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蒙曼说隋·隋文帝杨坚拔除宰相

拔除宰相

        不过,高颎毕竟是国家大臣、多年的宰相,要剔除他,总得有个能服人的理由。而对付大臣,没有比谋反更好的理由了。

        开皇十九年,高颎奉命率军追击突厥,仗打到一半,高颎上奏,要求增兵。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可是,有大臣揣摩隋文帝的意思,告高颎谋反,说高颎要兵不是想往前打,他是想往回打,有谋反企图!

        大臣一告状,隋文帝心里七上八下,要不要就此治高颎的罪?有点犹豫。没想到,前方战事转折太快,还没等隋文帝犹豫完,高颎已经率领大军凯旋而归,这一次谋反告状也就不了了之。

        不过,有句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隋文帝既然惦记上高颎,自然不可能就此罢手。

        很快,又一件谋反案出现。只不过,这次谋反案的主角不是高颎,而是高颎当年推荐的一名将军王世积。此人被仇人告发,说他曾经请人看相,看相的说他贵为国君。还说他担任凉州总管期间,曾和手下议论过凉州是不是用武之地,可不可以做为根据地,图谋大事。

        这件谋反案其实也是红口白牙,拿不到什么具体的证据。但是,王世积是高颎推荐的,隋文帝马上敏感起来了,要求司法部门认真审问,顺藤摸瓜。

        怎么认真审问?那就打吧!打来打去,王世积招供了,他确实想谋反,而且和高颎有牵连。有些宫廷里的情况,他就是听高颎说的。这把高颎拖下水了!一听王世积这么招供,隋文帝假装大惊失色,下令彻查此案,还宰相一个清白。

        彻查的结果如何?不用说,肯定对高颎不利。有关部门报告说,根据调查,王世积和高颎确实过从甚密,还送过高颎名马。这是受贿,就凭这一条,即可治罪。这时候,隋文帝下令结案,判处王世积死刑。高颎则就地免职,让他退休。就这样,因为一件子虚乌有的案子,高颎二十年的宰相当到了头。

        事情到了这一步,是不是结束了?

        隋文帝可不这么想。高颎虽然回家了,但是声望还在,朝廷里恐怕还有很多人在观望,甚至等着他复出;另外,高颎虽然免了官,但是爵位仍在,还是齐国公,这也是政治资本,依然能对朝政发生影响。

        怎么把这两个政治资本连根拔除呢?隋文帝是个极有心计的人,他实施第二步计划。

        这一次,他使了一条苦肉计。

        高颎免职没几天,隋文帝就到儿子秦王杨俊家里去,而且,特地召高颎侍宴。酒席上,高颎自然悲不自胜,独孤皇后也呜咽流涕。等到感情表达得差不多了,隋文帝对旁边的大臣说:

        我于高颎胜儿子,虽或不见,常似目前。自其解落,瞑然忘之,如本无高颎。人臣不可以身要君,自云第一也。

        意思是,过去,我对高颎比对儿子还亲,就算不见面,也总想着他,可是现在,我已经彻底忘掉他了,就好像他这个人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所以,诸位,为大臣者不能自恃功劳,要胁君主,一旦如此,可就万劫不复了。这是在向大臣明确表态,我已经彻底抛弃高颎了。

        有道是楚王好细腰,宫娥多饿死。皇帝这么一表态,马上下面的人就知道该怎么办了。高颎是齐国公,他的下属齐国令很快就发难了。他告发高颎的儿子高表仁,也就是太子的女婿对高颎说:

        司马仲达初托疾不朝,遂有天下。公今遇此,焉知非福!

        过去司马仲达也曾托疾不上朝,后来改朝换代、建立晋朝了。今天父亲您被皇帝贬官待在家里,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司马仲达是曹魏的权臣司马懿。他在家装病,骗过了曹爽,最后篡夺了曹家的天下。所以,这名告密的齐国令是说,高颎父子图谋造反。

        隋文帝一听,赶紧命令有关部门拘捕高颎,审问他。这一审问,罪行更多了。比方说,有人举报,曾经有和尚对高颎说:“明年国有大丧。”也就是说,明年皇帝会死。还有个尼姑也对高颎说:“十七、十八年,皇帝有大厄,十九年不可过。”开皇十七年、十八年,皇帝会遭大灾;十九年,他绝过不了,到十九年一定会死。

        这些罪状串到一起,代表高颎整天求神问卜,希望皇帝快点死,他好做司马懿,好篡位,这不是谋反是什么?

        审案子审到这一步,隋文帝终于发话了。他说:

        帝王岂可力求!孔子以大圣之才,犹不得天下。颎与子言,自比晋帝,此何心乎!

        隋文帝说,皇帝难道是求得的吗?那是天降大任才能得到的,像孔子那样的圣人,都没能当皇帝,他高颎算什么东西?居然想自比皇帝?那怎么处理呢?免去爵位,除名为民。

        至此,高颎的政治资本彻底丧失,再也不能对朝廷发挥任何影响力。当年,高颎刚当上仆射时,他母亲就告诫他:“汝富贵已极,但有一斫头耳,尔其慎之!”你现在位极人臣,什么都有了,恐怕只剩砍头了!高颎是个听话的孩子,一直小心翼翼、低调做人,但是,最后还是卷入宫廷斗争,不免被罢废的命运,真是世事无常。

        高颎之废是隋朝开皇末年一件大事,对朝政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一、朝廷里少了一个有能力、有节操、有见识的顶梁柱。要知道,高颎是隋朝政治素质最高的宰相,按照当时人的说法,是:

        杨素粗疏,苏威怯懦,元胄、元旻正似鸭耳。可以付社稷者,唯独高颎。

        当时人评论几个宰相,说杨素这人很粗疏,苏威这人很怯懦,像胄、元旻那些家伙就像鸭子一样,叫唤叫唤可以,没脑子。现在,高颎离任,隋朝能把握政治方向、能办大事的人没有了。

        第二、也是最直接的,高颎一废,皇太子再也没有有力的庇护人。现在,他是砧板上的肉,杨素也罢,杨广、独孤皇后、隋文帝也罢,都要向他举起刀子了。

        在这种情况下,隋朝的政局会出现什么巨变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