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蒙曼说唐·唐玄宗平步青云:三年即被任命为给事中兼御史中丞,掌握唐朝经济命脉

平步青云:三年即被任命为给事中兼御史中丞,掌握唐朝经济命脉

        怎么叫做踏上快车道?天宝四年,杨钊的仕途刚刚起步,但是,到天宝七年,他已经被任命为给事中兼御史中丞了。这可是人生的一次重大飞跃,从名不见经传的八品芝麻官一下子跃入五品通贵的行列。给事中与御史中丞都是五品官,而且,给事中是门下省的政务官员,负责审核政令;御史中丞是御史台的实际长官,负责司法监察,都是最重要的岗位。在唐朝,一般来说,一个人如果没有背景的话,要爬到五品官,怎么也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即使是权贵子弟,也需要十五、六年,但是,这个过程,杨钊仅用三年的时间就完成。官职提高了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杨钊的使职。所谓使职,按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是特派员。天宝七年,杨钊的使职是专判度支事,兼领水陆运及司农、出纳钱物等十五种使职。这些使职意味着杨钊已经掌管全国一大半的经济命脉。唐朝的财政大权,原来是分成三个部门掌握的。这三个部门一个是户部,又分为户部司、度支司、金部司和仓部司四个下属单位,主管财政预算、征收、转运等有关政令;一个是太府寺,主管钱帛的收入;还有一个是司农寺,主管粮食的贮藏。三者之间互相分权,也彼此平衡。但是现在,杨钊专判度支,兼领水陆运,等于侵夺原来户部度支司进行财政收支预算和物资调运的大权;兼领司农,就是侵夺司农寺原有的粮食贮藏权;而兼领出纳钱物,则又侵夺原来太府寺出纳财物的权力。这就等于把户部的好大一部份职权和太府寺、司农寺的职权合并到一个人身上,这不是掌握国家大部份经济命脉了吗?这在整个唐朝的历史上可还是第一次。

        那么,杨钊这样一个小混混,他何德何能,怎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平步青云呢?很多人认为是杨贵妃的力量。白居易在里不是说过吗,“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好像杨贵妃一得宠,她的兄弟姊妹自然都会受到重用。是不是呢?我觉得,杨贵妃得宠,固然给杨钊提供了一个升迁的机会。但是,要说杨钊得势全是因为贵妃帮忙,那就言过其实了。要知道,杨贵妃是一个没有什么政治心机的人,整天除了唱歌跳舞、享受生活,对强化家族势力并不怎么热中。正因如此,她当上贵妃之后,甚至都没想起来要提拔杨钊;杨钊到长安以后,我们也没有发现任何杨贵妃替他求官的记载。说杨贵妃对杨钊有隐性帮助可以,但是要说她让杨钊平步青云,那就是查无实据了。既然裙带关系没起那么大的作用,那杨钊为什么上升得如此快呢?

        我觉得,杨钊能混起来,是三个人提携的结果。第一个就是杨家二姊虢国夫人。虢国夫人不是已和杨钊鸳梦重温了吗?她当然关心杨钊的进步,她利用自己经常出入宫廷的特权,自愿当起杨钊的情报员。每次入宫,都把玄宗的所思所想、一举一动探听得清清楚楚,告诉杨钊。这样,杨钊再见到皇帝,就可以顺情说话、顺旨办事,讨玄宗喜欢了。让皇帝喜欢,这对他的成长当然有帮助。这样看来,与其说杨钊借助杨贵妃的关系,倒不如说他是借助了虢国夫人的关系。

        提携杨钊的第二个人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是李林甫。李林甫看上杨钊什么?他看上杨钊的打手潜能。我们前面讲过,李林甫为了专权,不停地打击政敌。其中,和太子的斗争尤其激烈。可是,打击太子不是一个人的事,总得有人帮忙。谁来帮忙呢?李林甫看中了杨钊。杨钊有什么好处呢?第一,他是杨贵妃的哥哥,本人又得宠,让他在皇帝面前说话比较管用。第二,杨钊这个人是赌徒性格,心狠手辣,敢说敢干,不怕事。第三,照李林甫当时的看法,杨钊也就那么点本事,只能给自己打工,不可能越过自己。就这样,李林甫也向杨钊伸出橄榄枝,主动示好。李林甫可是权相,杨钊哪有不巴结的道理?天宝五、六年间针对太子的三次大狱,杨钊统统参与了,不是告密者就是审判员,圆满完成李林甫交给的任务,让李林甫非常满意。当时唐玄宗虽然高高在上,但是已经不怎么亲政了,国家的大事小情、人事任免都是李林甫说了算。杨钊给李林甫帮这么多忙,李林甫能不提拔他吗?

        第三个人,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其实就是唐玄宗。唐玄宗又看上杨国忠什么?除了杨国忠讨人喜欢之外,他更看重的是杨国忠的理财能力。我们讲过,杨钊本来是赌徒出身,特别会算计。后来在军队里主管屯田,也有不错的成效。只可惜时运不济,没能找到合适的岗位,这个才华就被埋没了。现在,一旦来到唐玄宗身边,这个本事又被发掘出来。杨钊不是经常陪玄宗玩樗蒲吗?有人陪玩玄宗当然高兴,不过,更让玄宗高兴的是,杨钊账算得好。按照的说法,是“计算勾画,分铢不误”。正因如此,玄宗才夸他是“好度支郎”。这正是对他理财能力的认可。要知道,天宝年间,玄宗虽然对朝政已经不太过问了,但是,他对财政可是非常关心的。因为不光国家发展需要财政支撑,他个人的享乐也需要财政支撑。现在,杨钊在陪玩的过程中不经意间显示出理财的能力,唐玄宗也就不把他当一般外戚看待,而是希望他能成长为一个财政大臣。正是在玄宗的亲切关怀下,杨钊进入财政部门。

        玄宗这个安排好不好呢?还是相当好的。这就好比让痴迷网路游戏的人去开发游戏软体一样,属于因势利导、发挥特长。果然,杨钊没费多大劲,就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短短三年中,就已经平步青云,成了举足轻重的财政大臣。怎么才能把自己理财的本领发挥到极致呢?他不是专判度支事,兼领水陆运及司农、出纳钱物吗?拥有统筹全国财政的权力。杨钊决定,利用这个权力,进行一次大的改革,把地方的财富都集中到中央来。就在天宝七年,他上书唐玄宗,说:“古者二十七年耕,余九年食,今天置太平,请在所出滞积,变轻赍,内富京师。又悉天下义仓及丁租、地课易布帛,以充天子禁藏。”唐朝为了防备荒年,在各地都设置义仓,每年都按地徵粮,储存到义仓里去。现在天下太平,也没什么水旱害,各地义仓的粮食都盛不下了,不如把陈年的粮食都拿去卖掉,换成布帛输送到长安。另外,长安的太仓也盛满粮食,所以,今年的租税就不要徵粮食了,一律换成布帛,都输送到长安来。

        杨钊这个主意一出,唐玄宗太高兴了。因为开元、天宝时期虽然号称盛世,积累了大量财富,但是,因为藏富于民的理财方式,中央财政的增长并不特别明显。换句话说,民间有钱,地方有钱,但是,中央反倒相对没钱。这满足不了唐玄宗奢侈享乐的需求。现在,如果杨钊能把各地的财富集中到中央,那唐玄宗不是就有钱了吗?于是,马上批准执行。就这样,各地都把粮食卖了,纷纷往长安输送布帛,长安城里专门储藏钱帛的左藏库盛不下了,一下子加盖好几百间仓库。唐玄宗一听光是仓库就增加这么多,太震撼了。天宝八年二月,他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到左藏库去参观。结果一看,不仅发现左藏库内的绢帛堆积如山,新添的仓库也都堆满了。按说唐玄宗当时已经统治天下将近四十年,也算见过大世面的,但是,他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绢帛。绝对是前无古人!既然这么有钱,那怎么花呢?放赏吧!随行的文武百官每个人都有份,按级别各自领取绢帛;不光是这次赏赐,从此之后,唐玄宗把金银财宝都看得如同粪土一般,赏赐起皇亲贵戚再也没有节制。玄宗清楚,国家能富裕到这个地步,杨钊功不可没,怎么表彰他呢?玄宗赐给杨钊紫衣、金鱼袋,这可都是三品官员的打扮,把这身新行头往身上一穿,杨钊笑了,这意味着三品官也正在向他招手。

        眼看着自己终于混出模样,杨钊不由得回忆起辛酸的青少年时代。那时候,他因为舅舅张易之的事,受了多少羞辱。现在,自己混好了,谁也别想再来羞辱他。可是,舅舅的不光彩历史总是一块心病。怎么解决呢?否认自己有这么一个舅舅,那是不可能的。那就只能给舅舅平反昭雪了。天宝九年,杨钊上书唐玄宗,说舅舅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当年让武则天传位给李家子孙有功,在神龙政变中被误杀,请求平反昭雪。唐玄宗当时正宠着杨钊,这种陈谷子烂芝麻的事算得了什么呢?马上,就给二张兄弟恢复名誉、恢复官职。把家世漂白还不算,杨钊再接再厉,把名字也改了。他说,自己的名字里有金有刀,暗合当时的一个谶语,不好,请求皇帝给改名字。那玄宗给他改成什么了?天下人都知道,改成杨国忠了。这也反映出当时玄宗对他的评价。这个小伙子,是个大大的忠臣!

        杨国忠崛起了,那些帮助过他的人怎么样呢?鲜于仲通当然高兴,以后上头有人罩着了;虢国夫人也高兴,心上人终于成气候了;玄宗呢?当然更高兴了,他觉得,自己又发现一个难得的人才,以后花钱不用发愁。可是,李林甫就没那么乐呵了。他发现,杨国忠的野心和权力在一起膨胀,自己渐渐罩不住他。那么,这两个人之间还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