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蒙曼说隋·隋文帝杨坚招致猜忌

招致猜忌

        建德六年,周武帝任命杨坚为定州总管,进位柱国。定州总管是主政河北地区的封疆大吏,柱国则是最高级别的军事统帅,杨坚这两个身分兼而有之,是不折不扣的亲信加重臣。能够得到这样重要的位置,杨坚满怀喜悦。

        当年,杨坚在随州当刺史时,朋友庞晃说他有天命,让失意的杨坚备感安慰。现在,杨坚当上定州总管,而庞晃也正好出任常山郡太守,常山郡和定州毗邻,两个老朋友又见面了。这对杨坚来说更是意外之喜。

        但是,就在杨坚喜上加喜时,有些对他不利的说法出现了。什么说法呢?定州城的西门长久以来一直是封闭的。当年,北齐皇帝高洋当政时,曾经有人建议把西门打开,方便行人往来。结果,高洋不仅不允许,还说了句奇怪的话:“当有圣人来启之。”会有圣人来打开这扇门。现在,杨坚升任定州总管,就把西门打开了。结果,定州父老马上联想起当年的传说,一下子传得沸沸扬扬。说杨坚就是传说中的圣人。

        圣人可不能随便叫,这在当时也是皇帝的代名词。这个说法一传去,立刻有人犯嘀咕。谁呢?当朝皇帝周武帝。这些年来,不少人在周武帝面前说杨坚相貌不寻常。难道杨坚真有天命不成?

        那么,城门一开一关,是不是那么神圣呢?其实未必。为什么高洋时期,定州城不开西门?因为那时北齐和北周处于军事对抗状态,高洋唯恐敌人从西边突破,所以不开西门。但是杨坚不一样,他本身就从西边过来,而且,既然北齐和北周已经统一,当然要采取措施,便利东西向的交流,便把西门打开了。这本来没有什么神秘之处,当年高洋所谓“当有圣人来启之”恐怕不过是个说法而已。

        但是,周武帝可不这么想。为什么呢?因为除了定州城的传说之外,在此之前,已经有一些关于杨坚相貌的说法,说杨坚有反相。谁说的呢?第一个就是齐王宇文宪。

        早在建德四年,即北周第一次伐齐前,宇文宪曾对周武帝说:

        普六茹坚相貌非常,臣每见之,不觉自失。恐非人下,请早除之。

        普六茹坚相貌非凡,我每次看见他都深感震撼,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这样的人不会久居人下,陛下还是除掉算了!

        第二年,北周的内史王轨也对周武帝说:“皇太子非社稷主,普六茹坚貌有反相。”皇太子不是个有本事的人,普六茹坚倒是面有反相。这个外戚不寻常,陛下要为今后打算啊!要知道,齐王宇文宪是周武帝的亲弟弟,而内史王轨是武帝近臣,两个人都深受武帝信任。这两个人说杨坚有反相,周武帝不可能不重视。

        可是,怎么重视呢?这两人提出的都不是什么真凭实据,而是比较主观的“反相”,周武帝也无法调查研究,只能以虚对虚,找相面专家给杨坚相面。周武帝找的面相专家是谁呢?来和。

        当年宇文护执政时,杨坚就请他相过面。那时,正是来和说杨坚有帝王之表。现在,周武帝又来问同样的问题,来和怎么说呢?他说:

        随公只是守节人,可镇一方。若为将领,阵无不破。

        随公只是个守节的臣子,能够镇守一方而已。如果让他当将领,倒是战无不胜,但是,别的就没什么了。

        可能有人会问,来和为什么不对周武帝说实话?很简单,两个原因。

        第一、来和在政治上倾向于杨坚,愿意帮杨坚摆脱困境。

        第二、来和也不敢说实话。如果对周武帝说杨坚有帝王相,周武帝必定要审杨坚,一审问,就会牵连出当年他为杨坚算命,预言杨坚要当皇帝一事,那来和不是自讨苦吃吗?所以,来和不敢说,索性一口咬定,杨坚就是当将军、当大臣的料,不会有反心。

        来和算是当时首屈一指的面相专家,听他这么一说,周武帝也就没有继续追究,而且还让杨坚参加两次平定北齐的战争。杨坚也确实像来和说的那样,阵无不破,立了大功。正因为如此,武帝才让他当定州总管府总管。可是,现在定州出现了这样的传说,武帝心里又不踏实了。

        问题是,怎么处理杨坚呢?置之不理?不可能。因为身处乱世,周武帝见过太多权臣篡权之事,他父亲宇文泰就是权臣,他家的江山就是从西魏篡来的;而且,他当皇帝的头十二年,不也一直受制于权臣宇文护吗?现在杨坚位高权重,又是太子的岳父,皇亲国戚,再有这样的天命传闻,让他不得不提高警惕。

        那直接杀了杨坚?也没必要。周武帝号称一代雄主,并非疑神疑鬼之人。杨坚毕竟没有任何出格的举动,而周武帝本人才三十多岁,年富力强,平定北齐后,声望更是如日中天,杨坚在他手下,能翻起多大的风浪呢?周武帝也不相信。

        既不能全信,又不能不信,怎么办呢?周武帝采取折中原则,给杨坚换位置。定州在北方,又是北齐故地,又临近突厥,地位太过敏感,杨坚政治不完全可靠,不适合待在这里。所以,建德六年十二月,杨坚当定州总管十个月之后,周武帝又任命他担任南兖州总管。虽然级别相同,但是,南兖州的重要性不及北方的定州,让杨坚到这里来,周武帝比较安心。

        可是,周武帝安心,杨坚却不安心了。本来,从小到大都有人说他相貌非常,他也不是完全没动过心,但是,到此为止,并未有造反之谋。可是现在不一样,他为北周的事业立下赫赫战功,本来自视甚高,而周武帝居然无缘无故地猜忌他、压制他,杨坚一下子觉得怒不可遏。

        现在,他有兵权、有地盘,难道就任由周武帝欺负?杨坚的野心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事实上,不仅杨坚觉得不甘心,还有一个人也觉得不甘心。

        谁呢?杨坚的老朋友庞晃。庞晃本来就是野心家,现在实力大增,他更不安分了。听到杨坚接到新任命后,庞晃又来为他送行。酒过三巡,庞晃跃跃欲试地说:“燕、代精兵之处,今若动众,天下不足图也。”什么意思?现在我们手握大兵,不如动手吧!

        朋友说到了自己的心坎上,杨坚怎么回应?他握着庞晃的手说:“时未可也。”我不是不想,只是,还没到时候啊!毫无疑问,杨坚是一个稳健的政治家,他不是不想造反,他只是在评估自己的实力。

        现在,他的实力还远远不足以挑战周武帝,他可不想贸然出手,只能继续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就这样,杨坚怀着满腹的心思往南兖州赴任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