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蒙曼说唐·唐玄宗牛仙客事件:宰相以出身不好的理由,驳回玄宗欲奖赏牛仙客的提议

牛仙客事件:宰相以出身不好的理由,驳回玄宗欲奖赏牛仙客的提议

        没过多久,第二次机会又来了。这次机会,可以称之为牛仙客,唐代名臣。天宝元年,牛仙客任左相,兼任尚书。担任宰相期间,处事待人,谨小慎微,同年,因病去世)事件。这个牛仙客本来是西北边疆的小吏出身,因为为官清廉,又讲究诚信,就在比较重视实干的边疆地区成长起来,当到河西节度使。开元二十四年,他又从河西调任朔方。这属于平级调动,本来也没什么特别之处。可是,接替他担任河西节度使的人一到任,马上就被震撼。怎么了?牛仙客留下来的仓库内容太丰富了,粮食布帛堆得像小山,几年都用不完。军事器械也都擦得干干净净、码得整整齐齐,好像新的一样。别的边疆节度使都狮子大开口,整天跟皇帝哭穷,人家牛仙客这儿拿着同样的经费,怎么就这么富裕呢?这个继任的节度使是个好人,不想埋没人才,马上把牛仙客的先进事迹上报。唐玄宗一听也觉得新鲜,赶紧派人去调查。一调查发现,其实情况简直比资料上写得还要好,这可让玄宗太感动了。唐玄宗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对边功很感兴趣。可是,要打仗就得烧钱,就得增加财政压力。军政和财政,往往是一对矛盾。现在,人家牛仙客又能打仗、又能理财,这是先进典刑,能不奖赏吗?

        怎么奖赏呢?因为有了前一次张守珪的教训,唐玄宗决定自己先降低标准,不让牛仙客当宰相,而是让他到中央来担任六部的尚书。按照玄宗的想法,牛仙客的事迹比张守珪突出,他给出的奖赏又比张守珪小,这下,张九龄应该同意吧?完全不是。张九龄说:尚书是什么人当的啊?或者是卸任的宰相,或者是德高望重的大臣才能当。牛仙客不过是河西地区的小吏出身,让他当尚书,岂不是显得我们国家无人,这不是会贻笑大方吗?唐玄宗心里那个气,心想,我退一步,你倒来劲了!可是尊重宰相也是他亲手确立的政治传统啊!只好忍气吞声,再跟张九龄商量:尚书不行,那就给他加实封好吧?所谓实封,就是奖赏给他一些封户,让他享受来自这些封户的税收。既是经济待遇,也是政治荣誉。没想到,张九龄丝毫不给面子,又驳回了。他说:实封是用来赏赐有功之臣的。边防将领充实仓库、修备兵器,这就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哪能称为功勋啊!陛下要是真觉得他做得好,赏给他一些金钱丝帛也就罢了。至于加实封,恐怕不太妥当。唐玄宗一看自己的提议屡遭否定,脸都青了,怒气冲冲地宣布退朝。张九龄扭头就走了,李林甫呢?又留下了。他对唐玄宗说:这牛仙客是个人才啊!别说当尚书,当宰相都绰绰有余。陛下您别什么都听张九龄的,他是个书生,不识大体。唐玄宗一听眼睛都亮了。他本来觉得李林甫不过就是个办事人才,在大事上根本没什么想法,没想到关键时刻居然支持自己。本来,因为张九龄强烈反对,唐玄宗都准备放弃了,现在一看李林甫支持他,底气足了不少。第二天上朝,又把这件事给提了出来,还是要给牛仙客实封。张九龄呢,当然是再次驳回。一看张九龄这么固执,唐玄宗的脸色变了,厉声问:天下事都要依着你才行吗?张九龄一听皇帝说出这样的话来,马上跪在地上,说:陛下既然让臣当宰相,臣只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话是跪着说的,但是,强硬程度是一点都没变。这下子,玄宗可是真生气了。他问张九龄:你整天嫌牛仙客出身不好,你又是什么好出身?一看皇帝连人身攻击都用上了,张九龄更是寸步不让。他说:我是岭南草民出身,确实比不上牛仙客这个中原人。但是,我出入朝廷,掌管诰命这么多年,而牛仙客不过是个大字不识几个的边疆小吏罢了,他岂能跟我相比。君臣两个再次不欢而散。眼看着张九龄出去了,李林甫什么表示呢?他对着空气说了一句:一个人只要有见识、有才能就够了,何必非得是满腹经纶的书呆子。皇帝想用谁就用谁,干嘛非得听别人的呢?这句话的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让玄宗听到。玄宗听到之后什么反应?没过几天,一纸任命就下来了。赐牛仙客为陇西县公,食实封三百户。

        本来张九龄的古板和固执已经让玄宗大伤脑筋,再加上在还都事件与牛仙客事件中,他一点都不给皇帝留面子,更是惹怒了唐玄宗,唐玄宗对张九龄的厌恶感愈来愈强烈,相反,对善解人意的李林甫印象却愈来愈好。那么面对这种尴尬的状况,张九龄有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呢?他会不会有所收敛呢?

        随着牛仙客的任命,张九龄和李林甫在玄宗心目中的地位也完全颠倒过来了,一个目中无人,一个善解人意;一个专横跋扈,一个体谅顺从。两人一比,玄宗能不喜欢李林甫、讨厌张九龄吗?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承认,李林甫太聪明了,以前的宰相纷争,都是彼此唇枪舌剑地吵,把皇帝吵得心烦意乱,最后难免两败俱伤。但是李林甫不一样,他一次也没和张九龄发生正面冲突,他只是随时随地支持皇帝的意见罢了。如果说以前宰相纠纷,皇帝还是裁判员的话,这一次,皇帝却变成纠纷的一方,需要李林甫当同盟军了。

        事情到了这一步,张九龄终于看到李林甫的厉害。本来,张九龄是非常瞧不起李林甫的。当年,他和李林甫刚拜相的时候,曾经有一天陪着唐玄宗一块儿在后花园喝酒,酒过三巡,唐玄宗心情不错,指着面前的金鱼池说:金鱼真可爱啊!李林甫马上接口说:全赖陛下恩波所养。当时,张九龄哼了一声,说:陛下身边的人就像金鱼一样,只能点缀风景罢了。现在看来,李林甫哪里是只知道摇尾巴的小金鱼啊!相反,他是盘旋在蓝天之上,随时准备抓住机会扑向猎物的老鹰。有了这只老鹰,自己的宰相地位恐怕是岌岌可危了。怎么办呢?在这种情况下,张九龄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向李林甫妥协。他写了一首诗,叫做《咏燕》,寄给李林甫。“海燕何微渺,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说自己好比一只卑贱的小燕子,根本无心和鹰隼竞争,希望老鹰能放他一马。那么,李林甫看到这首诗会不会放过张九龄呢?

        事实上,李林甫盯着张九龄的首席宰相之位已经很久了,他怎么会轻易放过张九龄呢?再说,张九龄也好,张九龄的朋友也好,并没有真的吸取教训,还是那么才子气十足。很快,李林甫又抓住他们的把柄,向张九龄打出一记重拳,这是什么事情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