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明末农民战争史(一)大顺政权地方官员表

(一)大顺政权地方官员表

        

一、节度使(相当于明朝巡抚)



        甲申年初设,驻于开封。同年五月大顺军败后遁去。大顺军先后驻防河南的将领有刘忠、刘汝魁、牛万才等人。甲申夏,右营大将袁宗第还曾统兵入豫,平定刘洪起等地主武装的叛乱。原为明朝绥德州知州。乙酉正月清军进攻榆林时逃走大顺军后营主将李过守延安,高一功守绥德,确山伯王良智守榆林。甲申六月,李过、高一功杀王良智,由高一功接管榆林防务。康熙十二年《延绥镇志》卷五之二;康熙十九年《延安府志》卷九;道光二十一年《榆林府志》卷九。原为明朝监军道。乙酉正月清军入陕,陈之龙投降。后任清凤阳巡抚。制将军牛成虎镇守宁夏。牛成虎原为明朝总兵,后随陈之龙降清。乾隆四十五年《宁夏府志》卷十八。原为明朝关西道。清军入陕后投降,任清朝甘肃、江宁巡抚。陕西咸宁进士,明巡按御史。甲申十月清军进攻太原,“城陷死之。”文水伯陈永福领兵万人守太原,清军破城时逃走,后降于清朝。《甲申传信录》卷五;康熙二十一年《山西通志》以及《清世祖实录》有关部分。按:有的书上说韩文铨并未死于太原战役,而是逃跑了。原为大顺军果毅将军。山海关战役失败后,随同李自成撤入山西。马重禧直接统率一部分军队驻守真定。顺治三年《真定县志》卷四;边大绶《虎口余生记》。原为明朝遵化巡抚,大顺军至,“首进降表,即与原职。”五月初,宋权获悉大顺军在山海关战役中失利,即勾结明宣府总兵唐钰发动叛乱,杀害大顺军留守官兵,投降清朝。守将有黄锭等,见遵化防御使项下。原为明河南驿传道。甲申四月十五日为明淮抚路振飞擒杀。随行有参将王富。此外,李自成还任命明降将董学礼为淮镇,“带兵马一千五百名于四月初六日自北京起行”,五月进至江苏宿迁县,被南明军队击败。《淮城纪事》;《爝火录》卷三;《再生纪略》。原为明朝辽东巡抚。甲申三月投降大顺政权后,被任为四川节度使,与怀仁伯马科统兵入川,被大西军击败,退回陕西。随黎玉田入川的大顺军将领为马科,原为明朝总兵。所部兵马一万。《滟滪囊》;康熙二十六年《成县志》。陕南生员,家贫,好读书,三试三黜。自成入关,“以嵇生为京兆尹。”大顺军进军北京期间,以权将军田见秀留守西安。唐甄:《潜书》上篇下,《贞隐》。三月二十四日任,曾出示安民,考试宛平、大兴诸生。自成出征山海关时,留守北京的兵马约为一万。守将姓名参见正文。《国榷》卷一○一;《再生纪略》等。

        

二、防御使(相当于明朝兵备道)



        初由左威武将军高一功、右威武将军冯雄各领兵二千守襄阳。自成入陕后,镇守襄阳的将领有杨彦昌、冯养珠、路应标。《国榷》卷九九;《绥寇纪略》卷九;高斗枢《详述秦郧情形疏》,见《甬东正气集》卷一。《平寇志》卷六云:“以陕县恩贡武之纲为襄阳防御使。”(疑误)河南洛阳举人。崇祯十五年十二月设,乙酉年二月,荆州守将郑四维杀孟长庚降清。置通达卫,以任光荣为将,统兵六千守荆州。《绥寇纪略》卷九;《国榷》卷九九;光绪六年《荆州府志》卷二六;康熙二十四年《荆州府志》卷四○。河南洛阳进士,明荥阳知县。自成改明承天府为扬武州。陈荩任职期间因平定地主官绅叛乱有功,被封为京山伯。初以果毅将军白旺守扬武州,至崇祯十六年三月,白旺调德安,由威武将军谢应龙代守扬武州。又有都尉马世泰领兵六百分守显陵。乾隆六十年《钟祥县志》卷二○;《国榷》卷九九;《绥寇纪略》卷九。通达卫左威武将军蔺养成领步兵八百,都尉张礼领水兵六百守夷陵。威武将军谢应龙以兵三千守汉川之马家隔。自崇祯十六年起,以果毅将军白旺守德安。该地争夺十分激烈,白旺两度击败官军,收复府城,多次搜剿地主武装盘踞之山寨。乙酉春,自成兵败东下,白旺部调集随行,后被叛徒王体中刺杀。康熙五年《德安安陆郡县志》卷一。湖北钟祥生员,后为自成所诛。康熙六年《钟祥县志》卷一○。《绥寇纪略》卷九作“南阳防御使吴大雍”,疑误。湖北江陵举人,崇祯十六年十月为明巡道韩煜所擒。威武将军马尚志驻守。崇祯十六年十月为明副将沈万登所杀。康熙《新蔡县志》卷七;康熙《汝宁府志》卷一○;《平寇志》卷七。按,顺治十六年《项城县志》卷八云,自成“设官置伪节度使建牙汝宁府”,实为防御使。湖北江陵贡生,崇祯十六年十月为官军所擒。威武将军韩华美以兵八百守信阳。《平寇志》卷七;《绥寇纪略》卷九;《国榷》卷九九;康熙《汝宁府志》卷一○。甲申二月,大顺军左营由山西袭怀庆,“选授伪防御使、府尹、六邑令。”八月清军南下,大顺政权“文武官吏皆望风遁去。”康熙三十四年《怀庆府志》卷九。山西曲沃人。《兴安州志》云,后为郧阳官军所擒。而顺治三年六月清陕西巡抚雷兴启本中提到,耿三桂直至是年五月,仍同大顺军刘体纯部以及孙守法等领兵围攻兴安州。康熙三十四年《兴安州志》卷三。参看《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六辑,一三七页。康熙十二年《延绥镇志》卷三之四。原为大顺政权河南邓州牧。提升为鄜州防御使后因上言触怒李自成,被杖责八十,囚禁于洛川县。顺治二年清军入陕后,被任为署分巡河西道。徐即达奏本中,提到他标下有“中军”武职,也可证明大顺政权防御使一般都掌握一支武装力量,兼辖文武的。顺治二年四月后半月《录疏》所收《陕西署分巡河西道臣徐即达奏本》,原件藏第一档案馆。乾隆十一年《西宁府新志》卷三;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六二。甲申春大顺军渡河入晋时所置。同年五月李自成败归,途经平阳时将张爌处死,原因不明。康熙四十七年《平阳府志》卷三四;雍正《临汾县志》卷五。甲申六月以后一段时间内,绵侯袁宗第统兵一万驻守平阳挂甲庄。康熙二十一年《山西通志》卷三○;光绪十二年《永济县志》卷二三。顺治《潞安府志》;乾隆二十八年《长治县志》卷二七。陕西朝邑举人。大顺军失利后“阳顺清朝”,暗中“求救于闯”。发觉后清廷硃批将其“拿解来京正法。”雷于霖趁乱逃回家乡。清朝大定之后,雷于霖写了一个自传体的东西,内多掩饰之词。一九七四年以《一个地主阶级分子的供状》为题公布于《文物》杂志上。顺治元年十月二十五日《保定巡抚王文奎题本》,原件藏第一档案馆。参见一九七四年第十二期《文物》所刊:《雷于霖自传》。制将军张天琳驻守。甲申五月初十日,在明总兵姜瓖发动的叛乱中被害。顺治九年《云中郡志》卷十二。随大顺政权真保节度使马重禧上任。原文作“伪道白足长、秦镜”,具体称谓不明。在地主官绅叛乱中,因兵力不敌,率城内官员及“贼众斩关而出”。除大顺军大将刘芳亮、陈永福引兵经过大名外,尚有武将马宁、熊正官、王国功,李日泽统兵镇守该城。顺治元年六月至七月《录疏》所载顺治元年七月《庆藩奉国中尉朱帅??启本》。甲申五月初八日,原明朝宣府巡抚李鉴等发动叛乱,大顺政权文武官员均被擒。“伪帅黄应选”有“老本劲兵约三千有奇”防守宣化,保安有掌旅李琦,怀来有“伪将李定国”,永宁有“伪将孙弘图”,“各有精锐千余,星联棋置。”顺治二年五月清宣大山西总督李鉴启本,见《明清史料》丙编,第四八三页;《清世祖实录》卷五;《清史列传》卷七八。原为明降官,山海关战役后降清任顺天府丞。明降将唐通领兵八千守山海关。《甲申核真略》;《清史列传》卷七九。在宋权叛乱中,大顺政权遵化地区的文武官员均被擒杀。“伪帅黄锭”守遵化;“伪将马应湖、毕三才踞喜峰、松棚;:刘衷拥贼数千踞三屯”。光绪五年《永平府志》卷三○。原为明降官,自成入京授此职。山西闻喜举人。大顺军失利后逃去,后降于清朝。《天问阁集》卷中,《殷渊传》。清苑〔河北〕进士,一作清源(山西)进士,在两县志中均未查得。崇祯末明青州道名张问行,未审是否同一人。后在官绅叛乱中被擒杀。“有掌旗(旅)伪将点兵一千三百余名防守。”乾隆五十年《济宁直隶州志》卷三一;《再生纪略》。参看康熙二十四年《蒙阴县志》卷八。山西进士,在官绅叛乱中被擒杀。乾隆《济宁直隶州志》。《再生纪略》作“刘浚”,他书或作“刘洵”。四月到任,五月初“德州讨贼檄至,都司刘世儒欲起义诛伪官,……伪官次第逃去。”四月十四日至十九日“权将军郭升”领兵驻济南。乾隆三十七年《历城县志》卷四一。甲申四月初十日上任,四月二十七日被杀。康熙十二年《德州志》卷十;《平寇志》卷十一。在于连跃、凌駉叛乱中被擒,“解至中途被贼劫去。”叛乱后,大顺军将领郭升、王典领兵马数千“意欲攻城”,被官绅武装击退。《明清史料》(甲编),第一本,七四页。山西平阳进士。在地主官绅叛乱中被原明朝知县王开期等所擒。除有大顺军将领姚应奉(或作姚应凤〕领兵五百镇守青州外,王道成尚有“伪中军沈映衡”及“李都司”。后姚、李在叛乱中被杀,沈映衡被擒,守军瓦解。康熙六十年《青州府志》卷二二;顺治元年七月《庆藩奉国中尉朱帅??启本》;《国榷》卷一○一。《怀陵流寇始终录》卷十八云青州防御使为王应元,与诸书不合。陕西泾阳进士,为南明巡抚路振飞擒送南京杀害。武愫抵任后,曾“设官练兵,防黄河。”

        

三、府尹及其僚佐



        河南宝丰生员,牛金星之子。后投降清朝,任黄州知府、湖广粮储道。荆州地方武官有都尉、哨官等。《绥寇纪略》卷九;《国榷》卷九九;康熙二十四年《荆州府志》卷四○。崇祯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在地主阶级叛乱中被擒。顺治《孝感县志》卷九;康熙五年《德安安陆郡县志》卷一;光绪重修《德安府志》卷八。《绥寇纪略》卷九云吴从绳为安陆理刑,误。陕西商州举人。白旺平定叛乱后再次任命的德安府尹。康熙五年《德安安陆郡县志》卷一;光绪重修《德安府志》卷八。顺治二年清兵占领德安府,陈吾鼎投降,升为巡道。湖北江陵举人。崇祯十六年三月上任。崇祯十六年冬,自成入陕,留牛万才统兵守南阳地区。康熙《内乡县志》卷一○;顺治十六年《邓州志》卷二;《国榷》卷九九。湖北江陵举人。崇祯十六年十月为明巡道韩煜擒杀。都尉侯可畏、陈士荣、吴勉、黄衮、龙冯。康熙元年《汝宁府志》;《平寇志》卷七。甲申十二月,“总兵刘洪起获汝宁府伪官祝永苞”,或作祝永龄。此当为大顺军右营大将袁宗第平定汝宁叛乱后再次任命的官员。《怀陵流寇始终录》卷十八;《明季南略》卷一。湖北钟祥生员。均平府即河南禹州。均平卫果毅将军周凤梧以兵二千守禹、郑二州。《国榷》卷九九。《平寇志》卷六作“刘茂先”。《平寇志》卷六云“以尹从道为推官。”《绥寇纪略》卷九,原作“均天”,应是“均平”之误。康熙《林县志》;乾隆《汤阴县志》。都尉王进才。甲申八月,王进才与“伪府、县官率兵遁”。山西清溪举人。甲申二月经大顺政权考试授职,同年五月为南明参将丁启光擒送南京。康熙四十七年《平阳府志》卷三四;雍正《临汾县志》卷五。山西平阳举人。甲申三月大顺军左营占领保定后上任。五月初清兵至,“仍令文华国、崔志乾官其官。”刘芳亮北上京师后,“留伪将张洪”守保定。五月,张洪遁。康熙十九年《保定府志》卷十七。按,顺治元年六月招安山西大同等处地方恭顺侯吴惟华题本中写作“文国华”。在官绅叛乱中,随防御使张景辰逃去。顺治元年七月《庆藩奉国中尉朱帅??启本》。此二人排在防御使和县令之间,推测为府尹、同知。后因大顺军失利,逃去。都尉郭某、掌旅常某领兵五百镇守广平。乾隆十年《永年县志》卷十二。山西举人,在官绅叛乱中被擒。乾隆五十年《济宁直隶州志》卷三一。山西举人,在官绅叛乱中被擒。在官绅叛乱中逃去,后仕于清,任江南按察司佥事。乾隆三十七年《历城县志》卷四一。参见第一档案馆藏,顺治六年十二月十二日敕书。康熙《海丰县志》卷四作“济南伪吕同知”;乾隆《历城县志》作“伪军粮厅吕升”,实即一人。山西洪洞进士。原为明东昌知府。山西清源进士。在官绅叛乱中遇害。《怀陵流寇始终录》卷十八,《石匮书后集》卷三五《满之章传》作“王之相”。参看光绪《清源乡志》卷十三。顺治元年七月《庆藩奉国中尉朱帅??启本》。甲申三月为明巡按御史王燮擒杀。

        

四、州牧及其僚佐



        都尉陈老虎,曾引兵击败地主官绅武装。乾隆六十年《钟祥县志》卷二○。按:《明季北略》卷十九等书说,起义军攻克承天府后,改为扬武州,以宜城生员张联奎为“伪知州”。崇祯十六年三月,冯复金革职,以湖北光化人姚钦明为州牧。李自成改湖北云梦县为固州,以高粹为州牧。甲申二月,官军趁大顺军主力在北方,进攻云梦等地。高粹坚守,不克。清军占领德安府后,复改固州为云梦县。掌旅李某“领步骑兵数百人驻守。”康熙六年《云梦县志》卷九;光绪重修《德安府志》卷八。《国榷》卷一○○作    “伪固州牧高翠”;《绥寇纪略》卷九作“高孝”;均误。康熙六年《随州志》卷一,《绥寇纪略》卷九另列洪圣翼为随州牧,误,当作陈州牧洪翼圣。明郧阳副将张文富据仙居寨训练乡勇,一度袭破州城。大顺政权州牧隐藏在群众当中,安全脱险。康熙《荆门州志》卷六;《国榷》卷九九。王文耀守澧州。后在优势官军围攻下撤退。《绥寇纪略》卷九。乾隆十五年《澧州志林》卷十九。《平寇志》卷七。《绥寇纪略》卷九作“王璞”。湖北襄阳生员,崇祯十五年冬设。自成入陕后,官军来攻,徐即达设守甚严,被提升为陕西鄜州防御使。郑廉:《豫变纪略》卷三,康熙《内乡县志》卷一○作“徐上”,误。参见顺治二年四月《陕西署分巡道臣徐即达奏本》。《邓州志》云:“自成据邓州,署伪牧徐即达、吴绍先。”吴绍先大概是在徐即达提升后,继任州牧。崇祯十六年夏上任,同年十月为沈万登部所擒。后地主武装刘洪起攻杀万登,方遂得释,下落不明。康熙三十一年《光州志》卷一○。《平寇志》卷七;《国榷》卷九九;《绥寇纪略》卷九,均作方燧。崇祯十六年十月为沈万登部所擒。甲申初,自成改项城县为项州,“令州牧赵某、州尉陶某礼聘名贤”。顺治十六年《项城县志》卷八;乾隆十一年《项城县志》卷四。《绥寇纪略》卷九误作“邛州”。按:张永祺《偶然遂纪略》中说,许州“伪知州苏□,许人也”。《绥寇纪略》卷九;《明季南略》卷一。甲申三月初七日上任,五月大顺军败,逃去。都尉李养纯。崇祯十六年九月初八日,孙传庭部官军至汝州,李养纯投降。自成改河南宝丰县为宝州,以湖北应城举人陈可新为州牧。崇祯十六年三月任,九月十三日明孙传庭部官军陷城,陈可新、姜鲤、孙明威均被杀。乾隆八年《宝丰县志》卷五。《平寇志》卷六云陈可新为“夷陵人”,误。此据《宜城县志》。乾隆《宝丰县志》。《平寇志》卷七作“伪州判姜渭”,误。崇祯十六年十月,起义军击败孙传庭部官军后,以熊某继任州牧,不久被鲁山县地主执送明朝巡按。大顺政权自西安派生员宋元囤来权知州事。甲申十一月闻起义军失利,逃走。《平寇志》卷七;《国榷》卷九九。《平寇志》卷七作“祁安国”,顺治十七年《陈州志》卷十一,乾隆十九年《淮宁县志》均作“初某”。甲申九月南明“河南总兵许定国擒陈州伪牧惠在公。”《怀陵流寇始终录》卷十八:《明季南略》卷一。大顺政权改兴安州为安州,以陕西富平人赵璟为州牧,后为郧阳官军所擒。掌旅某领兵二百驻防兴安。按,原文作“改守备为长闾”。康熙三十四年《兴安州志》卷三。甲申三月任,八月清军至,逃去。康熙十一年《岢岚州志》卷一。第一档案馆藏顺治元年十月二十八日《山西镇守高勋为恢复永宁州塘报》。顺治元年八月清保定巡抚丘茂华启本,见《明末农民起义史料》第四七○页。后降清,又与大顺政权保持联系。顺治元年十一月,清廷将其拘捕,解京途中逃脱,结果不详。第一档案馆藏:顺治元年十月二十五日保定巡抚王文奎题本;顺治二年四月山西巡按《为据报伪官脱逃事》题本。甲申正月十六日到任,曾进行追赃助饷和调集生员赴府考试等活动。同年十月初十日在官绅叛乱中逃走。康熙十一年《景州志》;康熙十六年《河间府志》卷二一。又见顺治元年七月《庆藩奉国中尉朱帅??启本》。甲申四月上任,五月初六日在官绅叛乱中被杀。乾隆十二年《冀州志》卷十八。甲申五月初一日在官绅叛乱中被擒杀,三人官职不详。昌平在明代属顺天府,今属北京市,暂附于河北省项下。在同叛军交锋时,大顺军被杀一百余人。被俘一百二十名。可见,镇守该地的大顺军至少有二百多人。山东临沂进士,明翰林院检讨。自成入京后授职。《甲申传信录》卷五。按,民国五年《临沂县志》卷九,《孙一脉传》与此不同。都尉李某。又有投降之明参将李志耀协守涿州。在甲申四月三十日官绅叛乱中,李都尉被杀。《明清史料》丙编,第五本,四○六页,《顺天巡抚宋权揭贴》。原为明大同知府。甲申五月初三日定州官绅叛乱,董复被杀。《怀陵流寇始终录》卷十八;《明季北略》卷二○。山西寿阳生员,在官绅叛乱中被擒。乾隆五十一年《济宁直隶州志》卷三一。康熙《滨州志》卷八。按,顺治元年七月《庆藩奉国中尉朱帅??启本》中说,滨州牧为“绅民义兵”所杀。清兵南下时西逃,在肥城为地主武装所杀。在官绅叛乱中遇害。按,原文作“伪令”。顺治元年七月《庆藩奉国中尉朱帅??启本》。甲申四月二十七日在官绅叛乱中被杀。康熙十二年《德州志》卷一○。甲申三月到任,五月初七日在官绅叛乱中被杀。康熙十二年《高唐州志》卷三。按,顺治元年七月《庆藩奉国中尉朱帅??启本》中,写作“裴遇隆”。“伪州官刘师曾坐堂中,……伪兵集者千余”。《明清史料》第一本,七四页,胡蕊明:《凌御史传》。顺治元年七月《庆藩奉国中尉朱帅??启本》。甲申,自成派兵入川,攻克顺庆府,以明朝顺庆知府杜某“知广安州”。后为张献忠所杀。上任途经山东时,被地主武装擒获。顺治元年七月《庆藩奉国中尉朱帅??启本》。同上。按,有可能是扬州府同知。

        

五、县令及其属佐



        崇祯“十六年七月,官军复保康,擒伪令苗佐舜。”《平寇志》卷七。此处姓名根据高斗枢《详述秦郧情形疏》,见《甬东正气集》卷一。崇祯十六年八月,明郧阳道高斗枢部官军来攻,“伪官陈知携印出降。”上引高斗枢奏疏。又见同治《谷城县志》卷八。《绥寇纪略》卷九作“陈智”。崇祯十五年十二月,义军攻克光化后,以吴元鼎为县令。十六年三月吴调去,以李湛继任;同年七月明郧阳官军来攻,李遁去。甲申正月,又“置伪将侯御封,伪令吴鼎焕。”顺治二年春清军至,撤走。”冯养珠、侯御封前后领兵守光化。光绪九年《光化县志》卷八。《绥寇纪略》卷九作武湛,误。《绥寇纪略》卷九;康熙八年《当阳县志》卷一。同上。(参见康熙手抄本《石首县志》卷二)光绪六年《巴东县志》卷十四。《绥寇纪略》卷九巴东作“司东”,王一恒作“王一垣”,均误。《绥寇纪略》卷九;康熙五年《德安安陆郡县志》卷一云“伪知县邓某。”崇祯十六年白旺平定官绅叛乱后,以胡鈊为县令。顺治二年清军占领德安府,胡鈊投降,被提升为德安知府。光绪重修《德安府志》卷八,康熙五年《德安安陆郡县志》卷一。河南归德府人,崇祯十六年正月李自成军攻克德安府,以田助功为孝感县令。顺治《孝感县志》卷九《兵事考》。《绥寇纪略》卷九作“田助公”。康熙十二年《应山县志》卷二;光绪重修《德安府志》卷 八。《绥寇纪略》卷九作“陈当道”。景陵即湖北天门县,崇祯十六年义军占领该县后,以张采为县令。武官有都尉马某、掌旅徐某领兵镇守景陵。顺治二年清军南下,马、徐撤走。李自成占领荆州后,华容县人“群起而请贼。贼遣其酋江一洪据华。”不久,明巡按御史刘熙祚派兵攻陷华容,江一洪被擒杀。江一洪抵任后,县之“东山恃其险固,抗贼与敌,贼乃益其众来攻,谓之洗山。”乾隆十一年《岳州府志》卷二九,《事纪》。按,《绥寇纪略》作“汪一洪”。崇祯十六年二月一十八日任。同年三月十七日吴之锡、颜逢圣被官军擒杀。乾隆十五年《澧州志林》卷十九。乾隆十三年《安乡县志》卷一“颜逢圣”作“顾逢圣”。崇祯十六年夏,李自成复派吴绍先为安乡县令。不久,官军至,绍先遁。乾隆十五年《澧州志林》卷十九。崇祯十六年十二月,又任命金甡为安乡县令。甲申二月二十四日,官军擒斩金甡。有“伪将”罗一雄、毛老觋、陈天治驻守,后败走。同上。乾隆十三年《安乡县志》卷一金甡作“林甡”。崇祯十六年任,同年夏“以丁忧去”。康熙五十三年《泌阳县志》卷二。《绥寇纪略》卷九作“康升”。继康畀为泌阳县令。崇祯十六年九月,石维翰与主簿秦祖庚、学谕萧荐鼎均在官绅叛乱中被擒。崇祯十六年三月任,同年九月被地主武装执系商州狱。康熙三十二年《内乡县志》卷一○。大顺军右营袁宗第部平定叛乱后,于十六年十一月任命徐绳祖为内乡县令。原为明教谕,降于起义军。后袁宗第“恶国荐反复,数其罪杀之。”崇祯十六年九月被地主武装沈万登擒杀。《绥寇纪略》卷九。《平寇志》卷七作“朱师喜”。崇祯十六年十月为明官军所擒。《平寇志》卷七;《国榷》卷九九。崇祯十六年十月为地主武装申友志所擒。《平寇志》卷七;《绥寇纪略》卷九。康熙《上蔡县志》卷十二云,十六年“遣伪知县熊姓者来任蔡,自成入关,熊遁去”。到任时间不详。甲申十二月被地主武装刘洪起所擒。在地主叛乱中“伪典史蔡人李复引”被擒杀,必达逃去。康熙三十年《新蔡县志》卷七。汝宁防御使金有章平定叛乱后,“复置伪官吕某。”同上。又《平寇志》卷七、《国榷》卷九九云,新蔡县令闻圣喻于崇祯十六年十一月为官军所擒,录以备考。崇祯十六年十月为明官军所擒。《平寇志》卷七。《绥寇纪略》卷九作“吕相圉”。康熙三十二年《固始县志》卷九云:十六年“闯贼送伪官至县,(明)知县魏藩祚令营官……率士卒屯郊外逐却之。”顺治十六年《商水县志》卷八。崇祯十六年官军来攻时,周维新“悉力拒守”,本县士绅缚维新献于官军。《平寇志》卷七。《国榷》卷九九。《绥寇纪略》卷九作“沈平”县。《平寇志》卷七。《国榷》卷九九。崇祯十六年十月为明官军所擒。《平寇志》卷七。《绥寇纪略》卷九作“恩县”,误。自成改禹州为均平府,府治设均平县。《绥寇纪略》卷九。《平寇志》卷六云:“嵇鹤羽为均平县令”。甲申冬,南明河南巡按御史陈潜夫报“获太康伪知县安中外等”。《怀陵流寇始终录》卷十八;《明季南略》卷一。甲申十二月,南明“副将刘铉,郭从宽等……擒鄢陵伪知县王度。”《明季南略》卷一。《怀陵流寇始终录》卷十八作“王庆”。乙酉正月,“伪长葛令马浚为明河南副总兵,郭从宽械入京,伏诛。”嘉庆二十二年《密县志》卷十五。镇平人,崇祯十六年五月任。同年八月郾城为地主武装刘洪起所占,王槐允下落不明。十六年十一月,自成派部将“刘忠领兵二千入城据守。”《绥寇纪略》卷九;顺治十六年《郾城县志》卷八。崇祯十六年九月郏县为孙传庭部官军所破,周英等文武官员均被擒。都尉蒋三、掌旅李大孝、“千总”孙月。康熙二十一年《嵩县志》卷一○。康熙三十三年《卢氏县志》卷四。生员出身。曾将追赃所得送交刘汝魁充作军饷。顺治朝《副都御史董天机揭帖》(残本),原件藏第一档案馆。甲申三月上任,六月三十日因大顺军失利逃去。随赵二良上任的有大顺军二百骑。乾隆四年《内黄县志》卷六;又见咸丰四年《大名府志》卷四。都尉李如琮,本县人,招练乡勇三千守卫地方,后为清政府所擒。又有宋朝相亦受大顺政权都尉职,驻守杜胜营,在官绅叛乱中被杀。康熙十一年《大名府志》卷二四;《明清史料》丙编,四五二页。山西蒲州生员,甲申春在平阳府经大顺政权考试授职,同年五月为南阳参将丁启光所擒。都尉(原文作“县尉”)袁文耀。康熙三十二年《林县志》卷七。甲申三月上任。五月平定了当地官绅叛乱。七月因形势恶化逃去。康熙二十五年《滑县志》卷一○。顺治十六年《郃阳县志》卷五。中部县即今黄陵县。陈尚新为三原县生员,甲申正月上任。大顺军失败后,陈尚新被拿获,以保存大顺政权颁发县契处死。部总刘尔德、曹养体、武国祯。第一档案馆藏顺治朝陕西巡抚黄尔性《为贪婪伪官匿藏伪印事》题本,文见刑部同一内容之题本。《石匮书后集》卷三二,《顾咸正传》。康熙二十年《壶关县志》卷一。甲申十月清军至,“携印西逃”。乾隆三十八年《临晋县志》卷六。“以酷暴褫革”,由许广大接任。甲申二月派设。李自成从北京败归时叛变,闭城以拒大顺军。五月十五日,大顺军攻克太谷。甲申九月被清政府拘捕下狱,麻绍潜派人往曲沃约大顺军来克城。后清军再至,乃遁。光绪五年《垣曲县志》卷五;康熙十一年《垣曲县志》卷十二。乾隆四十七年《襄垣县志》卷八。“伪将”管国银至县,追赃助饷。康熙二十一年《黎城县志》卷三。康熙四十四年《长子县志》卷一。《潞安府志》的说法略有不同,“伪长子县令刘延历伏诛。”“甲申,逆闯设伪官第五浪,民无大害。”康熙三十九年《静乐县志》卷一○。陕西三原县生员。大顺军失利后逃去。入清中举,成进士,任安福、黄安知县、邛州知州。掌旅某。“贼又有掌旅官,凡被掳驱以行者,皆掌旅司之。”乾隆十三年《榆次县志》卷八、卷七、卷十三。原为明朝洪洞知县,降大顺政权后仍管县事。戴廷栻《半可集》卷一;《国榷》卷一○○。陕西汉中府生员,甲申二月十七日到任。大顺军失利后逃去。后中清朝进士,任山东齐河知县。康熙五十一年《定襄县志》卷五。曹连擢离任后,大顺政权改派戴某继任。“垣曲知县休(麻字之误)、陵川知县程,皆闯所设。”甲申正月二十一日上任,搜捕乡绅追赃。十一月清兵至,逃去。河津县生员。后为明兵科给事中凌駉等擒杀。康熙十四年《馆陶县志》卷十二。甲申三月初六日至,五月初六日在官绅叛乱中披擒。乾隆十五年《沙河县志》卷末。甲申五月初五日,在官绅叛乱中被杀。乾隆十四年《饶阳县志》卷下。甲申三月至,“居二月随寇亡去。”康熙十七年《庆都县志》卷三。甲申春上任,不久在官绅叛乱中被擒。其心腹张守忠平定叛乱,孙应震得释,杀参与叛乱者五人。乾隆十二年《曲周县志》卷十五。招地方农民军康文斗部入城据守。康文斗后被清兵擒杀。康熙二十六年《安平县志》卷一○。又见《深州风土记》卷五。甲申正月二十八日上任,五月逃去。乾隆四十七年《邱县志》卷七。顺治元年七月《庆藩奉国中尉朱帅??启本》。山西洪洞县人。“时法令甚严,吏不敢舞文,民不敢犯禁。……邑甚安之。”自成兵败后,逃去。“伪官刘弘谔来,士民逐之。”甲申四月二十八日,“关平知县不知其姓名,而即流贼所署者,清人执斩之。”按,关平当为开平之误。康熙十九年《保定府志》卷十七。原为明故城知县,降于大顺政权。大顺政权所派,在官绅叛乱中被害。顺治元年七月《庆藩奉国中尉朱帅??启本》。任邱县人边大绶曾任明米脂知县,掘毁李自成祖墓,曹怀玉上任后出票将边拘捕。大顺政权为避李自成讳,改成安县为漳安,任命郭维垣为漳安县令。大顺军失败后,郭维垣逃去。康熙十二年《吴桥县志》;顺治元年七月《庆藩奉国中尉朱帅??启本》。崇祯“十七年二月,流寇入城置伪县令李擎柱,……至五月闻大清定鼎,……逃去。”同治十一年《清河县志》卷四。“伪权将军马拐子”(指大顺军大将、真保节度使马重禧)曾派兵镇压灵寿县官绅叛乱。康熙二十四年《灵寿县志》卷一。光绪五年《永平府志》;又见《绥寇纪略》卷九。雍正《阜城县志》卷十四;《国榷》卷一○○。甲申“四月,自成败,传声狼狈逃去。”“贼使党将官率兵二百人,护伪县令高一代到任,遂将四门严守,又绕城巡视。”乾隆十年《永年县志》卷十二。乾隆四年《天津府志》,《祥异》。《天问阁集》卷中,《殷渊传》。甲申四月上任,曾进行追赃助饷。五月清兵至,逃去。曾进行追赃助饷,甲申六月三十日逃去。康熙十五年《元城县志》卷一;顺治元年七月《庆藩奉国中尉朱帅??启本》。五月初,清兵入京后,为原明朝大兴知县所擒。按,大兴属顺天府,今属北京,附于河北项下。顺治元年七月二十四日《顺天府大兴县知县吴闻诗启本》,原件藏第一档案馆。甲申三月初四日上任,“索饷银,毁坊扁,免荒税。”五月初七日,明知县发动叛乱,段献珠被擒杀。康熙三十年《临城县志》卷八。山西人,在官绅叛乱中被擒杀。乾隆五十年《济宁直隶州志》卷三一。乾隆《济宁直隶州志》;康熙三十年《鱼台县志》卷四作:“有伪官尹姓者入县署,闻大兵南下,即遁走。”又,《再生纪略》中作“尹宗衡”。乾隆《济宁直隶州志》卷三一。在官绅叛乱中被擒杀。大顺军将领郭升闻讯,“以重兵弹压,复置伪令李开方。”后开方又为官绅武装所擒。顺治元年七月《庆藩奉国中尉朱帅??启本》。官绅密谋杀害,“辇觉之而遁。”在杨湸、徐光启被俘后,大顺军将领郭升率部攻克临邑,活捉发动叛乱的原明朝临邑知县金灿。孙奇逢:《夏峰集》卷六。顺治元年七月《庆藩奉国中尉朱帅??启本》中只说被擒,又说发动叛乱者为生员张吕韬、朱玉等。山西汾阳人,大顺政权失败后回原籍。康熙三十四年《邹平县志》卷四。康熙三十二年《新城县志》卷十。汪琬:《尧峰文钞》卷三四。康熙五十四年《日照县志》卷一○。甲申四月二十二日到任,后为明署知县擒斩。康熙十年《海丰县志》卷四。顺治元年七月《庆藩奉国中尉朱帅??启本》中仅云被擒。乾隆二十一年《福山县志》卷十二。康熙十二年《胶州志》卷十六;又见乾隆《莱州府志》卷十一、卷十六。甲申五月十五日为乡官张力等所杀害。部总张梦熊,本县人,在叛乱发生后,囚张力等五人送怀庆府大顺军驻军处杀之。康熙十一年《大名府志》卷二四;康熙十一年《东明县志》卷八。咸丰《大名府志》云,王秉纯遁去。康照六十年《青州府志》卷二二;康熙二年《续安邱县志》卷一。“甘肃人,家世皮工,精于骑射。”“到任月余,闻自成败,……出西门而遁,不知所终。”辽东人,原为明朝知县,降于大顺。大顺政权所选派,后在官绅叛乱中被擒。顺治元年七月《庆藩奉国中尉朱帅??启本》。顺治十二年《定陶县志》卷七。甲申五月十六日,在地主官绅叛乱中被擒杀。清山东巡抚等“招抚再三,到底不服。”八月派兵进攻,后不详。第一档案馆藏顺治元年八月二十二日山东巡抚方大猷启本。《清史列传》卷七九,《李鲁生传》。康熙三十二年《蒲台县志》卷八。“伪权将军马委生员阎养粹为冠令。”五月清军入京,“阎养粹闻风而遁。”道光十一年《冠县志》卷一○。乾隆三十七年《历城县志》卷四一。到任未及一月,“莱阳乡宦宋璜起义兵讨贼”,邢某遇害。“邑人葬之香岩寺东路旁。今(指乾隆初)寒食诸节,尚有以纸钱数陌为之扫墓者。”乾隆七年《续登州府志》卷十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