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大隋兴衰四十年3·雄略暴君二、齐王犯错

二、齐王犯错

        太子死了,按道理讲,就得再立一个新太子。不过,虽然隋炀帝还有两个儿子,但是,小儿子杨杲就生于大业三年(607),换句话说,元德太子死的时候,他还没出生。再说,即使他已经生了下来也没用,因为他的母亲是萧嫔,不是皇后。

        这样一来,候选人就只剩下一个老二齐王杨暕了,无论是论嫡还是论长,他都是唯一人选,不存悬念。齐王杨暕从小长得眉清目秀,又涉猎经史,工于骑射,也算是能文能武,所以也深得隋炀帝喜爱。而且,年龄只比元德太子小一岁,是个成年人了,由他来当太子,并没有任何争议。

        事实上,隋炀帝也是这么安排的。就在元德太子死后,隋炀帝立刻就把原来元德太子的僚属两万多人都转到了齐王杨暕的名下,而且,还郑重其事地任命了一个叫柳謇之的人当齐王府长史。

        柳謇之是何许人?此人简直就是大隋帝国的面子。长得高大英俊,喝酒一石不醉,而且喝得越多,谈吐越风雅有趣。这样的人真是天生的外交官,所以,隋朝无论是跟江南的陈朝打交道,还是跟北方突厥、吐谷浑打交道,柳謇之都是使者,给隋朝做足了脸面。更难得的是,这样一个风流倜傥的人还非常急公好义,每次出使回来,得到的赏赐全都散给宗族,自己家徒四壁也不以为意。这样一来,柳謇之简直就成了天下人的偶像。

        现在,隋炀帝让这么一个偶像级别的人物给齐王杨暕当长史,无疑是想进一步提升齐王的人气。由此也可以看出隋炀帝对齐王的用心。皇帝表态都这么明确了,大臣当然也不甘落后,前来拜访的络绎不绝,齐王府天天门庭若市。自己巴结还不算,大臣们还纷纷把自己的子弟送到齐王府里做事,谁都觉得,今天的齐王,就是明天的太子,后天的皇帝,不预先巴结行吗?

        不过,有的时候,越是笃定的事就越有风险。表面上看来,让齐王杨暕当太子的决定简直呼之欲出,可事实上,这个任命最后是无限期推迟了。为什么?因为齐王杨暕也觉得自己是太子的不二人选,缺乏危机意识,所以并没有刻意表现自己。恰恰相反,他在考察期的表现糟糕透顶。有三件事让隋炀帝大为恼火。

        第一件事,纵情声色,骚扰百姓。隋炀帝不是特意挑选了偶像派大臣柳謇之给齐王杨暕当长史吗?不料,天下人都喜欢柳謇之,唯独齐王不喜欢。齐王觉得,柳謇之太正派了,不好玩。所以,干脆把柳謇之晾到一边,自己选了几个情投意合的大臣,让他们四处寻找声色犬马。

        这些大臣哪是什么好人?得了齐王的命令,马上就拉大旗作虎皮,为非作歹了。齐王让他们选美人,他们就在京城四处打听,知道谁家有漂亮女儿,马上找上门去,不容分说,直接拉到齐王府第,肆行奸淫。扣留几天之后,他们玩够了,再给送回去,这不是害人吗?

        另外,当时隋朝和西域通商,齐王知道西域产宝马,就让手下的喽啰到陇西给他弄几匹名马。这些喽啰才不会正正经经做买卖。他们到了陇西就把当地胡人酋长都拘押起来,严刑拷打,逼着人家拿出最好的马来给齐王送礼。这样弄来的马连齐王杨暕自己都觉得来路过于不正,不好意思收,让他们再给送回去。这些人会不会依令而行呢?已经吃进嘴里的肉,他们才不会再吐出来。齐王不要,他们干脆拉到自己家里,谎称是齐王所赐,直接昧下了。这样一来二去,齐王的名声可就不好了,京城也罢,边地也罢,到处都风传齐王的丑事,传到隋炀帝耳朵里,隋炀帝当然生气。

        第二件事,齐王不仅骚扰百姓,还跟爸爸隋炀帝争起了美女。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还得从乐平公主说起。

        乐平公主杨丽华,是隋炀帝的大姐,也是北周的太后。当年,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杨太后重新回到娘家,被封为乐平公主。俗话说人在屋檐下,怎敢不低头。乐平公主回到娘家,也得讨好自己的弟弟隋炀帝。有一次,乐平公主访到了一个姓柳的美女,觉得倾国倾城,就跟隋炀帝大力推荐,建议他纳入后宫,收为妃子。无奈隋炀帝雄才大略,对建功立业的热情远高于对美女的热情,所以并没给乐平公主正式答复。久而久之,乐平公主见隋炀帝再也不提这件事,以为他就不要了。

        然而这柳家姑娘太美了,简直就是为宫廷而生的,如果不进宫都辜负了这番品貌。怎么办?既然皇帝不要,那就把她送给未来的皇帝吧。于是,乐平公主又把这位柳姑娘推荐给了侄子齐王杨暕。杨暕好色,平时还派人到处搜罗美女呢,这送上门来的岂能不要?当即就笑纳了。

        本来这件事至此就算结束了。没想到,又过了一段时间,隋炀帝又想起这位柳姑娘来了,就问姐姐乐平公主,柳姑娘现在在哪里?意思是让她入宫。这下乐平公主可尴尬了,只好说,以为陛下不要,已经在齐王那里了。隋炀帝什么反应?按照史书的记载,。这不高兴里面,可包含着不少因素。

        第一,这说明齐王迷恋女色,这本身就不是未来的太子应该表现出来的品性。

        第二,虽然隋炀帝并没有纳柳姑娘为妃,但在心里,他已经把柳姑娘当成自己的人了。一个做儿子的,居然敢动爸爸的禁脔,真是大逆不道!

        可能有读者会觉得齐王很无辜,他怎么会知道这件事的前因后果?的确,他并非明知故犯。但是,他也并不无辜。要知道,他可是一个正在考验期的王子,在这种时刻,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小心翼翼,多考虑几个来回。比如,他应该问问姑姑,这个姑娘既然如此美貌,为什么不送给父皇?如果他多问这么一句,乐平公主肯定会告诉他来龙去脉,那他就应该避嫌,绝不打这个姑娘的主意。但是,他没有问清楚,更没有避嫌。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他太放肆了,根本没把爸爸放在眼里。既然如此,隋炀帝生气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第三件事,和隋炀帝争猎物。就在柳美女事件过去之后不久,杨暕跟随隋炀帝一起巡游汾阳宫。皇帝父子一起打猎,自然要做些安排。隋炀帝让杨暕先率领一千骑兵把猎物围起来,好瓮中捉鳖。杨暕领命而去,也确实把猎物给围起来了。围起来之后呢,他就把爸爸晾到一边,自己开始纵情追赶起猎物来。

        杨暕工于骑射,是个好猎手,所以,一会儿工夫,就打到不少麋鹿。这让他得意非凡,赶紧派人把猎物送到隋炀帝面前表功。

        眼看着儿子送来这么多猎物,隋炀帝气不打一处来,因为他还一头猎物都没打到呢。这风头被儿子抢了去,让隋炀帝很没面子。又不好明说,只能责怪身边跟从的人不好好打。

        跟从的人一肚子委屈地说,我们也想好好打啊,问题是,野兽都被齐王手下那帮人挡住了,根本过不到咱们这边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

        这样一来,隋炀帝对这个儿子更不待见了。

        走笔至此,不禁想起了清朝咸丰皇帝的故事。咸丰是道光的四儿子,当时道光皇帝有两个儿子都表现不错,很有当太子的潜质。一个是后来的咸丰皇帝奕詝,另一个则是老六奕訢。

        道光怎么考察这两个儿子呢?他也是带着他们哥俩去打猎。打猎之前,奕詝的老师就悄悄对咸丰说:真论打猎,你不是六阿哥的对手。所以,你干脆一个也别打,两手空空地回来。如果皇上问起你原因,你就说,春天万物生长,你不忍心杀生。奕詝依计而行。结果,打了一圈下来,奕訢满载而归,奕詝两手空空。道光很诧异,奕詝再不能干,也不至于到这个地步吧?就问他怎么回事。奕詝就把老师那套答案给道光皇帝背了一遍。结果道光立谁当了太子?奕詝。因为他虽然不出风头,但是有一颗仁爱之心。

        对比一下咸丰和杨暕,就知道杨暕的问题出在哪里了。他太爱出风头了,根本不管这种风头是不是投皇帝所好。要知道,隋炀帝本身就是一个刚愎自用、好出风头的人,一心希望天下人都不如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一个聪明的王子,就应该投其所好,把猎物都赶到他这边来,让他满载而归。只要他高兴了,天下不就都是你的了吗?可是杨暕恰恰相反,他太幼稚,太高调了,完全是个人主义,只顾自己出风头,根本不考虑皇帝的感受。这怎么能不引起隋炀帝的反感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