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蒙曼说唐·唐玄宗诸王外放:控制兄弟们的活动,做到了防患未然

诸王外放:控制兄弟们的活动,做到了防患未然

        如果说功臣造成政局不稳是因为性格的话,那么,宗室之所以能造成不稳,主要则是因为他们的身份。什么身份?皇位候选人的身份。咱们说过,李隆基排行老三,还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弟弟。这两个哥哥中,老大宋王成器是唐睿宗的嫡长子,身份高贵,当年李隆基当太子时,大哥成器就是一个有力的竞争对手。两个弟弟也不一般,岐王和薛王都追随李隆基一起搞先天政变,立了大功,既是功臣,又是宗室,身份也非同寻常。此外,李隆基的堂兄、章怀太子,在其兄李弘死后,被封为太子。武则天掌权后被废为庶人,被逼自杀,陪葬乾陵。唐睿宗景云二年,追赠皇太子地位,谥为章怀太子)的儿子李守礼,因为是唐高宗的长孙,也是时人瞩目的对象。李隆基是以庶出第三子的身份当的皇帝,这始终是他的隐痛。在政变频繁的时代,这些兄弟即使自己没什么想法,也容易成为野心家的工具。所以,要想稳定政权,这些在的皇位候选人就要安置好。

        怎么安置呢?如果说安置功臣,李隆基主要借助姚崇的力量,那对付兄弟,玄宗就是经验丰富、自有心得了。他一共采用四个办法。

        第一个办法是加强感情笼络。怎么笼络呢?说白了就是一个原则——办公时间是君臣,下班时间是家人。每天上朝的时候,在朝廷上固然要行君臣之礼,但是一回到宫里,李隆基就把规矩给免了,和普通百姓一样,行家人礼。见了大哥、二哥,玄宗都要规规矩矩地下拜,从来不摆皇帝架子。玄宗兄弟都爱玩,也会玩。所以,李隆基每天退朝后,都要安排时间和兄弟们一起喝酒、打球、斗鸡,或者到郊区打猎,这是武的方面。文的方面呢,玄宗兄弟都有才,整天在一起谈诗论赋不算,还组织了一个皇家小乐队,李隆基当然是打羯鼓,大哥成器吹笛子,四弟岐王隆范弹琵琶,业余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

        是人难免生病,人在病中,也最容易感念别人的好处。每次兄弟们生病,玄宗都要亲自照料,有一次,五弟隆业生病,当时玄宗正在上朝,不能亲去照看。怎么办呢?他就不断地派使者去看望,一会儿的工夫,使者就打了十个来回。退朝之后,玄宗赶紧到隆业的身边,亲自给他熬药。当时熬药还用明火,一阵风吹过来,把玄宗的胡子烧着了。这还了得!左右的侍从大惊失色,赶紧扑过来灭火。

        玄宗长叹一声,说:只要五弟吃了这药能好,我的胡子都烧光了又有什么关系呢!人都是有感情的,皇帝能这么做,兄弟也都很知足。因此,虽然偶尔也会有岐王范接待张说这样不太检点的事发生,但是总的说来,玄宗的兄弟都算安分守己。不过我们也说过,人的感情是不稳定的,难以依恃。所以,除了感情笼络外,还必须找到更稳妥的办法。

        玄宗的第二个办法是生活监视。咱们不是讲过玄宗在当太子之前和兄弟们一起住在长安城兴庆坊,原系唐玄宗登基前的藩邸。号称“南内”,为唐代长安“三内”(太极宫为西内,大明宫为东内)之一。一九五八年在其遗址上建成兴庆宫文化公园)的五王宅里吗?现在玄宗是皇帝了,按照传统,这个坊就属于龙兴之地,不能再住人。几个兄弟也很知趣,赶紧上表,请求把兴庆坊建成兴庆宫,他们搬家。玄宗一听非常高兴,说搬家可以,但是你们千万别搬远了,就在兴庆宫周围给他们建了房子,每座宅子都在兴庆宫的视线内。在兴庆宫里,玄宗还建起一座高楼,唤作花萼相辉楼之内。“花萼相辉楼”寓意兄弟之间的情谊如同花萼相辉,象征唐玄宗兄弟之间手足深情。是玄宗时外交接待、举办国宴的场所),意思是我们兄弟像同一朵花的花瓣一样彼此辉映。玄宗每天都要登上楼去眺望兄弟。这眺望是亲情,但也是监视。有一次,玄宗眺望的时候发现,大哥在读一本书。当时正值夏天,李成器读得挥汗如雨、津津有味。玄宗看着看着,忽然很紧张,他读什么书这么有兴趣啊?赶紧派人去探问。一调查才知道,大哥研究的不是兵书,也不是占卜书,而是一本龟兹乐谱。玄宗这才放下心来,连声说:天子的兄弟就应该如此。有了花萼相辉楼这个瞭望哨,兄弟们的生活状况尽收眼底,玄宗的心更踏实了。

        但是,这样的监视只能起震慑的作用,还不够严密,如果人家躲在屋子里搞阴谋,你在楼上不可能发现啊!怎么才能在制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呢?玄宗的第三招就是派诸王出镇地方。这是唐玄宗还在当太子的时候姚崇就出过的主意,后来因太平公主的阻挠没能实行。现在,姚崇当上宰相,旧事重提,说:现在您的统治刚刚确立,还不稳定,为了避免节外生枝,还是让几位王爷离开朝廷吧!这也是对王爷们最大的爱护。玄宗一听有道理,马上批准。开元二年六、七月份,几个王爷都到地方去了。其中,宋王成器兼岐州刺史,申王成义兼豳州刺史,豳王守礼兼虢州刺史,岐王范兼绦州刺史,薛王业兼同州刺史。玄宗规定,几位刺史到任之后不负责具体州务,一切政务都交给僚佐处理。离开朝廷,也就不存在和中央官僚结党的可能;担任刺史而不负责处理具体事务,也就避免王爷形成地方势力。这样两个措施一结合,宗室对玄宗皇位的威胁也就解除了。

        第四个办法是订立制度,限制诸王与外人结交。我们不是讲过岐王隆范和张说私自会面的事吗?张说还因此贬了官。开元八年,岐王范又犯同样的错误。这一次,他和自己的妹夫、驸马裴虚己等人一起游宴,席间,裴虚己居然拿出一本谶纬书,让大家传观。要知道,所谓谶纬就是政治预言,这哪是一个王爷应该看的!这件事反映到唐玄宗那里,他是怎么处理的呢?玄宗把裴虚己和其他几个参加宴会的人都贬官,但是,并没有追究岐王范的责任。相反,还安慰他说:“我兄弟友爱天至,必无异意。只是趋竞之辈,强相托附耳。我终不以纤芥之故责及兄弟也。”话虽这么说,但是,在此之后,唐玄宗还是发布敕令:“自今已后,诸王、公主、驸马、外戚家,除非至亲以外,不得出入门庭,妄说言语。”有了这样的制度,诸王都老老实实地待在家里,对皇权的威胁自然就破除了。

        唐玄宗为了稳定自己的位置,不但疏远了功臣集团,还控制了自己兄弟们的活动,基本做到了防患未然、滴水不漏。在此过程中,姚崇和玄宗配合默契,也是出力多多。那么,我们该怎么评价这一对君臣的行为呢?

        首先,不可否认,无论是玄宗还是姚崇,都有其权诈的一面,这是专制皇权之下,政治家性格的必然组成部份。但是,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看到,在处理功臣和宗室的问题上,他们也都维持基本的人情。举两个例子。刘幽求和钟绍京贬官之后,颇为不满,说了好多对皇帝不敬的话。中国古代讲究“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大臣怎么敢抱怨皇帝呢?马上,这两个大臣就被抓起来了,放在中书省审判。紫薇省的长官就是姚崇,这两个人贬官也是姚崇的主意,现在姚崇掌握着他们的生杀大权,是不是就要置之于死地呢?没有。姚崇对玄宗说:“幽求等皆功臣,乍就闲职,微有沮丧,人情或然。功业既大,荣宠亦深,一朝下狱,恐惊远听。”意思是说,刘幽求他们都是功臣,一下子让他们担任闲职,思想上转不过弯来,难免有点失望,这是人之常情。他们都是国家重臣,如果因为这点事就被下狱的话,恐怕大家都会寒心的,也容易引起政治混乱,所以还是要三思而行。玄宗一听有道理,就没有法办这两个人,而是把他们贬到地方去。这是姚崇讲人情的地方。

        再看玄宗,他固然防范兄弟,但是,终其一生,玄宗并没有为难兄弟。所以,他的几个兄弟都是花天酒地、寿终正寝。更有趣的是,玄宗为了表达对兄弟的深情,在几个兄弟死后,都追赠他们为太子。其中,二哥申王成义赠惠庄太子,岐王范赠惠文太子,薛王业赠惠宣太子,大哥宁王成器更是追赠为“让皇帝”。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独此一家。试想唐太宗玄武门之变,兄弟都死于利箭,唐中宗的四个儿子,也无一善终。唯有唐玄宗兄弟相保、共用富贵,这不也就是唐玄宗深情的地方吗?

        玄宗和姚崇这样做是不是假慈悲呢?我觉得不是。事实上,政治终究是人的政治,完全不讲人情的政治一定是难以长久的,好的政策必须建立在了解人性、尊重人情的基础上。事实上,就是玄宗君臣在处理问题时表现出来的这种宽仁之气与有理、有利、有节的作风,才让人们看到雍容和谐的盛世曙光。

        现在,通过玄宗君臣的努力,皇权的威胁解除了,武则天晚年以来政局长期动荡的局面也终于扭转过来,社会发展有了一个扎实的基础。那么,玄宗君臣下一步又将怎么走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