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大隋兴衰四十年2·饥饿盛世二、得罪皇后

二、得罪皇后

        简单地说,高颎地位不保,是因为他得罪了独孤皇后。

        独孤皇后跟高颎关系不是很密切吗?高颎曾经是独孤皇后的爸爸独孤信的家臣,在独孤信倒台后还不忘旧情,一直出入于独孤皇后的家门,所以深得独孤皇后的敬重。杨坚辅政之初,第一时间就去找高颎帮忙,应该也是出自独孤皇后的推荐。独孤皇后对隋朝的政治影响力相当强大,当时和隋文帝合称“二圣”,高颎出自独孤皇后的门下,对他的政治前途自然意义重大,事实上,高颎能够执掌隋朝的朝政二十年,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他自己的才干了得,但在另一方面,独孤皇后的大力支持也是重要因素。

        问题是,有一句话叫作,独孤皇后如此强悍,她欣赏高颎的时候,固然是难得的贵人,可一旦翻了脸,杀伤力也就不是一般的强悍。恰恰就在这个时候,独孤皇后跟高颎翻脸了。原因是两件事。

        第一件事,独孤皇后觉得高颎瞧不起她。这还得从一个桃色事件说起。

        隋文帝虽说当了皇帝,但是还模范地执行一夫一妻制。可是有一句话说得好,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生只做好事,不做坏事。隋文帝当了一辈子模范丈夫,临到晚年,却犯了一次错误。

        有一天,隋文帝到仁寿宫度假,心情放松下来,对什么事情都有兴趣。就在这种情绪的鼓舞下,他注意到了一个宫女。这个宫女不仅长得漂亮,而且气度不凡,看起来大有来历。隋文帝把她叫过来一打听,原来是尉迟迥的孙女。

        当年,尉迟迥可是杨坚当皇帝最大的障碍。北周宣帝死后,杨坚矫诏辅政,马上引发了三总管起兵,尉迟迥作为势力最大的那一个,当时可让杨坚没少担心。

        后来,尉迟迥兵败被杀,他的孙女也被没入后宫,成了宫女。一听宫女说完身世,杨坚不由得回想起了当年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内心也百感交集。就在这种复杂的心境下,他临幸了这个宫女。

        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独孤皇后再好,毕竟已经四十多岁了,人老珠黄,跟二十出头的尉迟氏相比立马黯然失色。杨坚一下子就被美色冲昏头脑了,也顾不得独孤皇后的嫉妒了,对尉迟氏山盟海誓,保证退朝之后再来看她。

        独孤皇后是六宫之主,出了这样的事情,她马上就知道了。但她装得跟没事人一样,照样和隋文帝一起出门上朝,把隋文帝送到朝堂之后,自己又折回后宫,一顿乱棍打死了尉迟氏。

        隋文帝惦记着早晨的约定,退朝之后,兴冲冲地来找尉迟氏,这才发现早被皇后打成了烂羊头。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让隋文帝太伤心了,堂堂一个皇帝,连一个小宫女都保不住,这皇帝当得也太窝囊了!

        怎么办?把独孤皇后废掉?隋文帝还真没有那份勇气,盛怒之下,他只好离家出走了。按照的记载,就是“单骑从苑中出,不由径路,入山谷间二十余里”。骑着一匹马,从禁苑跑出去了,也不管有路没路就往前闯,一直跑出去二十多里,跑到山里去了。

        一听说皇帝跑了,朝廷这边可慌了神,国家哪能没有皇帝?赶紧去追吧!谁去呢?高颎和杨素这两个宰相当然义不容辞。好不容易在山里找到隋文帝,两个人赶紧扣马苦谏,让皇帝回去。

        隋文帝长叹了一声,说:我虽然贵为天子,但是你们看看,皇后把我管成这个样子,一点自由都没有。

        看到隋文帝这么苦恼,高颎不免劝了几句:“陛下岂以一妇人而轻天下!”皇后不过是个妇人,头发长,见识短,你岂能因为生她的气就抛弃天下?

        高颎这是什么意思?这是给隋文帝找台阶下呢,说皇后不值得您生气,陛下大人大量,为国家考虑,还是回去吧。隋文帝也知道高颎的一番苦心,总在外面也不是办法,所以,磨蹭到半夜,终于还是回去了。

        回去之后,独孤皇后也赔了不是,夫妻双方把酒言欢,这个事情就过去了。可是到了后来,独孤皇后细细打听隋文帝回来的经过,听说高颎居然管她叫“一妇人”,不禁动了无名之火。你是我们家的家臣出身,我这么多年一直庇护你,你怎么敢说我不过是一个妇人?从此对高颎产生了不满。就这样,因为一句无心之言,高颎把强势的独孤皇后得罪了。

        这样强势的皇后,得罪一次已经够受的了,没想到,高颎还要得罪第二次。这次是因为高颎的妾生了儿子。

        开皇十八年(598),高颎的妻子去世了。独孤皇后虽然对高颎有所不满,但是,毕竟是几十年的交情了,这时候还是挺同情他的,就对隋文帝说:“高仆射老矣,而丧夫人,陛下何能不为之娶!”高仆射那么大岁数了,夫人去世,边没有一个照应的人,陛下再给他娶一房吧。劝隋文帝帮他再娶一个老伴,好照顾他。

        这本来是一番美意,但是,高颎却流着眼泪回绝了。他说:“臣今已老,退朝,唯斋居读佛经而已。虽陛下垂哀之深,至于纳室,非臣所愿。”我老了,退朝回家就吃斋念佛,不想再娶了。伉俪情深,这是独孤皇后最乐于见到的事情了,对高颎的印象不由得大为改观。

        问题是,没过多久,情况变了。高颎的爱妾居然生了一个儿子。

        这个消息一传出来,可把独孤皇后气坏了。独孤皇后平生信守一夫一妻制的原则,最恨大臣纳妾,现在,高颎不仅有小妾,还跟小妾生儿子,这不是道德败坏是什么?道德败坏也就罢了,还要在皇帝面前假装清心寡欲,这不是两面人吗?有了这两件事,高颎在独孤皇后心目中的形象彻底改变了。再加上高颎还公然支持自己不喜欢的太子杨勇,独孤皇后真是新仇旧恨一起涌上心头,对高颎必欲除之而后快。

        怎么才能除掉高颎呢?

        独孤皇后的做法是在隋文帝面前挑拨、挑拨再挑拨。从不同角度出发,挑拨隋文帝和高颎之间的关系。

        第一个角度,从高颎不忠诚入手。独孤皇后借着高颎的爱妾生子这件事发话了。她对隋文帝说:“陛下尚复信高颎邪?始,陛下欲为颎娶,颎心存爱妾,面欺陛下。今其诈已见,安得信之!”您要给高颎娶妻,他是心里想着爱妾,才不肯娶的,可是却骗您说什么吃斋念佛,无心再娶,这就是公然欺诈。您怎么还会信任他?

        那么,独孤皇后这番挑拨对隋文帝有没有影响?当然有。隋文帝和任何皇帝一样,最看重的就是大臣的忠诚,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心口不一。

        高颎这个事倒是不大,但是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当面欺君,背后又当如何呢?从此之后,隋文帝也开始疏远高颎了。这样一来,独孤皇后的第一次挑拨也就成功了。

        第二个角度,从高颎工作不尽力入手。开皇十八年(598),高句丽侵略辽西地区。当年,高句丽所在的朝鲜半岛曾经划入过汉朝的版图,隋文帝此时战无不胜,早想把它收入囊中。没想到隋朝还没动手,高句丽居然主动兴兵犯边,隋文帝当然不能容忍。马上派汉王杨谅为元帅,高颎为元帅长史,率领大军讨伐高句丽。

        问题是,高句丽虽然是一个小国,但因为地处偏远的东北地区,又有水道阻隔,运粮运兵都有困难,所以,高颎并不同意这次出兵,也苦苦劝谏过隋文帝。

        但是,隋文帝盛怒之下,拒不接受,所以他只好跟汉王杨谅一起去了前线。去了之后,果然因为河水泛滥,运输困难,最后无功而返。

        作为皇帝,应该怎样看待这次失败?正常的看法应该是承认决策失误,反思此前高颎的意见。但是,独孤皇后对隋文帝讲:“颎初不欲行,陛下强遣之,妾固知其无功矣!”高颎本来就不想去,陛下非要派他去,我就知道他会无功而返的。

        什么意思呢?仗为什么打输了?还不是因为高颎根本就不想打!这就等于把战败的责任从隋文帝的身上转嫁到高颎身上了。

        这样的解释,隋文帝太爱听了,不仅爱听,也非常愿意相信。当然,因此也就对高颎更加不满了。这是第二次挑拨。

        第三个角度,从高颎骄横跋扈入手。前面讲过,讨伐高句丽,是由汉王杨谅挂帅。杨谅是隋文帝最小的儿子,少不更事,在前线难免发些不切实际的高论。而高颎是多年的老宰相,吃的盐比杨谅吃的米还多,所以,也不怎么愿意理会小王爷那些不经之谈。

        高颎这么做固然是一心为国,不肯为了敷衍一个小王子而耽误了国家大事,但是,杨谅可不是这么理解的,他觉得,高颎就是轻视他,这可太伤自尊了,所以,回来之后,杨谅就哭着对母亲说:在前线我差点被高颎杀害。独孤皇后一听怒不可遏,立马汇报给了隋文帝,说高颎对汉王不尊重。这可又触动隋文帝的敏感神经了。

        隋文帝虽然自己对儿子要求很严格,但是,在大臣面前,倒是极力维护王子的地位。

        隋文帝为什么要这样做?很简单,就是为了提升皇权,提升皇家的威严。但是现在,高颎居然拿汉王不当回事,这不是典型的居功自傲,骄横跋扈吗?这不是想要当权臣吗?隋文帝自己走的就是从权臣到皇帝的路,他当然不希望别人也踏上这条道路。

        就这样,因为有独孤皇后这样三番五次的挑唆,隋文帝对高颎的印象也彻底颠覆了。以前,高颎是心腹重臣,现在成了既不忠诚,又不肯干,而且骄横跋扈的权臣。有了这些嫌疑,再加上在太子问题上不肯合作,隋文帝也和独孤皇后一样,对高颎是必欲除之而后快。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