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大隋兴衰四十年1·东亚霸权一、两姑之间难为妇

一、两姑之间难为妇

        后来,杨坚从随州回长安,路过襄州,庞晃还专程来给他送行,两个人整整喝了一夜的酒。眼看着窗外渐渐泛白,两个人都喝得差不多了,庞晃忽然探过身来,附耳对杨坚说:“公相貌非常,名在图菉。九五之日,幸愿不忘。”所谓九五,正是中国古代皇帝的代称啊。所以,庞晃其实是在跟杨坚交底:我看你绝非普通人,等你当上皇帝的那一天,千万可别忘了我!预言杨坚要当皇帝,这简直是大逆不道。

        要解释这个疑惑,就要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要知道,从南北朝时期开始,王朝更迭特别频繁,宫廷政变,权臣篡位都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在当时的人看来,兵强马壮就有可能当皇帝,所以,大家对王朝的忠诚度非常低,稍不如意就可能造反,或者想鼓动别人造反。庞晃就是这么一个人。

        这位朋友名叫庞晃,当时是襄州总管府总管宇文直的下属。杨坚任职的随州属于襄州总管府,按照惯例,杨坚一上任,就先去拜见上司宇文直。宇文直是当朝皇帝武帝的亲弟弟,但却是权臣宇文护的亲信,因为有宇文护的庇护,一贯眼高于顶,并没把杨坚放在眼里,只是跟他敷衍了一下,就派下属庞晃去例行回访。

        这个任命一下来,杨坚倒抽了一口冷气。明知道皇帝和宇文护不和,这不是让他左右为难吗?那么,这个任命是谁的意思?宇文护。宇文护为什么这么干?这是卖给杨家的一个人情。杨忠身为十二大将军之一,在老一辈中颇有实力,而杨坚又是少年新锐,宇文护想拉拢杨坚父子。杨坚刚刚进入仕途,右小宫伯这个职位靠近权力中枢,升迁很快,是个美差,把这个职位给杨坚,杨家应该对自己感恩戴德,没准儿以后还能成为自己的眼线。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杨坚接受了他人生中第一个正式任命的官职——右小宫伯。这个职位好不好?非常好。右小宫伯掌管皇宫宿卫,就在皇帝身边工作,算是皇帝的近臣,因此升迁很快。

        自从宇文护当政,皇帝已经换了三个(北周孝闵帝、北周明帝、北周武帝),没有一个人斗得过他。宇文护依然不可一世,杨坚也依然受到宇文护的排挤,看不到一点前途。

        从建国这个角度讲,宇文护算是北周最大的开国功臣。既然是功臣,当然就希望掌握权力,而皇帝一旦有了名分,也不会轻易放弃权力。这样一来,宇文护和自己亲手扶持起来的皇帝又展开了权力斗争。

        可巧,就在这时候,窗外忽然传来雄鸡喔喔报晓的声音。这可是吉兆,杨坚心里一动,就对庞晃说,你射一下这只鸡看看,如果射中了,我就相信你说的话。日后我真富贵了,你去找我,拿今日之箭做凭证。庞晃一听,挽弓就射,一下射了个正着。眼看庞晃射中了,杨坚拊掌大笑,说:看来这真是天意了!一高兴,把两个贴身的婢女都送给了庞晃。

        杨忠到底老谋深算,面对如此难题,他说了一句最贴近人情,因此也最明智的话:“两姑之间难为妇,汝其勿往!”夹在婆婆和小姑之间最难做媳妇了,你还是哪边也别靠吧。这句话说得杨坚茅塞顿开,成了他夹缝求生的指南。

        十四岁的杨坚进入仕途。没过多久,他又迎来了一件人生大喜事。他父亲的老上司独孤信决定把女儿独孤伽罗嫁给他。

        更糟糕的是,天和三年(568),杨坚的父亲杨忠去世了。这下杨坚又失去了最重要的政治靠山,更是觉得前途渺茫。庞晃不是说他相貌非常,能够大贵吗?现在得罪了宇文护,生命都没有保障,这个大贵什么时候才能到来?

        到底何去何从?在政治舞台上往往是屁股决定脑袋,杨坚拿不定主意了。怎么办?父亲杨忠在政坛摸爬滚打了一辈子,问问他吧。

        正好这时候杨坚的母亲生病了,杨坚索性辞了职,整天在家侍奉母亲。本想避一避宇文护,没想到却因此声名鹊起。当时提倡以孝治天下,大孝子杨坚一下子成了话题人物,声望节节走高。这样一来,可把宇文护气坏了,区区一个毛孩子,却让他屡屡受挫,真是必欲置其死地而后快。

        杨坚十四岁正式步入仕途,此时的国刚刚经历了一次重大的政治变故——西魏政权被北周取代,江山易主,权臣更迭。整整八年,杨坚在右小宫伯这个位置纹丝未动。是什么导致杨坚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始终没有得到提升?这八年的磨难将给杨坚带来什么影响?

        虽然接受了这个任命,但是,杨坚对宇文护不冷不热、若即若离。这样的表现宇文护当然不满意,从此开始给杨坚小鞋穿。从557年到565年,杨坚在小宫伯的职位上一待就是八年。当年,他刚当上右小宫伯的时候,才刚刚十七岁,谁都觉得他前程远大,现在,他已经二十五岁了,早期的同事都平步青云,而他还在原地踏步,心里真是无限失意。要知道,杨坚也是个胸怀大志的人,而且,童年时代尼姑智仙所说的“儿当大贵”一直萦绕在他的耳边,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真的大贵起来?

        但是,这个官职的地位也非常尴尬,因为虽然他的职责是保卫皇帝,但是,在行政隶属关系上,它是天官大冢宰的下属,而当时的天官大冢宰正是权臣宇文护。换句话说,这个职位正好夹在了皇帝与权臣之间。

        宇文护想拉拢杨坚,那么,杨坚应不应该接受?他还真觉得为难。宇文护大权在握,连皇帝都斗不过他,跟着他似乎很有前途,但是,断然投靠宇文护,杨坚也有顾虑。宇文护毕竟是大臣,以臣凌君,这无论如何也算是悖逆。另外,就在不久之前,宇文护为了专权,逼死了老臣独孤信,而独孤信正是杨坚的岳父,这国仇家恨加在一起,让杨坚对宇文护也没太多好感。

        想来想去,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西魏的皇帝废了,辅佐着宇文泰的嫡子宇文觉当了皇帝,西魏也就因此变成了北周。有了皇帝的名分,谁再敢不服气,那就是造反,就是人人得而之。虽然这样看起来比较鲁莽,但实际上倒是快刀斩乱麻,很好地解决了问题。

        庞晃跟宇文直不一样。此人很有见识,只可惜命运不济,年纪已经一大把了,但是官职一直没升上去,只能屈居人下。庞晃一看杨坚精光四射的长相,立刻觉得此人不凡,从此倾心结交。

        就这样,在庞晃的鼓动下,杨坚带着某种憧憬回到了长安。不过,长安的政局马上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还得从宇文泰说起。宇文泰是西魏的权臣,从大统元年(535)开始执掌西魏朝政,为西魏的生存和发展建立了莫大功业。但是,556年,宇文泰去世了。西魏的江山是宇文泰开创的,宇文泰当然希望儿子能够接着给西魏当家,问题是,他的儿子们都比较年轻,宇文泰怕那些老将军,也就是自己当年的老哥们儿不买儿子的账,左思右想,宇文泰把年少的儿子托付给了已经成年的侄子宇文护。

        随州刺史并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职位,但是,离开沉闷的京城,杨坚还是欢呼雀跃,满怀憧憬。没想到,命运之神又跟他开了个玩笑。没过多久,他又被召回了京城,继续待命。不过,虽然在随州没待多久,也没干出什么成绩,杨坚却有了重大收获。他收获了一个朋友和一颗野心。

        独孤信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地位比杨忠还高,杨坚有了这样一个岳父,当然背景更硬了。这时候,西魏已经被北周取代,但是政权的基础并没有改变。杨坚自身素质好,出身高贵,再有这样一位强势的老丈人,在新王朝的仕途本应该是一帆风顺的。可是非常遗憾,杨坚刚刚踏入仕途,就遇到了一个最麻烦的问题,北周当时有两个当家人,一个是周朝的皇帝,另一个则是权臣宇文护,他身处其间,不知道该追随谁才好。

        宇文护当时四十四岁,正当年富力强,人气很高。宇文泰希望他能辅佐自己的儿子,接着当西魏的权臣。面对叔叔的重托,宇文护倒是慨然允诺了。但是,怎么才能把叔叔交代的事情办好?宇文护是个有谋略的人。他觉得,宇文泰要是皇帝也罢了,老皇帝死了,小皇帝接班顺理成章,可是权臣就不一样了。权力再大,也不过是个大臣。而要让权臣的儿子接班当权臣,就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了,别的大臣可能不服气,会引发政治上的混乱。

        那庞晃为什么看上杨坚了?除了长相与众不同之外,他可能更在意的是杨坚的身份。杨坚是十二大将军之子,和西魏、北周的皇帝同属于关陇贵族集团。这个集团本来就是皇帝轮流做,北周正是这样取代西魏的,凭什么杨坚就不能取代北周?正因为有这样的时代背景,所以,庞晃敢说,杨坚也敢听,听了还敢信。

        当时有一个著名的术士叫来和。有一次,杨坚把他请到家里来,神神秘秘地说,我只要一听到别人的脚步声,就能分辨出来人是谁,这是不是好事?来和赶紧说:“公眼如曙星,无所不照,当王有天下,愿忍诛杀。”您的眼睛像早晨的星星一样无所不照,这正是帝王之相。只是希望您不要杀太多人才好。听到这样的秘语,杨坚又觉得宽慰了一些。

        就在杨坚越来越焦躁的时候,事情有了转机。保定五年(565),可能还是因为背景太硬,杨坚终于晋升为大将军,出任随州(今湖北随州)刺史。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觉得,这两个人都不大正常。议论改朝换代是要掉脑袋的事情,庞晃胆子可真够大的!杨坚当时才二十多岁,官职也不高,庞晃怎么就看上他了?不光庞晃表现奇怪,杨坚也挺奇怪。庞晃敢说,他居然就敢听敢信,他怎么就会有这样的野心?

        就在这种焦虑不安的心情之中,杨坚开始频繁地和术士来往了。

        听庞晃说出这样的话来,杨坚的酒吓醒了一大半,赶紧说: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