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蒙曼说唐·唐玄宗禄山入朝:重新赢得玄宗信任,顺势为部下要官,收买人心

禄山入朝:重新赢得玄宗信任,顺势为部下要官,收买人心

        那么,安禄山接到皇帝让他入朝的诏书是什么反应呢?他肺都要气炸了。本来,安禄山已经做了那么多年的准备,之所以一直没有造反,其实不过是顾虑两个人。第一是顾虑唐玄宗有恩于他,有点于心不忍。第二也顾虑李林甫比他强,他不敢。安禄山为什么害怕李林甫呀?因为李林甫太聪明了,每次和安禄山讲话,都能猜透安禄山的心思,预先就把他想要说的话给说出来。安禄山本来对自己的智力是很自负的,可是,一看见李林甫比他还聪明,也就只有服气的份了。服气到什么程度?只要是面对李林甫,即使是大冬天,安禄山也会紧张得冷汗淋漓,三层皮袍子都打透了。这时候,李林甫再“抚以温言,自解披袍以覆之”。恩威并施,搞得安禄山真是又敬又畏,心甘情愿地管李林甫叫“十郎”。我们知道,唐朝仆人管主人才叫郎呢!所以他管李林甫叫十郎,是很谦卑的称呼。为了随时探听朝廷的举动,安禄山在长安设立了一个办事处,专门打听消息。每次办事处的人回范阳汇报工作,安禄山一定先问:“十郎何言?”如果听说李林甫又表扬他了,安禄山一整天都特别开心,但是,如果听到李林甫说“语安大夫,须好检校!”让他管好自己的时候,安禄山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往床上一扑,说:“噫嘻,我死矣!”在安禄山看来,他自己是道高一尺,李林甫就是魔高一丈。只要有李林甫在,他就不敢轻举妄动。

        可是现在李林甫死了,杨国忠当了宰相,安禄山一下子就不服气了。杨国忠算个什么东西?当年,安禄山当御史大夫的时候,杨国忠还是御史中丞,每次都巴结安禄山,扶着他上下台阶。就这样的小瘪三也来当宰相?安禄山对朝廷的敬畏一下子就少去一大半,心里开始蠢蠢欲动了。正在这时候,他接到唐玄宗召他入朝的诏书。安禄山在长安眼线众多,当然知道这是杨国忠告的状,他一下子就炸了锅:我还没找你麻烦,你倒先来惹事!你不是说我要造反吗?等着我造反给你看。

        不过,尽管下定决心造反,也得先处理眼前的难题。玄宗徵他入朝,到底去不去呢?不去?大将拥兵在外,不听皇帝召唤,那不就真应了杨国忠告他谋反的话!他虽然想造反,但是,毕竟当时还没准备好。要是去呢?君心难测,万一去了就回不来怎么办?安禄山真是左右为难。把去与不去的利弊在心里反覆掂量几个来回,最后,他决定了,索性冒一把险,立刻入朝。毕竟,他已经为唐玄宗做这么多年了,他觉得,玄宗只是要考验他的忠诚度,不会真的想杀他。在这种情况下入朝,一定能争取到唐玄宗的信任。就这样,安禄山接到命令后,昼夜兼程地赶到长安。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池泡温泉呢!安禄山扑到玄宗脚下,眼泪就像自来水一样下来了。他说:“臣本胡人,陛下宠擢至此,为国忠所疾,臣死无日矣!”那么,安禄山这一招有没有效果呢?效果好极了。唐玄宗是又尴尬、又感动。想想安禄山为他效力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现在怎么就因为杨国忠说闲话,他就信以为真,怀疑大臣了呢?多给点好处补偿吧!“上怜之,赏赐巨万。”

        照理说,重新赢得玄宗的信任,安禄山的目的已经达到,也该谢天谢地了吧!而且,虽然这次冒险通关,但是朝廷毕竟已经起怀疑,以后再做什么,应该更加收敛才是。安禄山是不是像我们这样想呢?他可不是。安禄山不是普通人,他是一代枭雄。从偷羊贼一路走到节度使,两次差点被砍头,他可从来不是胆小怕事之人。既然唐玄宗表现出愧疚之情,索性就利用他这种感情,再从朝廷捞点好处。

        怎么捞好处呢?首先,他给自己又要了一个官。什么官?安禄山要求兼领闲厩和陇右群牧使。这闲厩和陇右群牧使是什么官呢?简而言之,就是国家军马场的负责人。当年王毛仲就担任过这个官职。唐玄宗有愧于安禄山,一口就答应了。安禄山当上总管,这国家的军马场也就改姓安了。安禄山第一时间就派亲信去挑了几千匹良种战马,弄到范阳,加强自己的骑兵。

        光给自己要官还不够,安禄山还乘胜追击,给部下也要官。他上奏说:“臣所部将士讨奚、契丹、九姓、同罗等,勋效甚多,乞不拘常格,超资加赏,仍好写告身付臣军授之。”也就是说,我的将士好多都有战功,请陛下也让他们当官。但是,因为人数太多,也就不麻烦陛下一个个都写名字,只要给我些空白委任状,我回去添名字好了。这是什么意思?很明显,安禄山要的是人事权,他回去要大肆收买人心了。这样的要求唐玄宗应该皱皱眉头吧?根本没有,唐玄宗大手笔,一下子给安禄山五百多名将军、两千多位中郎将的委任状。这么多官,别说是安禄山几支军队,就是武装一个国家也够了。

        眼看着好处捞得差不多了,天宝十三年三月,安禄山提出来,前线不可无人,如果皇帝没事,他要回范阳了。唐玄宗呢?当即批准,而且还亲手解下龙袍,给安禄山披到身上。别看安禄山在皇帝面前装得非常从容,其实心里一直捏着一把汗呢!所以,一得到批准,马上疾驱出关,坐船顺河而下。沿河的纤夫都安排好了,就在岸边等着,每隔十五里一换,昼夜兼程,在任何地方都不停,以每天三、四百里的速度直奔范阳。唯恐玄宗突然又想明白了,不让他回去。平安回到老巢,安禄山长舒了一口气,总算是逃出牢笼!想想此行的冒险经历,再看看身上的龙袍,安禄山觉得,这是天意啊,造反的决心更坚定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