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晚清帝国风云3·火烧圆明园我中弹了

我中弹了

        李鸿章发起夏季攻势时,李秀成正在组织增援天京,青浦失陷打乱了这一部署,他赶快派慕王谭绍光进行反攻,欲夺回青浦。

        守卫青浦的是程学启,因虹桥大捷中的出色表现,他受到李鸿章的特别青睐,李鸿章特别给“开字营”增添了一个营,使其由两营变成三营,从而打破了当时各个营头都只有一到两营的状况。程学启投桃报李,在淮军攻占青浦后,主动要求与水师一营共同防守这个前敌县城。

        青浦易守难攻,太平军又没有重炮,加上水师和常胜军的协助,程学启很快就将谭绍光予以击退。李鸿章非常高兴,特地致函曾国藩:“程将(程学启)智勇皆备,战守可靠。青浦非他不能守,别人也不肯守……安庆分遣此将,实感师门(曾国藩)与沅丈(曾国荃)厚赐。”

        谭绍光夺青浦不成,转而把矛头指向北新泾,淮军常字营被围。之后太平军进占法华镇,距上海城仅十余里。李鸿章闻报急忙调兵分三路赴援,其中密令程学启一路前往七宝,用以抄袭敌后。

        程学启受命后,率部从小路到达七宝,结果一到七宝就被谭绍光以三万之众围了个水泄不通。

        程学启的“开字营”一共只有一千五百人,还担负着守卫青浦之责,为什么李鸿章仍要把他抽出来?这是因为“援击之师亦非程不可,其才实可统四五千人”。程学启也果然不负所托,在敌我兵力悬殊的情况下,硬是经过苦战得以脱险。

        虽然北新泾的局面依然没能打开,但程学启已经成功吸引住了对方的注意力,李鸿章决定复制虹桥之战的成功打法。当时太平军沿吴淞江筑垒,监视着淮军的一举一动,要与程部会合,就必须从太平军的眼皮子底下通过。不能不说,打仗确实很能锻炼人,浦东战役时,李鸿章遇到危险尚有心惊肉跳之感,这次他竟然骑着马从太平军的营垒附近疾驰而过,似乎丝毫没有担心太平军会实施截击,将其击落马下。

        与程部会合是北新泾战役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之后李鸿章和程学启分道对太平军实施了夹击。在交锋时,淮军将劈山炮和洋枪结合起来使用,“以劈山炮护洋枪队而行”,等太平军一靠近,便用劈山炮、洋枪、抬枪、鸟枪齐射,使太平军蒙受很大伤亡,并成功地将其逼退至吴淞江北岸。

        此时另外两路赴援部队也陆续加入战团,黄翼升率淮扬水师首先自上游杀来,连破北岸的七个太平军营垒,接着刘铭传又在野鸡墩告捷。谭绍光再也无力抵御,被迫经南翔退回嘉,上海外围至此得以肃清,淮军声威大振。

        从浦东战役到夏季攻势中的克复青浦,直至北新泾战役,英法联军均未参与,连英国观察家也不得不承认,淮军的努力已使得英法的军事行动“不必再扩大”。

        对淮军真正起到帮助作用的还是常胜军。淮军在战斗中不仅得益于他们的优势火力,还通过与常胜军士兵的接触,学到了很多西方的实战技能,这使淮军在武器、训练和技战术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至1862年9月,即淮军抵达上海的五个月后,他们已拥有洋枪千杆,所添练的洋枪小队数量虽不多,但已能与湘军营制所规定的火器相配合。

        李鸿章与华尔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因为双方都意识到了紧密合作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不过他们之间的合作很快就在一次意外中画上了句号。

        1862年9月21日,在浙江指挥攻打慈溪的一场战斗中,站在前沿阵地上的华尔突然用手捂住肚腹,大叫一声:“我中弹了!”他被太平军用滑膛枪击中要害部位,当晚便死在了营中。

        华尔死后,吴煦在其遗物中发现了一张天京地图,图上详细列明了一百多处交通要道、重要人物居所的方位,以及它们各自与城垣的距离。谁也不知道这张地图究竟是何人以及在何时绘制,大家只能感叹华尔确实是个“不易动摇的人”。

        华尔被打死时刚过而立之年。这位年轻的美国冒险家刚来中国时不过是船上一名无籍籍名的大副,死时却名利双收,不但成为显贵们的座上宾,还成了一个腰缠万贯的富翁(华尔的个人遗产总计价值六万英镑),只不过他还没来得及享受这些所谓的成功及其财富,就一命呜呼了。

        “可怜的华尔!”一位英国青年军官在访问松江后,写信告诉他远在大洋彼岸的母亲。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