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太平洋战争1·山雨欲来倒霉的远航

倒霉的远航

        旅顺陷落终结了俄国第一太平洋舰队,奉天会战之后的俄国陆军同样也陷入困境,俄国挽救败局的唯一希望,只能寄托于由罗杰斯特文斯基海军中将指挥的第二太平洋舰队了。目前,这支庞大的舰队已经绕过好望角,驶过印度洋,朝着远东猛扑过来。

        不久之后将要爆发的罗杰斯特文斯基和东乡平八郎之间的生死对决,将决定俄、日两国的命运。当时美国的一家媒体精辟地分析道:“这是一场决定两国国运的决战。”如果日本获胜,则日本就奠定了赢得日俄战争最后胜利的基础,一跃进入世界一流强国之列。如果俄国获胜,就可以夺得日本海的制海权,切断满洲日本陆军的补给线,俄国就将挽回颓势并反败为胜,使其日益衰落的国运重新获得复苏。

        早在黄海海战刚刚结束的1904年9月,后被称为史上最倒霉、最窝囊的舰队——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就已经在组建之中。这注定是一支命运多舛的舰队。最开始,舰队司令官人选就难产。第一个被选中的是波罗的海舰队司令彼里吕耶夫中将,可是这位大腹便便、年过花甲的海军中将拒绝出任。明眼人不用戴眼镜就能看出,远东是个烂摊子,未来的行程肯定是凶多吉少。彼里吕耶夫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那就是疾病缠身,统率舰队力不从心。不过彼里吕耶夫也算够哥们儿,他大度地表示,所有波罗的海舰队的舰只,只要你们看中的,都可以随便挑。

        第二个被推选出来的就是尼古拉二世的宠臣,海军参谋长、仪表堂堂的罗杰斯特文斯基海军少将。虽然维特对他的评论是“很难找到像罗杰斯特文斯基这样的笨蛋”,也有人对罗杰斯特文斯基没有实战经验提出质疑,但实在已经没有其他更合适的人选。最关键的是,尼古拉二世信任罗杰斯特文斯基。少将当舰队司令,军衔低?不要紧,我一句话不就中将了吗?

        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个罗杰斯特文斯基倒是与1941年英国远东舰队司令菲利普斯中将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两人都是参谋长出身,都是第一次领军,都是长途奔袭,都是结局悲惨。有两点不同:罗杰斯特文斯基高大魁梧,菲利普斯身材矮小;菲利普斯最终战死,罗杰斯特文斯基只是战败当了俘虏。

        初看上去,这支远征舰队的实力还算强大。舰队主力第一战队由罗杰斯特文斯基中将亲自担任司令,下辖“苏沃洛夫公爵”号、“亚历山大三世”号、“博罗季诺”号、“鹰”号四艘战列舰,第二战队也有“奥斯利雅维亚”号、“伟大的西索亚”号、“纳瓦林”号三艘战列舰和“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装甲巡洋舰,实力的确是不容小觑。

        但事实上这支新舰队的内部却是危机四伏。第一战队的三艘主力舰都是刚刚完工,还没有形成真正的战斗力。“鹰”号战列舰连完工都算不上,只好带上一群技术工人一起出行,边走边补。在执行“挑选精锐”的命令时各执行单位也大打折扣,那些毫无经验的新手、老兵油子、背着各种处分的闹事分子,甚至很多有着布尔什维克嫌疑的水兵和军官都被一股脑充实进这支舰队,第二太平洋舰队简直成了问题人员的收容所。只有很少的水手是从俄国沿海和从事航海工作的地区征集来的,其余绝大多数只是一群粗野的农民。因为波罗的海有很长的冰冻期,他们只受过很简单的训练。一位英国海员这样形容他们的俄国同行,“他们是一群臭气熏天、粗鲁、不修边幅但却很快乐的家伙”。旗舰“苏沃洛夫公爵”号的一位军官这样描述他的炮手:“要教给一半人所有的知识,因为他们什么都不懂。教另一半人是因为他们已经忘记了所有的东西。但如果他们的确记住了一些什么的话,那么都已经过时了。”这支舰队在私下里被称作“第二太平洋劳改团”。

        从出发地芬兰湾到旅顺港之间,没有俄国的军事基地,而中立国和俄国的盟友法国都没有对其开放港口。整个航行过程中所需的多达50万吨煤炭、超过30次的加煤基本上都要在公海上进行,想起那漫长的未来旅途,连罗杰斯特文斯基都感到不寒而栗。

        出发这天就不顺利。一艘巡洋舰的锚丢了,花了好几个小时才找到。另有一艘驱逐舰撞上了战列舰,被迫返回去维修。但不管如何,1904年10月8日,这支匆忙组建、貌似强大的舰队还是拔锚起航了。

        出航不久就出了大麻烦。来自一位俄国间谍的情报说,北海到处都是“日本人的雷击舰和鱼雷艇”,这一传闻马上导致舰队陷入草木皆兵的恐慌之中。10月21日夜间,在途经英国北海赫尔海区的多格尔水洲时,这种精神紧张就让舰队误将英国的打鱼船当成了日军的战斗舰只。还没等罗杰斯特文斯基下令,旗舰“苏沃洛夫公爵”号上一名精神过度紧张的水兵就打出了第一炮。所有的军舰看到旗舰开炮也不甘落后,纷纷开火。激烈的“海战”持续了12分钟,舰队重新整队又花费了20分钟,海面上才慢慢恢复了平静。幸亏俄国炮手射术欠佳,打出的296发炮弹只击沉了1艘英国渔船,打伤3艘,打死渔民2人。当然战果还不止这些,“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还挨了自己人5发炮弹,舰长也受了轻伤,舰上的神父也被打死,成了远征军第一个“烈士”。这就是史称的“多格尔沙洲事件”。德国《柏林日报》如此写道,俄国的指挥官肯定是失去了理智。这次“事件”也为俄第二太平洋舰队赢得了“疯狗舰队”的美名。

        当时的英国海军是地地道道的“大哥大”。自己的渔民被俄国人的军舰欺负,真是岂有此理。一家英国媒体甚至竭力呐喊要求英国立即对俄国宣战!作为日本盟友的英国正愁找不到借口,这下正好有了理由,驻扎在直布罗陀的英国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已经升火待发。愤怒的英国人立即向俄国佬发出了战争威胁,要求俄国舰队立即停航。英国本土海军舰只开始耀武扬威地出现在“远征军”的周围,摆出不同的战斗队形。英国海军部下达命令准备随时封锁黑海和波罗的海。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关键时候还得求助于盟友法国。10月28日,在俄国的请求下,法国驻英国大使康邦拜会了英国外交大臣兰斯多恩侯爵。康邦毫不客气地告诉侯爵,法国人在俄国有大量的投资,谁都知道法国和俄国是结盟的。如果英国要对俄国开战的话,是否先征求一下伦敦金融中心那些财界巨头的意见。由于此前的第二次布尔战争,英国人当时欠法国人的债务高达1.5亿英镑。有钱是大爷,欠钱是孙子。康邦最后威胁道:“布尔战争还未完全结束,如果法国抽回资本,英国的金融将陷于崩溃。”迫于法国的压力,英国无奈,只好放行了“远征军”,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英国也不想真打。即使这样,俄国还是向英国渔民赔偿了65000英镑并把相关“肇事人”留下来接受英国法庭审判才算了事。

        厄运这才算刚刚开始。在到达西班牙维戈港后,西班牙官员告诉罗杰斯特文斯基,由于西班牙是中立国,俄国舰队不能在这里接受补给。无奈,罗杰斯特文斯基只能尽快向国内汇报。经过俄国大使馆以及圣彼得堡方面的努力,罗杰斯特文斯基和他的舰队幸运地获得了豁免:可以在一天时间内给每艘战列舰加400吨煤,其余舰只按比例减少。俄罗斯水兵马上忙碌起来,在一天里实际加了远远超过一倍的煤。

        11月2日,俄舰队停靠法属北非的丹吉尔港。法国是盟国,终于可以在这里放开膀子地加煤了。罗杰斯特文斯基和他的参谋部在这里将远征军一分为二,舰队副司令福克山少将率领吨位较小、能够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舰只径直取道该运河前往印度洋,主力舰队由罗杰斯特文斯基率领环绕非洲大陆,双方约定的会合地点是非洲东海岸的法属马达加斯加。

        11月4日,罗杰斯特文斯基中将的主力舰队开始前往法属西非的达喀尔。达喀尔法国当局许可了俄国人的加煤请求。可是仅仅半天之后,英国和日本的抗议就来了,港务局只好下令停止加煤,提出要向巴黎请示。罗杰斯特文斯基这次可是死猪不怕开水烫,煤仓已经没有多少煤了,不加连路都没法走了。36个小时之后,巴黎的命令终于来了,从即日起禁止一切俄国军舰在法属领海内加煤。

        然而,命令来晚了,俄国军舰已经利用这点时间加满了煤仓——舰上能够放东西的所有地方都堆满了煤。如“亚历山大三世”号是1100吨的最大容煤量,加了1700吨的煤,连舰长的桌子下边都塞满了煤包。在达喀尔,疲惫不堪的俄国水兵甚至得到了近乎大赦的两天假期。

        离开达喀尔后的第一站是法属殖民地加蓬伯维尔。前面的原因,舰队只能停在港口之外32公里远的地方,由港内的煤船开出来进行海上加煤。

        一路上又经过不少磕磕绊绊,罗杰斯特文斯基主力舰队终于来到了马达加斯加。本来计划停泊的地方是苏亚雷斯港,但英国和日本联合抗议罗杰斯特文斯基舰队在这里驻足。法国与俄国的协议是4个月之前已经签订的,法国人又不能违约赶走俄国人。无奈之下,法国军舰只好带着罗杰斯特文斯基舰队来到马达加斯加的另一处泊地贝岛。在这里,也就在1904年12月29日,罗杰斯特文斯基会合了通过苏伊士运河赶来的福克山分舰队。

        舰队需要补充炮弹,因为在多格尔沙洲与英国渔民的“战斗”中已经浪费了不少。当罗杰斯特文斯基翘首以盼的供给舰来到时,才发现并没有带来他们急需的炮弹。在非洲炙热的阳光下,他们收到了12000双毛皮靴子和大量的冬用大衣。

        倒霉的事情还不止这些,新的坏消息很快从圣彼得堡传来:旅顺失陷,旅顺港内的俄第一太平洋舰队已经不复存在。

        原计划他们在这里准备停泊到1905年1月14日,实际上出发时已经是3月15日了,反正旅顺的那支舰队已经没有了,早走晚走都无所谓。在这里,俄国人讨论了是否还有必要去走那剩下的路程。罗杰斯特文斯基表示,如果我们不把舰队开到远东的话,俄罗斯帝国的颜面何在?我们还有何面目回去见江东父老?罗杰斯特文斯基最后还说了句“皇恩浩荡”,于是大家只好硬着头皮继续上路,去迎接那即将到来的厄运。

        3月15日,俄第二太平洋舰队在贝岛北面排好了队列准备出航。此时又传来一个不知道是好是坏的新消息:临时从波罗的海舰队又凑出来的4艘老爷舰,将由涅鲍加托夫海军少将率领前来充实罗杰斯特文斯基舰队的力量。涅鲍加托夫少将接到的命令令他啼笑皆非:“你去加入罗杰斯特文斯基的舰队,但是我们也不知道他们到底在哪里。”

        事实上,这支后来被称为第三太平洋舰队的编队,不但不会对罗杰斯特文斯基有所帮助,反而只能拖整支舰队的后腿。舰队的旗舰是战列舰“尼古拉一世”号,还有3艘海防舰“阿普拉克辛海军上将”号、“谢尼亚文海军上将”号、“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听名字好像威风无比,一个皇上带了3个海军上将,牛得很。其实这些都是只能跑出10节航速的老爷舰。3艘海防舰的干舷之低,令人可笑。其满载时,水兵伸下腿就可以在海中洗脚。但是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皇后说了,“有炮的船就有战斗力”。

        目前,涅鲍加托夫的舰队还远在埃及,罗杰斯特文斯基可不愿意再等。这天早上,他下达了横越印度洋的命令。一个俄国水兵在日记中写道:“在辉煌的太阳之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美丽、闪耀着金光的大海——这是一条壮丽的路,我们正循着它步向死亡。”

        在俄国舰队东调的过程中,日本联合舰队也进行了决战的充分准备。东乡先是对舰艇进行维修保养,然后让水兵休假以养精蓄锐。2月,全体人员归队,紧张的训练演习随之展开,每天的炮术操练往往持续四五个小时,仅实弹演习就安排了八次。玩命的训练使得开战至今所消耗的炮弹已经超过了日本国内炮弹储备的半数。

        3月中旬,日本人接到了英国海军大臣费舍尔爵士的电报:急告,今获悉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已经从贝岛出发,事态紧急,望贵军速作万全准备。

        于是,日本人的训练变得愈发严酷。东乡平八郎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练兵宗旨——“百发百中的一门大炮要胜过一百门百发一中的大炮”。

        以逸待劳的联合舰队由3支主力舰队组成。他们分别是由四艘战列舰“三笠”“富士”“敷岛”“朝日”和两艘装甲巡洋舰“春日”“日进”组成的第一战队;由6艘装甲巡洋舰“出云”“吾妻”“常磐”“磐手”“八云”“浅间”组成的第二战队。第三支主力舰队说出来有点让大家笑话,这就是由3艘老式防护巡洋舰和一艘老式铁甲舰组成的第五战队。四艘舰都是老熟人了,名字分别叫“桥立”“松岛”“严岛”,还有一艘叫“镇远”——估计日本人是想羞辱大清,俘虏过去,连名字都没改。

        与日本人相反,由于缺乏弹药补给,俄国人在航行中只进行了两次空弹演习。艰苦的生存环境成就了俄国人的一项特殊技能,那就是加煤速度。“苏沃洛夫公爵”号在印度洋曾经创下1小时加煤120吨的世界纪录,比之前英国海军创下的纪录整整多了18吨。

        4月8日,穿越了印度洋的罗杰斯特文斯基舰队到达新加坡。坏消息再次传来,俄国陆军在奉天会战中再次败北,这意味着中国满洲的南部已经被日本占据。俄海军部发来的电报要求他们在金兰湾等待第三太平洋舰队的到来,然后联合北上击败东乡的舰队。罗杰斯特文斯基知道,他所率领的这支舰队已经成为俄罗斯帝国扭转战局的唯一希望。

        4月14日,罗杰斯特文斯基舰队抵达法属印度支那的金兰湾,但是随后就由于英国和日本的抗议被赶到了芽富湾。5月初,涅鲍加托夫少将率领的第三太平洋舰队终于姗姗来迟,打架的人手终于凑齐。5月10日,翘首以盼的煤炭也终于从新加坡运来了,紧张的加煤作业随之展开。5月14日,罗杰斯特文斯基率领由38艘舰艇、14000名水兵组成的俄罗斯舰队离开芽富湾北上,奔赴最后的葬身之所。

        前面并非坦途。由东乡率领的拥有40艘军舰、18000名水兵的已经休整9个月的日本联合舰队,早已严阵以待。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