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蒙曼说唐·唐玄宗高力士出手:借王毛仲喜获麟儿之机,分析北门万骑与王毛仲的威胁

高力士出手:借王毛仲喜获麟儿之机,分析北门万骑与王毛仲的威胁

        通过齐澣打击王毛仲失败了,高力士是不是会失望呢?他没有。经过齐澣这次事情,聪明的高力士看出来,虽然没能一步到位,但是,玄宗对王毛仲有了戒心,这就好办了。怎么办呢?齐澣那样的外廷官员是从大局入手的,那高力士就从小事入手。只要找准机会,四两也能拨千斤嘛!过了一年多,机会终于来了。

        开元十八年年底,王毛仲的夫人又生了一个儿子。中国不是有洗三的风俗吗?小孩出生三天的时候,唐玄宗派高力士去看望。赏赐王毛仲好多东西,而且,还封这个婴儿当五品官。高力士回来复命,唐玄宗就问他,王毛仲高兴吗?就在这一刻,高力士意识到,机会来了,怎么回答呢?他说:“毛仲抱其襁中儿示臣曰:‘此儿岂不堪做三品邪!’”这句话太厉害了。首先,它是不是王毛仲说的我们不知道,反正当时也没有录音,无法对证。以后就算当面对证,王毛仲也解释不清;另外,他把王毛仲和玄宗感情的基础给破坏掉了。当主子的要求奴才的,无非就是无条件的忠诚和感恩,只要你能对主子死心塌地,其他方面犯再大的错误都情有可原。可是,如果奴才居然敢怨恨主子,那就是活得不耐烦了。果然,就这么轻飘飘的一句话,把唐玄宗的新仇旧恨给勾起来。他愤愤然对高力士说:王毛仲算什么东西!当年杀韦氏的时候,他就首鼠两端,跑得不见踪影,我都没跟他计较,现在居然敢因为一个小孩子怨我。高力士一看火候差不多,赶紧又在旁边说了一句:北门万骑这帮奴才,势力太大了,个个都像王毛仲这么骄横跋扈。他们和王毛仲都是一条心,如果不及早除掉的话,后患无穷啊!就这么几句话,王毛仲的命运算是决定了。开元十九年一月,唐玄宗突然下诏,把王毛仲贬为瀼州别驾。王毛仲还没到地方,就被玄宗派来的人勒死了。万骑将领不是跟王毛仲好吗?王毛仲一贬,以葛福顺为首的好多万骑将军也纷纷被贬官,所谓的北门奴官一蹶不振,再也掀不起风浪来了。样,随着王毛仲的死亡,内廷斗争基本告一段落。可是,就在这前后,朝廷里,宰相之间也是矛盾迭起。这是怎么回事呢?

        皇帝宠信宦官,马上,官员也就来跟风了。刚刚我们不是提到万骑的将领葛福顺跟王毛仲攀亲吗?现在,金吾大将军程伯献和高力士结为异姓兄弟了。这兄弟可不是随便说说而已。开元年间,高力士的母亲麦氏去世,程伯献在灵堂披麻戴孝,和高力士一起给那些前来吊丧的官员答礼,哭得比亲儿子还凶呢!更好笑的是,高力士别看是个宦官,夫人可是照娶不误。高力士的夫人姓吕,长得相当漂亮。当然,这么漂亮的夫人可不能白娶,在高力士的运作下,吕夫人的爸爸和哥哥们都当上三品大员。开元中,吕夫人去世,满朝文武谁敢不参加葬礼呢!从高力士家到城东的墓地,官员沿路拜祭,把道路都给挤满了,这派势,可比当年的王毛仲更胜一筹。

        当然,也有人说,去了王毛仲,来了高力士,这不是前门拒虎、后门迎狼吗?话不能这么讲。因为宦官身体的特殊性,他们对皇权的忠诚远远高于其他势力。而且,高力士也是一个远比王毛仲更加知进退、懂分寸的人。唐代宗时期,文人潘炎奉代宗敕命撰写《高力士碑》,称赞他“周旋无违,献纳必可,言大小而皆入,事曲折而合符,恭而不劳,亲而不黩,谏而不忤,久而不厌,美畅于中,声闻于外”。尽管不乏溢美之词,但是,也基本上代表了当时人对高力士的认可。由这样一个谨慎而明智的人来充当玄宗的心腹宠臣,危险无论如何也要比王毛仲小吧!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看待王毛仲和高力士的兴衰交替呢?首先应该说,高力士的心机和手腕远胜于王毛仲,深谋远虑,步步为营,一代大宦官的风采已初露端倪。其次,虽然这里面充满了争权夺利和阴谋诡计,但是,总体说来,贬杀王毛仲还是有助于维护政治稳定的。本来,唐玄宗是靠万骑和王毛仲对他的私人感情来维系他们的忠诚的,而私人感情往往并不牢靠。特别是,带兵的官和养马的官结合起来之后,玄宗的风险就加大了。一旦感情有变,就可能产生非常大的政治变故。唐玄宗在这种情况下当机立断,迅速铲除王毛仲及其党羽,应该算是英明之举。

        王毛仲一伙下去,谁上来了?当然就是宦官了。王毛仲一死,压在宦官头上的大石头终于搬掉了。现在,内廷只剩下宦官一家势力,再也没有人跟他们争权了。王毛仲原来不是唐玄宗的心腹宠臣吗?现在,这个位置被高力士取代了。原来唐玄宗看不见王毛仲就闷闷不乐,现在,他是离了高力士就睡不着觉。唐玄宗亲口对人讲“力士上直,吾寝则安”。把高力士感动得一塌糊涂。本来他在外面既有豪宅又有娇妻,但是,从此就住在宫里,晚上也很少回家了。生活上的信任还不算什么,更重要的是,唐玄宗在政治上也渐渐依靠起高力士。当时每天都有许多奏疏要让皇帝审批,文件太多,唐玄宗审不过来,于是,他就让高力士先把第一道关。小事由高力士处理,大事再交给他。这也是唐朝宦官参政的开始。取得一部份行政权力还不算,高力士也开始插手军队。他提出,除现有的禁军之外,宫廷守卫要进一步加强。很快,一支由宦官组成的内飞龙兵应运而生,肃宗时期大名鼎鼎的大宦官李辅国就出身于此。可以说,唐中期以后宦官专权的局面已经初露端倪。

        这一次,内廷的争斗以大宦官高力士的胜利而告终。他取代王毛仲,成为唐玄宗新的心腹宠臣。那么高力士为什么会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呢?我们从高力士的得宠又会看出唐玄宗怎样的用人思路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