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蒙曼说隋·隋文帝杨坚都城蓝图

都城蓝图

        迁都是一件大事,不能说迁就迁,要考虑各种因素。最重要的因素是,当时国家刚建立,财政不富裕,而且北有突厥、南有江南的陈朝,还得准备军事战争,再进行这么大的工程建设,大臣也好,老百姓也好,能不能接受呢?

        隋文帝不是个任性的昏君,他是个律己甚严的皇帝,不希望落人褒贬。所以,尽管很想迁都,但还是非常犹豫。不过,犹豫到开皇二年六月,终于出现实质性进展。

        文帝有两位最得力的大臣,一是高颎,一是苏威。开皇二年六月,文帝找来两人商量。商量了半夜,没有得出结论,便散会了。

        可是,第二天早晨上朝时,著名术士庾季才上了一份奏章。他说:“臣仰观玄象,俯察图记,龟兆允袭,必有迁都。”我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发现天地都在暗示一件事:我们该迁都了!看了他这份奏章,文帝做何反应?

        按照《通鉴》记载:帝愕然,谓颎、威曰:“是何神也!”这也太神奇了吧!怎么我想迁都,上天就来凑巧呢?那么,是不是真有这么个神奇的天象呢?这倒不一定。

        当年,杨坚刚当上辅政大臣时,向庾季才打听过天意,庾季才说了一句最老实的话,他说:天象精微,我也说不好,但是,就算上天不支持,您难道还能退回去不成!那时,他承认看不懂天道,这时,怎么又懂了?所以,所谓的天象,恐怕只是个说辞。

        问题是,既然所谓天象不一定存在,庾季才为何在此时恰如其分地拿出这么一份奏章呢?很明显,有人给他暗示。谁呀?高颎和苏威这两位宰相。两人知道皇帝想要迁都,但又犹豫不决,便向庾季才打了招呼,让他利用专业知识给皇帝打打气。

        但是,光有天象还不行,更重要的是人的支持。这时,老臣李穆出面了。

        李穆是所谓关陇贵族集团的代表人物。三方叛乱时,李穆支持杨坚,对杨坚赢得战争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杨坚当上皇帝后,投桃报李,其李穆安排了太师的荣誉头衔,虽然没有实际权力,但是,毕竟是国家最高官职,正一品,比宰相还高。

        不光让李穆当一品大员,隋文帝照顾到李穆全家。他们家当五品以上官职的有一百多人。

        按照当时规定,五品以上官员上朝时就可以拿着象牙做的笏板,李家的笏板如果放在一起,能堆满一屋子。这在中国古代可是难得的荣耀。要知道,唐代名将郭子仪富贵寿考,七子八婿都当大官,也不过是满床笏,李穆比他威风多了!皇帝给足面子,李穆也得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现在,皇帝需要有人带头表态,李穆当仁不让。所以,庾季才上书后没两天,李穆也上书了。他说:

        帝王所居,随时兴废,天道人事,理有存焉。始自三皇,暨夫两汉,有一世而屡徙,无革命而不迁。曹、马同洛水之阳,魏、周共长安之内,此之四代,盖闻之矣。曹则三家鼎立,马则四海寻分,有魏及周,甫得平定,事乃不暇,非曰师古。……伏惟陛下膺期诞圣,秉箓受图,……变大乱之民,成太平之俗,百灵符命,兆庶讴歌。……至若帝室天居,未议经创,非所谓发明大造,光赞惟新。自汉已来,为丧乱之地,爰从近代,累叶所都。未尝谋龟问筮,瞻星定鼎,何以副圣主之规,表大隋之德?

        这段话有三层意思。

        第一、一个王朝对应一个都城,从三皇五帝直到两汉,没有改朝换代而不迁都的。那怎么解释曹魏和西晋都定都洛阳,西魏和北周都定都长安呢?李穆说,那是因为这些朝代都是乱世,还没来得及迁都就灭亡了,不足为法。

        第二、陛下是应天顺人的一代明君,一登基就移风易俗,开创了崭新的大好局面,所以,在都城方面也应该有所改变。

        第三、现在的都城自汉代以来屡经战火,已经残破不堪,而且开始建立时未经规划,怎么能担当起大隋首都的重任呢?

        这三条道理讲得头头是道,足以打动人心。杨坚一看,大喜过望,说:“天道聪明,已有征应,太师民望,复抗此请,则可矣。”现在,天意人心都已经表达清楚,杨坚便下定决心,营建新都!

        营建新都,隋文帝君臣已经达成共识。既然决心已下,接下来就是如何实现的问题了。在这个大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还有什么问题呢?

        要把理想变为现实,还要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新都城建在哪里?

        第二、这么大的工程,怎么规划?

        第三、怎么样在国家财力不太雄厚的情况下把城建起来?

        先看第一个问题。新都城建在哪里?关中平原被山带河,进可攻,退可守,地利位置优越,又是关陇集团的大本营,隋文帝可不想离开这里。不仅不想离开关中,他连旧都所在的龙首原都不想离开,龙首,这名字听着多吉利。那新都到底建在哪儿呢?旧都建在龙首原的北部,隋文帝倒是看好龙首原的南部。南部比较开阔,可以容纳一座比较大的城市。另外,南部远离渭河,也可避免水灾干扰。

        解决了选址的问题,接着就要解决规划问题。这次营建新都可是一切从零开始,等于是在一张白纸上重做文章,规划当然是重中之重。规划由谁负责呢?隋文帝找上宇文恺这个人。

        根据《隋书·宇文恺传》记载,宇文恺是鲜卑人,其父宇文贵和隋文帝的父亲杨忠一样,都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他的哥哥宇文忻则是隋文帝平定尉迟迥叛乱时重要的将领。全家都以武力知名,只有宇文恺“好学,博览书记,解属文,多技艺,号为名父公子”。

        从这段描述中,我们可以明白隋文帝为什么选他。宇文恺有两个优点。

        第一、多技艺,是个技术专家,懂建筑;第二,博览群书,有理想,有才情。

        所谓博览,不是只看专业书籍,他还具有综合的人文素质。能够把专业技术和人文精神结合起来,让技术工艺体现文化内涵,这是难得的人才。

        隋文帝称帝时,对北周宗室大开杀戒,北周皇族姓宇文,宇文恺也姓宇文,本来,他也在死亡黑名单上,但是,因为宇文恺是个难得的建筑人才,他哥哥又是功臣,所以,隋文帝才高抬贵手放了他。

        现在,隋文帝把营建新都的任务交给他,对于宇文恺来说,有点戴罪立功的味道,所以,他格外卖劲。那么,他怎样完成这项任务呢?

        为了完成这个光荣而艰钜的任务,宇文恺先在脑子里建了一座城。他觉得,既然要做都城,就必须符合三个要求:第一、气派;第二、文化意象好;第三、安全。怎么才能做到气派呢?这就要从规模上下工夫。这座新都多大呢?

        根据宇文恺的规划,东西宽九千七百二十一公尺,南北长八千六百五十一公尺,周长三十六?七公里,总面积八十四平方公里。它的规模大不大呢?做个比较就知道了。它是汉代长安城的二?四倍,是明清时期北京城的一?四倍,在整个中国古代无出其右。这是纵比。

        再看横比。它是黑衣大食的首都巴格达城的六?二倍,是东罗马帝国首都拜占庭城的七倍。在当时,隋朝、大食和东罗马可是三足鼎立的强国,但是很显然,论都城,其他两个国家可比隋朝差远了。事实上,宇文恺规划的这座新城,是全世界在近代以前建造的最大的一座城,这当然意谓着气派。

        气派有了,文化怎么体现呢?用结构体现。宇文恺把整个都城划成三个区域。

        第一个区域是宫城,即皇帝的办公区和生活区,在全城的最北面。为什么在最北面呢?宇文恺说,皇帝好比天上的北极星。北极星在中国古代是颗政治星。孔子说过:“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众星围着北极星,犹如全国人民围着皇帝一样。既然北极星在天空最北面,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当然也得在都城的最北面。

        第二个区域是皇城,即文武百官办公区,在宫城的南边。从天象上说,这象征着围绕北极星的紫薇垣;从人事上说,皇帝南面称尊,面朝南接受臣子的跪拜,臣子办公的地方当然应该在皇帝的南面。

        第三个区叫外郭城,从东、西、南三面拱卫着宫城和皇城。从天象上说,这意谓着众星拱卫北极;从人事上说,则象征着全国人民团结在皇帝和朝廷的周围。这是南北方向的结构。

        那么,东西方向的结构怎么安排呢?

        我们中国人喜欢对称,所以,沿着中轴线东西对称是最合理的安排。这条中轴线就是从皇城的正南门直通整座都城正南门的朱雀大街,街宽一百五十公尺,比现在北京城的长安街还宽整整三十公尺。在朱雀大街两侧,是整整齐齐、东西对称的里坊,相当于现在的居民区。

        因为太整齐了,后来唐朝诗人白居易曾写诗说:“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这种棋盘般整齐划一的安排已极具文化水准,但是,还不算完。

        宇文恺在实地考察时发现,龙首原不是一马平川,它从北到南共有六条高坡,避不开。既然避不开,那就只能考虑怎么合理利用。

        怎么处理这六条土坡呢?宇文恺把这六条坡和的卦辞联系在一起。他说:这就是乾卦的六爻,一共八八六十四卦,排在第一的就是乾卦。每一卦都有六爻,也就是阴阳的六种组合方式。那乾卦的六爻是什么呢?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九三,君子终日乾乾;九四,或跃在渊;九五,飞龙在天;九六,亢龙有悔。虽然说每个卦象都有自己的道理,但是,从一般角度看,比较好的当然是九二、九三和九五这三个爻辞。既然如此,宇文恺就在这三条土坡上安排主体建筑。

        怎么安排呢?他把皇帝的宫殿放在九二这条坡上。皇帝是龙,见龙在田。九三这条坡上建百官官衙,此即君子终日乾乾,象征为官之道。再下一个好位置就是九五,九五是飞龙在天,这可不是凡人能待的地方。干脆建寺庙和道观,给神仙和佛祖住。就这样,通过宇文恺设计,整座长安城处处透出文化气息。这个文化的核心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君尊臣卑,皇权至高无上!

        再看第三个重点考虑的问题:安全。安全问题怎么解决呢?

        其实,把百姓住宅区、政府办公区和皇帝专区分开来,已经是一种安全防范措施,但是,宇文恺觉得还不够。为了体现皇帝就像北极星的理念,他把皇宫放在最北面,可是,北面无遮无拦,不太安全。

        怎么办呢?宇文恺大笔一挥,把皇宫北面都划成禁苑。也就是皇帝的后花园——狩猎场。原来的旧都城都包在禁苑之中。禁苑里再驻扎上军队,专门保卫皇帝,这样一来,安全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到底解决没有呢?其实没有完全解决。我们知道,唐朝发动宫廷政变,都是勾结禁军,从北门打进来的,不过这是后话了。

        经过宇文恺这么一番精心设计,整座新都真是气魄宏伟、美仑美奂。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