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大隋兴衰四十年3·雄略暴君三、洛阳得失

三、洛阳得失

        综合参考洛阳城的规模、华丽程度和功能就能明了,这座新城可不仅仅是大兴城的一个东方缩小版,事实上,隋炀帝对它的期望值相当高。高到什么程度?在隋炀帝眼里,洛阳就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换言之,洛阳城一建立,隋朝的整个重心都向东方倾斜了不少,这可是隋炀帝时期国家定位的一大变化。

        那么,今人应该怎样评价这座新都城?有三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

        第一,隋炀帝修这座城,眼光相当精准。要知道,中国的国土面积很大,在古代交通、信息不畅的情况下,只靠一个首都来管理这么大的国土存在很多困难。为此,古代人很早就发明了两京制。比如西周定都镐京,又营建东都洛邑。隋炀帝在大兴城之外又修建东都洛阳,当然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但是,他考虑的问题还不止于此。修建洛阳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关陇贵族集团对政治的垄断,让国家的政治气度更宏大一些。要知道,隋朝定都大兴,其实和它的历史传统有关。隋朝继承北周,北周继承西魏,无论政权怎么更迭,都是关陇贵族占统治地位。关陇贵族出身于关中地区,家族势力也在关中地区,所以,他们的都城也必定放在关中。

        这样一来,大兴城其实就成了关陇贵族集团的大本营。

        如果这个政权还只是一个地区性政权,这样做当然可以。但是,此刻的隋朝已经不再是一个地区性政权,而是一个全国性政权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是死守大兴城,死守关陇集团的老根据地,就会显得非常狭隘。当初王頍和萧摩诃之所以撺掇杨谅造反,就是因为他们是南方人,怎么也融入不了隋朝的统治核心。这就是偏重于一端的政治模式所暴露出来的问题。

        现在,随着洛阳城的建立并且成为新的统治中心,杨广其实也是在向东方和南方人做一个表态:大隋王朝是一个整体,以后,国家要打破原来的地区垄断,隋朝的机会将会向每一个人开放。这是极有眼光的一件事,也是营建洛阳城最大的意义。

        第二,就在修洛阳城的过程中,隋炀帝急功近利的苗头已经显现了。洛阳城是从大业元年(605)三月开始修的,到大业二年(606)正月,这座新城已经完工,总共才用了十个月。如此大的工程量,为什么这么短时间就能完成?因为投入的人工太多了。按照史书记载,修建东都洛阳,每个月投入的人工有两百万人。

        这个数字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比较一下前朝就知道了。当年,北周的天元皇帝也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他也曾经想修建洛阳城。为此,他每月役使四万人筑城,这在当时已经是物议沸腾。要知道,北周天元皇帝可是一个著名的暴君,他动用的民力只不过是每月四万人,而隋炀帝为了迅速完成任务,居然能一次性动用两百万人,这就让劳役显得非常夸张。这样看来,虽然洛阳城还只是隋炀帝建立的第一项大工程,算是牛刀小试,但是,隋炀帝急功近利、滥用民力的苗头已经初露端倪。

        第三,在修洛阳城的过程中,隋炀帝好大喜功、奢侈腐化的倾向出现了。无论是建宫殿,还是修园林,隋炀帝都务必要做到最好,这让人在惊叹的同时也感到一丝不安。有道是。即使像隋文帝那样节俭的皇帝,杨素尚且想要建一座美轮美奂的离宫来讨好他;如果皇帝本身就追求奢侈,那么,大臣的行为就会更加没有节制,这样一来,老百姓的负担就越发沉重了。

        当初,隋炀帝下令修洛阳城之前,曾经下过一道诏书。在诏书里,他说:“非天下以奉一人,乃一人以主天下也。民惟国本,本固邦宁。百姓足,孰与不足!今所营构,务从节俭。无令雕墙峻宇,复起于当今;欲使卑宫菲食,将贻于后世。”大意是说,当皇帝是要以一人治理天下,但绝不是让天下奉养一人。国家最重要的是老百姓,老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根本坚固,国家才能安宁。老百姓若是富足,天下也就富足了。所以今天建设这个宫殿,绝不能损害百姓的利益,不能让雕墙峻宇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相反,要让卑宫菲食的节俭传统代代相传。

        这话说得多好听!可是,真到执行的时候,他却把自己的话全忘了。他忘了节俭,百姓也就没了安宁。就是这座洛阳城,让老百姓付出了的代价。所以,《隋炀帝艳史》里才说:“巍焕无非民怨结,辉煌都是血模糊。”虽然是小说家语,但是相当深刻。

        就是这种代价,让这个本来大有益处的都城蒙上了一层阴影,也让隋炀帝的统治形象蒙上了一层阴影。

        那么,隋炀帝下一步会向何处去?他是会继续这种思路,还是会有所改变?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