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蒙曼说唐·唐玄宗荣升贵妃:寿王再娶,唐玄宗立刻册立杨玉环为贵妃

荣升贵妃:寿王再娶,唐玄宗立刻册立杨玉环为贵妃

        杨玉环当女道士当然只是掩人耳目,岂能真去修行!但是,即使作秀,最开始的时候也得有个基本模样。所以,杨玉环还正正经经地起了一个道号,叫“太真”,她修行的道观就叫太真观。太真这个道号在当时应该不算特别标新立异,但是,自从杨玉环使用之后,就成为她的专称了。太真观建在哪里?就在宫里。这样她和玄宗往来不就方便了吗?人在热恋的时候就是这样,二十四小时在一起都嫌不够,正所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唐玄宗当时就处在这样的状态之下。虽然道观就在宫里,但毕竟两个人还是不在一处。好好歹歹熬过大半年,玄宗终于忍不住。就在开元二十九年十一月,唐玄宗又带着大队人马去骊山泡温泉。当然,随行的人员中也有女道士杨太真。从骊山回来以后,杨太真索性脱去道姑的冠带,直接就住进宫里了。

        她住进宫里,唐玄宗当然高兴,可是,底下的人为难了。怎么称呼呢?管她叫妃子,没有名分;管她叫太真道长,那不是故意让人尴尬吗?非常难办。可是,人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宫里人很快就想出合适的称呼来了。叫什么呢?叫娘子。这称呼怎么来的呢?从民间借用过来的。咱们看过去的戏,不是经常听见管丈夫叫相公、管妻子叫娘子吗?娘子这个称呼太高明了。这么一叫,就等于承认杨太真和唐玄宗的夫妻关系,而且还透着亲切,皇帝和太真能不喜欢吗?到这一步,杨玉环的实际地位已经和当年的武惠妃一样,也是宠冠六宫,享受皇后的待遇。至此,武惠妃那一页终于在玄宗的心里翻过去了。武惠妃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当年煞费苦心给儿子选妃,没想到却给自己选了一个接班人。真是世事无常啊!

        可是,尽管实际待遇已经跟皇后一样了,杨太真毕竟在宫里还没有任何名分,这地下夫人也不能一直当下去啊!怎么办呢?天宝四年,这个问题终于解决了。这一年的七月二十六日,唐玄宗又给寿王李瑁娶了一个王妃,姓韦,也是高门大族、门当户对。这等于宣布,寿王以前的婚姻经历一笔勾销了。十天之后,八月初六,唐玄宗又册立杨玉环为贵妃。从此,杨贵妃这个名号闪亮登场。父子俩一前一后办喜事,真是既高明又讽刺。不过,更有趣的事情还在后头呢!当年,杨玉环嫁给寿王的时候,在册立的文书里写的是杨玄璬之长女,因为既然已经被叔叔收养,那就是叔叔的女儿了。现在当了贵妃,该推恩父了,养父杨玄璬的名字却神秘地消失。相反,杨玉环的亲生父亲杨玄琰又出现了。他虽然早已去世,但是,还是被追赠为太尉、齐国公。生前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七品芝麻官,死后却要因为女儿大红大紫。那唐玄宗和杨贵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不是他们对杨玄璬薄情,而是掩人耳目的需要。这等于玩起文字游戏,当年嫁给寿王的是杨玄璬的大女儿,现在嫁给帝的是杨玄琰的小女儿,不就可以混淆视听了吗?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就是这样以父纳子妻的方式开场,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这段不伦之恋呢?我想,有三方面的问题值得注意。

        第一,唐玄宗能做出这样乱伦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胡人风气的影响。李唐王朝建立之前,中国经历了长达几百年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时代,整个中原地区胡风蔓延。而父纳子妻、子纳父妾这样的事情在北方少数民族中并不罕见。这是时代背景。再从家族背景看,李唐皇室本身就有鲜卑族血统,这就使得他们的行为方式深受少数民族影响,而与中原正统观念有许多抵触的地方。当年,唐高宗把父亲的才人纳为皇后,现在,唐玄宗把儿子的媳妇收为贵妃,这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第二,所谓的李杨之恋,其开始的方式并不光彩,是专制皇权荒淫无道的集中体现。一个父亲,凭借手中的专制权力强娶儿媳,无论如何都要受到批判。事实上,不光我们今天这样想,唐朝人对此也是充满讽刺。大诗人李商隐曾经为此写过一首诗,名叫《龙池》:“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什么意思呢?唐玄宗在兴庆宫的龙池召开家宴,因为都是家人,所以屏风也都敞开了,后妃与子女都能互相看见。在喜庆热闹的气氛里,玄宗还亲自打羯鼓助兴,直闹到半夜才散去。可是,曲终人散之后,没有心事的薛王沉沉入睡,而可怜的寿王却因为看见自己的前妻而满腹辛酸、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开元二十九年年底,曾经抚养过寿王李瑁七年的大伯宁王李宪去世了,寿王主动提出,要用父子之礼,给宁王服丧。也许,经过这次打击后,再追忆自己半生的经历,李瑁觉得还是在宁王那里有点真情吧!

        第三,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起步于强权,但是,从宫里人称呼杨贵妃为娘子这件事上,可以感觉到,他们之间的感情似乎也在逐渐培养。

        两人这段感情会面临着怎样的前景呢?李、杨之间的关系是否能摆脱强权的影响,走上真正爱情的轨道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