的机会。这并非说年轻人中就没有富于才华的人。可是,人只有与自己的同龄人一起才能真正干好工作。

        投资给《乱》,难道不是日本人发挥经济动物精髓的绝好机会吗?而且,这只需要转变一下观念便足矣。

        比如这样——这也是听了阿尔凯蒂教授的话以后得到的启示——丰田和日产迄今投入了巨额宣传费,围绕着头把交椅上演着生死决斗,一直持续至今,拿出20亿日元根本不在话下。可是看看结果,丰田和日产的地位完全没有改变。也就是说,丰田和日产两家汽车公司只是为了维持现状就花去了巨额宣传费。

        丰田可谓不亏,因为它死死保住了头把交椅。打水漂的是日产,因为在逻辑上,他们花去那样的巨款仅仅是为了帮助竞争对手保住第一位,即为了自己甘居第二而花了冤枉钱。

        所以我想问问日产,你们考虑过通过转变观念打破现状吗?

        我不指望丰田。这不是因为我不认可丰田领导层的能力,而是因为胜者绝对创造不了舍身战术。阿尔法·罗密欧人见人弃,我却不可思议地要去袒护,结果连我请来帮忙的意大利人都要怀疑,说我肯定有企图。与其这样,我还不如忠于经营者式的想法。

        不管怎么样,银幕上大大的片名“乱”的旁边,会写上“××公司赞助”的字样,尽管字体要小一点。不仅如此,还能稳稳地收回投资成本。在欧美,根本不用去求他们,他们就会为你做宣传,说黑泽的电影因××公司赞助而拍摄成功什么的。此外,请不要忘记,即便超长期畅销的《七武士》是个例外,黑泽导演的其他影片也都长期畅销。

        “经济动物”这个词语在欧美并没有日本人所想的那样具有贬义。不过,战略视野广阔的企业家和脑子里只有每天能赚多少钱的商人还是有区别的。

        你想得到与经济大国相称的尊重吗?

        如果想,那就应该从脑子里只想着每天挣钱的观念中解放出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