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大隋兴衰四十年2·饥饿盛世二、失爱于父

二、失爱于父

        杨勇失宠,有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他不够艰苦朴素。

        第二,他不够谦虚谨慎。

        先看第一点,艰苦朴素的问题。隋文帝是个非常节俭的人,当了皇帝之后也还保持节俭的本色,每天只吃一个荤菜,穿衣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可是,到了杨勇的时候,国家已经富裕起来,国库里的绢帛都多得没地方放,杨勇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就比爸爸高出了许多,开始向往精致的生活。

        有一次,他居然想用金银去装饰一副从蜀地运来的铠甲,这可把隋文帝气坏了。铠甲是防身用的,装饰得那么花哨干什么!为教育儿子,文帝板起面孔说:“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久长者。汝为储后,当以俭约为先,乃能奉承宗庙。吾昔日衣服,各留一物,时复观之以自警戒。恐汝以今日皇太子之心忘昔时之事,故赐汝以我旧所带刀一枚,并菹酱一合,汝昔作上士时常所食也。若存记前事,应知我心。”大意是说,帝王要想统治长久,就不能奢侈享乐。你以后是要当皇帝的,所以要特别注意节俭。就拿我来说吧,当了皇帝之后,我特意保留了一身过去穿的旧衣服,随时提醒自己不忘本,现在,我也把这个好方法传授给你。我要赏给你一把旧刀和一盒酱,刀是我用过的,酱是我当年常吃的,希望你随时看看这两样东西,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

        老爸也是老板,说得自然没错,杨勇只好唯唯诺诺地接受过来了。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怎么评价这件事?老实说,虽然隋文帝讲的居安思危并没有错,身为一个皇帝,主动约束自己也非常可敬,但是就事论事,杨勇也不乏令人同情之处。仔细想想,杨勇面临的问题和我们这一代人颇有相似之处。我们这一代人都是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眼看着国家一天天繁荣起来,当然也乐于享受一下这繁荣的成果,花钱难免随意了一些,而我们的父辈大半生都在艰苦奋斗,花钱往往更仔细。两代人生活经历不一样,观念不一样,很难绝对说谁对谁错,但是,老辈人难免还是要唠叨,说我们不懂事。这里面,其实有着微妙的张力。

        问题是,我们的父辈都是老百姓,他们对我们看得惯也罢,看不惯也罢,其实对我们未必会产生太大的影响,而隋文帝就不一样了,他可是皇帝,他对太子不满意,这难免让一部分人紧张兮兮,也会让另一部分人心生他想。

        再看第二点,谦虚谨慎问题。太子怎么不谦虚谨慎了?这其实是一次冬至节惹的祸。

        按照古代的礼仪,冬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因为从这一天开始,阳气就逐日增长了,阳气象征着为君之道,所以冬至那天,文武百官都要朝贺皇帝。太子是储君,按照当时的规矩,百官在朝拜完皇帝之后还要去东宫觐见太子。

        这一年冬至的时候,百官又按照惯例,去给太子朝贺,杨勇也相当排场,让乐队演奏迎宾曲,自己则身穿礼服,大模大样地接受百官罗拜。本来,杨勇这样做也是南北朝的惯例,而且恐怕往年都是这样搞的,但是这一年,不知道为什么触怒了隋文帝。

        隋文帝问朝臣,我听说冬至那天文武百官都去朝觐太子了,这是什么礼数?有个大臣回答说,百官见太子应该叫贺,不应该说朝。隋文帝说,既然是贺,那就应该是三五成群,谁愿意去谁去,怎么文武百官都排着班去了?而且,太子又是穿礼服,又是奏乐,比我排场还大,他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皇帝?

        发了一顿无名火之后,隋文帝马上下了一道诏令:“礼有等差,君臣不杂。皇太子虽居上嗣,义兼臣子,而诸方岳牧正冬朝贺,任土作贡,别上东宫;事非典则,宜悉停断!”国家制定礼仪就是要区别人的身份、等级,皇太子虽然是储君,但毕竟还不是君主。现在他的身份,不还是臣子吗?而你们这些大臣,居然也像对待我一样,去朝贺他,还要给他上贡,这不合典则的事情,从今以后,再也不许这样做了。

        很明显,杨勇这个娄子捅大了。用金银装饰铠甲还只是生活态度问题,而大模大样地接受百官朝贺可就涉及最敏感的权力问题了。

        隋文帝是一个猜忌成性的皇帝。因为他自己的皇位是篡来的,所以总担心别人也像他一样篡权。因此,对人格外防范。现在一看太子丝毫不懂得谦虚谨慎,排场比自己还足,他的猜忌心一下子就膨胀起来,这小子,想当皇帝的心也太急切了吧。从此,隋文帝对杨勇就更加看不惯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