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大隋兴衰四十年3·雄略暴君二、运河构成

二、运河构成

        开凿大运河有十足的必要,问题是,具体怎么开凿?隋唐大运河北起涿郡,南到余杭,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在中国的大地上跨了十多个纬度,全长四千多里。这么大规模的工程,规划必须先行做好。

        隋炀帝做出的规划,有三点至关重要。

        第一,分段开挖。

        第二,尽量利用原有水道。

        第三,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南和东北两个方向延伸。

        先看第一个特点,分段开挖。大运河沟通五大水系,这五大水系是由四条运河沟通在一起的。沟通海河与黄河的叫永济渠,沟通黄河与淮河的叫通济渠,沟通淮河与长江的叫邗沟,沟通长江和钱塘江的叫江南河。这四段运河,大致分了三次开挖。

        首先是大业元年(605)三月,开凿通济渠和邗沟。为什么这两段最先开凿?很简单,为了隋炀帝下扬州。扬州在长江的北岸。隋炀帝从洛阳到扬州,要先从黄河流域进入淮河流域,再从淮河流域进入长江流域。这样一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通济渠,还有沟通淮河与长江的邗沟自然要率先开工。

        其次是大业四年(608)开凿永济渠。永济渠沟通海河和黄河,一直可以走到北方的涿郡,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城。为什么在大业四年开凿永济渠?为了打高句丽。大业三年(607),隋炀帝北巡草原,就在突厥启民可汗的牙帐里,看见了高句丽的使者,同时也就产生了征服高句丽的念头。涿郡自古就是东北地区的军事重镇,把这里作为征东大军的后方基地再合适不过了,既然如此,就要迅速开挖这段运河,把洛阳和涿郡连接起来,以便日后运兵、运粮。

        最后开挖的是江南河,这是在大业六年(610)开始动工的。当时,隋朝势力达到鼎盛,隋炀帝北巡西狩的工作都已经完成,大规模的战争还没有开始,算是难得的轻松时光。在这种情况下,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进入了隋炀帝的视野,无论是从眼前的巡游览胜,还是从长远的经济沟通考虑,把三吴地区包含进全国水道网中都是非常合理的想法。

        就这样,前后经过六年的时间,分三次努力,四段运河相继完工。这一规划的轻重缓急非常分明。

        再看第二个特点,利用旧有水道。虽然沟通南北的大运河是隋炀帝的创举,但是,在局部地区开挖运河的传统却是古已有之。比如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争霸,开凿了连接江淮的邗沟,这其实就是隋朝大运河邗沟段的基础。另外,还是春秋末年,魏国强大,为扩张需要,又开挖了连接黄、淮的鸿沟,这其实是大运河通济渠的基础。这些水道断断续续,年久失修,但是,有基础总比没基础强。隋炀帝就是在这些旧运河的基础上,裁弯取直,疏浚引流,才形成了全长四千多里的大运河。

        如前所述,整个大运河系统一共用了六年的时间完工,但是,这六年可不是天天在挖沟。其中,通济渠和邗沟有明确的时间记载,一共用了五个月的时间完工,其他两段运河永济渠和江南河没有具体记载,但是,可以想象,每一段用的时间应该相差不太大。

        为什么不连续挖掘呢?因为挖河和其他工程不一样,必须在枯水期开挖。这样一来,每年能用的时间就有限了,大略估算一下,几段运河开凿的时间加在一起,恐怕也不会超过一年半的时间。

        这么长的水道,怎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尽可能地利用旧有河道。这样规划,也算充分考虑了省时、省力、省钱的节约原则。

        再看第三个特点,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北、东南伸展。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个特点?因为洛阳是隋炀帝考虑全部问题的中心。隋朝立国的基础本来是以大兴城为中心的关中地区,但是,关中偏在西北,不利于对全国的控制。隋炀帝即位后,开始有意识地把国家重心向东部迁移。

        最合理的迁移地点就是东都洛阳。洛阳位置居中,向西可以通过隋文帝开凿的广通渠连接大兴城,向东可以辐射整个东部地区。而大运河,正是以洛阳为结点的一个“人”字形水道。洛阳以北的永济渠是“人”字的一撇,叫北运河;往南的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是“人”字的一捺,叫南运河。形象一点说,东都洛阳就好比是一个人的心脏,而一撇一捺,既可以比作两条胳膊,又可以比作两条血管。如果是两条胳膊,那就让它紧紧地拥抱整个东部地区。如果是两条血管,那么,东、西、南三部分的血脉就靠它联通起来了。

        其实,这个特点也正是隋朝运河和元朝以后京杭运河的主要区别。京杭运河不是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吗?和隋唐运河的起点和终点都一,往往有人把这两条运河混为一谈。

        但事实上,这两条运河可大不相同。它们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心点不同。京杭运河以北京为中心,所以,它基本是一条直的水道,从北京直达杭州。而隋朝大运河则是以洛阳为中心,洛阳远比北京靠西,所以,整个运河就不是一条直线了,而是走了一个“人”字形。走一条直线,那是沟通南、北,走一个“人”字形呢?那可是沟通东、西、南三方了。

        从这两条运河的不同走向,可以大致看出中国历史的发展变化。隋唐时代,中国还是东、西、南三部分相对平衡地发展,各有优势;而到了元明清,则是东边的权重远远高于西边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