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大隋兴衰四十年2·饥饿盛世二、杨素失宠

二、杨素失宠

        先说杨素。独孤皇后去世后,最伤心的当然是隋文帝,但是要说张罗得最辛苦的,还得说是杨素。杨素为什么辛苦?因为独孤皇后的葬礼就是他经办的。为了办得风光隆重,杨素也算是殚精竭虑。

        葬礼之后,隋文帝还特地下诏褒奖杨素:“杨素经营葬事,勤求吉地,论素此心,事极诚孝,岂与夫平戎定寇比其功业!可别封一子义康公,邑万户。”“并赐田三十顷,绢万段,米万石,金珠绫锦称是。”杨素办这个事情办得费心费力,竭尽心力给独孤皇后选风水宝地来安葬她。要论他这份诚心,那是无与伦比的,功劳比平戎定寇还大。因此我决定,封他的一个儿子做义康公,另外给他一万户的食邑。从此,一万户人家的赋税,就不用缴到国库了,而是直接进入杨素的家门。

        办一个葬礼,隋文帝居然认为比平戎定寇还要重要,而且给了那么多的赏赐,既说明隋文帝爱屋及乌,当然也说明杨素的用心程度。

        但是,这次葬礼恐怕也是杨素在隋文帝一朝得宠的巅峰了。因为就在此后不久,杨素在隋文帝心目中的地位就开始下降。原因是有人弹劾他了。谁呢?大理寺卿梁毗。

        就在仁寿二年(602),梁毗上书隋文帝,说:“臣闻臣无有作威福。臣之作威福,其害乎而家,凶乎而国。窃见左仆射、越国公素,幸遇愈重,权势日隆,搢绅之徒,属其视听。忤意者严霜夏零,阿旨者膏雨冬澍,荣枯由其唇吻,废兴候其指麾。所私皆非忠谠,所进咸是亲戚,子弟布列,兼州连县。天下无事,容息异图,四海稍虞,必为祸始。夫奸臣擅命,有渐而来。王莽资之于积年,桓玄基之于易世,而卒殄汉祀,终倾晋祚。季孙专鲁,田氏篡齐,皆载典诰,非臣臆说。陛下若以素为阿衡,臣恐其心未必伊尹也。伏愿揆鉴古今,量为外置,俾洪基永固,率土幸甚。轻犯天颜,伏听斧锧。”我听说,臣子是不允许作威作福的,如果一个国家允许臣子作威作福的话,那么必定天下大乱。现在我们国家有没有哪个大臣作威作福?当然有啊,这个作威作福的人就是越国公尚书左仆射杨素。他倚仗陛下的宠幸,权力已经大得没边了,所有的官员都要看他的脸色办事。我们整个官僚系统,其实都受他的指挥。这样下去,有一天他也会走上像王莽、桓玄那样奸臣、权臣的道路。希望陛下能够预先留心到这一点,鉴古知今,不要再给他这么大的权力,我知道我这话不中听,说出来也许您不喜欢,但是为了国家利益,我万死不辞。

        当时杨素可是炙手可热的人物,首席宰相梁毗这样说,不是找死吗?果然,隋文帝大怒,马上把他抓了起来,亲自质问他,怎么可以如此诽谤大臣。

        没想到,梁毗毫不畏惧,当面对隋文帝说:“素既擅权宠,作威作福,将领之处,杀戮无道。又太子及蜀王罪废之日,百僚无不震悚,惟素扬眉奋肘,喜见容色,利国家有事以为身幸。”我确确实实认为杨素是一个作威作福之人。我有充分的证据。陛下,请您想一想,当年您废掉太子杨勇和蜀王杨秀的时候,我们这些大臣,谁都觉得这是一件非常让人震惊、让人恐慌、让人难过的事,可唯独他越国公杨素,表现出一副扬眉吐气、志得意满的样子。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心态?他这是盼着国家有事,好抬升他自己的地位!陛下,这难道是一个忠臣应有的行为吗?

        这席话一说出来,隋文帝真是傻在那里了。确实,此前隋文帝一直觉得杨素是在忠实地执行着自己的命令,替自己除掉了两个不肖子,所以才把杨素视为心腹重臣。如果按照梁毗的说法,杨素有个人野心蕴含在里头,那自己岂不是给杨素做了嫁衣裳?这让隋文帝不寒而栗。

        另外,梁毗所说的臣子作威作福,必然危害国家,这也是隋文帝衷心认同的观点。把这两个因素叠加在一起,隋文帝对杨素的印象也就发生了改变。按照《隋书·杨素传》的说法,就是。渐渐地疏远猜忌他了。

        隋文帝下敕说:“仆射国之宰辅,不可躬亲细务,但三五日一度向省,评论大事。”仆射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大臣,怎能去操心那些鸡毛蒜皮的事?以后你不用每天去上班办那些小事了,你三五天上一次班,管一管大事就可以了。

        在古代,这是一条很古老的做法,叫作。国家哪有那么多大事要办?人的权威都是从日常工作中奠定起来的,现在隋文帝剥夺了杨素办理日常事务的权力,那实际上,他真正能管的事就很有限了,这是从杨素手里收权。

        问题是,光收回杨素的权力还不够。要想让国家正常运作下去,还要扶植新的依靠对象。扶植谁呢?隋文帝越到晚年越猜忌,大臣都不敢信任了,儿子又不放心,综合权衡之后,隋文帝选择了自己的女婿柳述。因为柳述有三个优点。

        第一,柳述出身河东柳氏,门望很高,本人又文质彬彬,比较有社会声望。

        第二,柳述年轻,没有什么功劳业绩,所以一定唯自己马首是瞻。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柳述的妻子兰陵公主是隋文帝最心爱的女儿。

        隋文帝夫妇一共生了五男五女,柳述娶的是隋文帝最小的女儿,小名就叫阿五,封号为兰陵公主。本来最小的女儿就容易受到父母的宠爱,何况兰陵公主也确实给父母争气。是上了《隋书·列女传》的人物,号称“美姿仪,性婉顺,好读”,不仅长得漂亮,而且性情温婉,爱好读书,是一个知书达理、谨守妇道的人。这让提倡道德的隋文帝非常有面子,所以宠冠诸女。

        既然喜欢女儿,爱屋及乌,连带着女婿也沾光,所以,柳述在女婿之中也最受宠。

        现在,隋文帝要削弱杨素的势力,就选中这位宝贝女婿取而代之了。让他当吏部尚书,同时参掌机密,整天跟着自己,俨然就是沟通朝廷和宫廷的桥梁。

        问题是,柳述上台,对杨素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大的不利。因为兰陵公主和柳述两个人都和杨素有私人恩怨。

        对兰陵公主而言,杨素曾经间接害死了她的第一任公公。兰陵公主一生嫁过两个丈夫,第一个丈夫叫王奉孝,是隋初大臣王谊的儿子。王谊和隋文帝是太学同学,隋文帝篡周,王谊也衷心拥护,所以,隋朝建立后,王谊被封为大司徒,还跟隋文帝结成了儿女亲家。

        可惜,结婚没多久,王奉孝就去世了,兰陵公主刚刚十三四岁就成了寡妇。王谊看了很可怜,就给隋文帝上书,请求让兰陵公主提前除掉丧服,改嫁算了。

        这本来也是公公的一番好意,没想到,却被人弹劾了,说是不知礼数,败坏名教。谁弹劾的呢?就是当时还担任御史大夫的杨素。

        隋文帝提倡礼教,杨素这么一弹劾,隋文帝就狠狠地批评了王谊一顿,这让王谊觉得没面子透了。于是心灰意懒,整天在家发牢骚,还找人算命。这么高的身份,又发牢骚,又算命,当然触犯了皇帝的大忌,所以,开皇五年(585),隋文帝干脆把他赐死于家。这也是隋朝初年诛杀功臣的大案。虽然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兰陵公主有什么反应,但是想来,她对于逼死公公的杨素应该也没有什么好印象。

        那柳述跟杨素之间有什么恩怨?杨素奚落过柳述的爸爸。

        柳述的爸爸和杨素是一辈人,当官的经历也差不多。但是,隋文帝篡周的时候,柳述的爸爸和叔叔都没有明确表态支持,所以隋朝建立之初,有点不得志,到外地做官去了,而杨素因为立场明确,所以任职中央。

        这本来也没有什么,但是,杨素为人轻狂,有一天隋文帝赐宴,杨素和柳家兄弟都位列其中,杨素就借着酒劲奚落柳述的爸爸和叔叔说:你看,原来咱们差不多,现在你们这两棵老柳树可被我这棵钻天杨给比下去了。

        这当然是句俏皮话,问题是说得太轻浮了一点,柳述的爸爸一言不发,当然,酒席也就不欢而散。就这样,杨素和柳家也算结了怨。

        既然杨素和兰陵公主以及柳述都有过节,现在,柳述得宠,当然不会让杨素好过。据史书记载,柳述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当众折辱杨素。

        举个例子。柳述是吏部尚书,杨素是尚书省左仆射,本来是上下级关系,柳述做出的批示都要经过杨素审核方能生效,如果杨素审核有问题,按照规定,可以要求柳述改。可是,柳述偏偏不买杨素的账。每次杨素向柳述提出什么修改意见,柳述都一律驳回,而且直截了当地对使者说:去告诉杨仆射,就说我柳尚书不肯改。

        这不是要把杨素气死吗?可是他也没办法,明摆着,柳述有人撑腰。就这样,一边收权,一边分权,原本在开皇末年叱咤风云的大功臣杨素在仁寿年间被冷落了不少。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