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蒙曼说隋·隋文帝杨坚功臣宰相

功臣宰相

        可是,高颎准备执行死刑时,忽然接到晋王杨广一封加急信,信上请他千万刀下留人,留下来做什么呢?《隋书·高颎传》写得清清楚楚,“晋王欲纳陈主宠姬张丽华”。杨广要留下来自己享用。

        除了旗帜鲜明地反对废长立幼外,高颎也不忘在具体问题上维护太子的利益。

        第三、当时的一些史书,比如《陈书》、《南史》都明确记载,“晋王广命斩贵妃”。也就是说,杀张丽华以谢江南百姓,其实正是出于晋王杨广的命令。

        不过,尽管不能排除高颎的私心,但是高颎所说的不能废长立幼,毕竟是非常严肃的政治原则,隋文帝也心存顾忌,不好一意孤行。

        基于以上三个理由,所谓杨广和高颎因张丽华而早有矛盾的记载并不成立,是后来的人在隋朝灭亡后,为了丑化隋炀帝编造的故事。

        那么,对于晋王此一请求,高颎做何反应?高颎说:“武王灭殷,戮妲己。今平陈国,不宜取丽华。”张丽华和商朝的妖姬妲己一样,是祸水,不能留,坚持斩了张丽华。杨广一听高颎如此不给自己面子,勃然大怒,当时就放话,说:我一定会想办法报答高公的。从此,两个人就结了梁子。

        我经常出门,当然要壮士保卫,太子整天在东宫待着,要壮士做什么!把卫兵分成皇帝和太子两拨本来就不是好事,依我看,不如干脆把太子的卫兵废掉,都用我这边的侍卫,在我和太子两边轮流上班就成了!说完,隋文帝还不忘补充一句,说,我知道你对太子有私心,请你不要做得太露骨!算是狠狠训了高颎一下。

        古往今来,人们在考虑这件事时,往往会想到一桩公案。有记载说高颎和晋王杨广有过节,两个人因为一名美女产生过矛盾。这美女是谁啊?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

        有公私两方面的原因,高颎坚决举起反对废长立幼的大旗,旗帜鲜明地反对废太子。

        既然有这样的过节,如果杨广当了太子,以后再当皇帝,高颎一定没有好下场,所以,高颎不可能支持杨广。

        在晋王杨广推动下,独孤皇后和杨素对太子杨勇展开内外夹击,使得隋文帝打算废掉太子、改立晋王杨广。

        那是不是这么回事呢?虽然这件事在《隋书》和中都有记载,关于隋炀帝的各种小说更是渲染得神乎其神,但是,这个事情不是真的。为什么呢?有三个理由。

        就这样,因为老宰相高颎的庇护,太子的地位暂时算是安稳了一些。

        试想,这样一个心机深沉、自制力极强的人,怎么可能在平陈这样一个万众瞩目的情况下,冒天下之大不韪,庇护一个天下知名的坏女人呢?就算杨广好色,他在政治上也不会如此幼稚。

        隋朝平陈,晋王杨广是名义上的统帅,但实际上主持工作的是高颎。隋军进入陈朝首都建康后,高颎马上跟进处理善后。善后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惩罚战争罪犯。高颎所列出的战犯名单中,贵妃张丽华高居榜首。

        第二、平陈那年,张丽华所生的儿子都十五岁了,而杨广当时年方二十,就算是杨广不考虑自己的名声和政治前途,也没必要找个妈妈级别的美人。

        举个例子。当时隋文帝要削弱太子的军事力量,下令从东宫卫士中挑选强壮的到皇帝身边侍卫。一听到这个命令,高颎马上上奏。他说:“若尽取强者,恐东宫宿卫太劣。”如果把强壮的人全挑走了,东宫警卫怕会变差。隋文帝一听,马上反驳说:

        高颎在隋朝的地位非同寻常,他不仅是隋文帝的佐命功臣,也是隋朝最重要的辅政大臣。二十年来,没有哪件大事不是在他的参谋规划下完成的。他一否决,事情就难办了。

        不过,废立太子乃国之大事,除了皇帝认可外,还得宰相赞同。可是,当隋文帝就此事征询老宰相高颎意见时,高颎却义正词严地说“长幼有序”,一口否决。

        我有时出入,宿卫须得勇毅。太子毓德东宫,左右何须壮士!此极弊法。如我意者,恒于交番之日,分向东宫,上下团伍不别,岂非佳事!我熟见前代,公不须仍踵旧风。

        高颎是隋文帝时期头号重臣,也是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共同信任的宰相。他隋朝的建立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然而,在开皇末年,他却被无情罢官,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从私的角度来说,高颎和太子杨勇是儿女亲家,高颎的儿子娶了杨勇的女儿,所以,如果杨勇倒台,以高颎这样敏感的身分,在新皇帝手下也很难立足。

        既然如此,高颎为什么坚决反对隋文帝的废立之举呢?他有公私两方面的考虑。

        问题是,高颎一直和隋文帝同心同德,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唱反调呢?换句话说,他为何反对废杨勇,立杨广?

        我们今天可能觉得处理身为妃子的张丽华不公平,不过,按照当时人的想法,张丽华用女色魅惑陈后主,就是罪不容诛。

        第一、晋王杨广很早就立下远大理想,一直致力于营造不好女色的良好道德形象。事实上,他正是靠着这种形象打动隋文帝夫妻,甚至让他们产生废长立幼的想法。

        从公的角度来说,做为一名有经验、有操守的政治家,高颎深知废长立幼可能引发严重的政治斗争,轻则造成政局不稳,重则因此国破家亡,前朝已经有不少这样的教训,他不希望隋朝重蹈覆辙。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