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蒙曼说唐·唐玄宗萧裴之争:两人“同位数年,情颇不协”,政事难以顺利执行

萧裴之争:两人“同位数年,情颇不协”,政事难以顺利执行

        杜暹和李元紘下台,唐玄宗又换了两位宰相,一个叫萧嵩,一个叫裴光庭。为什么让这两个人当宰相呢?因为萧嵩是位军事专家,而裴光庭则是位行政专家,各有专长,也是互补型人才。这两个人当宰相怎么样呢?先看萧嵩。萧嵩这个人有三大特征。第一个特征是美男子。此人是当年南朝萧梁皇室后裔,贵族血统,遗传基因好,长得高大魁梧。最抢眼的是一把好胡须,飘飘洒洒,跟关公似的。要知道,唐朝选官的时候都要考察身、言、书、判四项,第一条就是外形好。萧嵩长相如此潇洒,没少给他在仕途上加分。第二个特征是没文化。怎么叫没文化呢?举个跟宋璟的老搭档苏頲有关的例子。我不是讲过,唐玄宗为了选一个好宰相,常常半夜睡不着觉吗?不仅选张嘉贞是这样,当年选苏頲的时候也是如此。经过半夜的苦苦思索,终于敲定苏頲这个人选。玄宗心急啊!等不得天亮,马上叫人来起草制书。起草制书是中书舍人的事,那天晚上,值班的中书舍人就是萧嵩。萧嵩一进来,唐玄宗都看呆了,天底下还有这么英俊的人呀!心想:长得这么帅,写文章一定也潇洒,就把写制书的任务交给他了。萧嵩得到命令,赶紧找来以前拜相的制书,照葫芦画瓢,写了一篇,给唐玄宗送来。唐玄宗一看,上面有“国之瑰宝”四个字,就好心提醒萧嵩说:苏頲的爸爸就叫苏瑰,按照传统习俗,在儿子面前提到人家爸爸的名字是不礼貌的,这个字还是换一换吧!萧嵩赶紧拿着诏书往外走。玄宗说:算了,就一个字的事,还跑回去做什么,就在这里写好了。萧嵩一看现场作文,吓慌了。这没有参考书让他怎么写啊?急得满头大汗,一个字也想不出来。过了好一阵子,玄宗等不及了,心想,这小子该不会是把文稿整个修改一遍,要不怎么这么久!改得这么认真,这得是多好的文章,我还是先睹为快吧!忍不住就凑上去看了一眼。一看差点没气死,萧嵩汗倒是没少出,但是字只写了一个,把“国之瑰宝”改成“国之珍宝”了。就改一个字,不至于费这么大的劲嘛!唐玄宗铁青着脸把萧嵩赶出去,然后一把将他起草的诏书扔到了地上,说:真是虚有其表!要知道,唐朝是个重视文的时代,萧嵩没文化,又给他减分不少。有加分项,也有减分项,看起来是优劣相抵了,那萧嵩为什么还会当到宰相呢?因为他还有第三个特征,能干、行政能力强。我们不是讲过著名的开元贤相姚崇吗?他的眼界很高,一般人很难入他的法眼。可是,姚崇唯独对萧嵩特别眷顾,说他虽然没有写文章的小聪明,但是有搞政治的大智慧。

        姚崇还真没有看走眼呢!萧嵩的大智慧在西北战场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开元十五年,唐朝的西北战场真是四面楚歌。先是吐蕃攻陷唐朝在西北地方的军事重镇瓜州,也就是现在的敦煌。接着,回纥又趁火打劫,伏击唐朝的军队,把当时的河西节度使王君厝给杀了。要知道,王君厝也是一员猛将,连他的夫人夏氏都是唐朝著名的巾帼英雄。现在,一贯被朝廷视为西北边疆万里长城的人物居然被杀,当然是人心惶惶。为了挽回局面,朝廷赶紧选拔新的河西节度使,萧嵩当时正担任兵部侍郎,光荣入选,成了新一任河西节度使。这可是临危授命啊!所以,为了安抚萧嵩,玄宗又给他升了一级,成为兵部尚书。别看萧嵩没什么文化,可也是文官出身,这河西地区形势如此严峻,连勇将王君厝都玩不转,他去行吗?孙子有一句话说得好:“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通过你死我活的方式去打仗,那是下策,最高明的应该是运用头脑、运用谋略去打仗,这才是上策。萧嵩文化水准不高,但是脑子并不笨。他觉得,自己一个文官,跟吐蕃人拼命肯定不行。怎么办呢?只能在谋略上打主意了。到了河西之后,萧嵩没有急于打仗,而是先进行调查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他发现吐蕃之所以能打胜仗,关键是有一个叫做悉诺逻恭禄的大将,这个人有勇有谋,非常厉害,上次攻陷瓜州就是他的功劳。可是,他立功多了,难免有功高震主的嫌疑;而且,因为老打胜仗,吐蕃赞普就飘飘然了,希望悉诺逻恭禄再接再厉,扩大战果,而悉诺逻恭禄又是个谨慎的人,不打无准备之仗。这样一来,前方嫌快,后方嫌慢,双方就产生矛盾。有了这样的信息,萧嵩就知道怎么办,这正可以使用反间计啊!马上派人到吐蕃人面前造谣,说悉诺逻恭禄之所以不急于打仗,是因为他已经被唐朝收买,下一步没准儿还要杀一个回马枪,推翻赞普呢!谣言传播起来,比网路还快,很快地,吐蕃赞普坐不住了,把悉诺逻恭禄召回处死,情形跟明朝的袁崇焕差不多。大将无辜被杀,吐蕃士兵的士气一下子就垮了。接下来的几次战役,吐蕃连连败北。捷报传到长安,唐玄宗高兴极了,没想到当年的绣花枕头还有这样的出息。

        打了大胜仗怎么奖赏呢?这时候已经不是姚崇、宋璟的时代了,唐玄宗正热衷于军功呢!马上,萧嵩被调回中央担任中书令,兼任河西节度使。自从张说贬官后,中书令的岗位可是一直空缺着,杜暹他们虽然也是宰相,但都是以同平章事的身份参政,谁也没当过中书令。开元十七年,空了将近四年的职位终于有主人了。这还不算,为了表达自己对萧嵩的倚重,玄宗还把女儿嫁给萧嵩的儿子,萧嵩的夫人入宫谢恩,玄宗对着老太太就叫了一声“亲家母”,把老太太给乐坏了。

        萧嵩是个宝贝,让谁和他搭班子呢?玄宗任命一个叫裴光庭的人当待中。这个人我们前面讲过,玄宗封禅的时候,就是他出主意让突厥派人随行,才解决封禅的安全问题。从那件事以后,裴光廷就被重点培养,在兵部和吏部都干过,尤其精通组织人事工作,创造唐玄宗时期著名的选官原则“循资格”,算是个行政专家。照玄宗看来,萧嵩和裴光庭这两个人共同点太多了,第一,都是既有军事头脑又有行政头脑;第二,都是玄宗的亲戚。萧嵩是玄宗的亲家,可裴光廷是唐玄宗的什么亲戚呢?说起来还是从武则天这儿论出来的。唐玄宗不是武则天的孙子吗?裴光廷是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的女婿,所以两人也是姻亲关系。亲戚的亲戚当然还是亲戚,所以,唐玄宗、萧嵩和裴光庭真是愈论愈近了。第三,两个人性格也差不多,都沉默寡言。这样两个人,应该可以和平共处了吧?还是没有。按照《旧唐书·萧嵩传》的记载,两个人“同位数年,情颇不协”,虽然没有公开争吵,但就是彼此不和。至于为什么不和,还是没有任何记载,估计又是些鸡毛蒜皮的意气之争。这两个人不和怎么办?是不是像杜暹和李元紘那样一并贬官啊?没有,还没到贬官的时候呢!开元二十一年,裴光廷一下子病死了。他这一死,唐玄宗和萧嵩都松了一口气,朝廷总算消停了。

        人死了固然不会再吵架,可问题是,他死了,谁来接着当宰相呢?这一次,玄宗想好了,既然他搭配的宰相不能和谐相处,索性让老亲家萧嵩自己挑一个,他肯定挑自己人,这不就没矛盾了吗?自己也省心,也算是卖给萧嵩一个大人情。萧嵩一听皇帝这么体贴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心里想:苍天啊,大地啊,终于轮到我老萧扬眉吐气了。选谁呢?萧嵩想了半天,选了一个叫王丘的人。这个人我们也讲过,就是玄宗封禅泰山之后重点表扬的爱民模范之一。按说,能当宰相应该是每一个官员的梦想吧?可是没想到,爱民模范的境界就是不一样,王丘居然说:我这个人水准不够,当不了。他当不了,那谁能当呢?王丘对萧嵩说:我给您推荐一个人吧!此人叫韩休,我看他行!萧嵩想了想,王丘也算知人,他推荐的人还能有错吗?再说,韩休这个人他也了解,平时不言不语的,是但有名的忠厚长者。现在我向皇帝推荐他当宰相,他能不感恩戴德吗?以后肯定听我的。于是,就跟唐玄宗汇报:人我已经选好了,就是现任尚书右丞韩休。此人忠厚善良,而且志存高远,我们俩一定能够齐心协力,绝不再给陛下添麻烦。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