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晚清帝国风云2·湘军崛起不一样的味道

不一样的味道

        包令到中国,并不图利,一味求名。名气坏了,对他来说比什么都可怕,这家伙因此变得惶惶不可终日,不知道从哪里能捞根救命稻草出来。

        说稻草,稻草就来了。1856年10月8日,广东水师根据举报,在珠江水面上查获了一艘名为“亚罗”号的英国船只。

        所谓英国船,其实是一艘彻头彻尾的中国船。船主是中国人,船员也都是中国人,只不过在香港登记注册,披了一条洋外衣作为保护而已。

        “亚罗”号一直暗中从事抢劫走私等非法活动。向广东水师进行举报的,正是以前遭“亚罗”号抢劫的中国商人。广东水师所抓捕的十二名水手中,有两人皆为“圈内”知名的海盗。

        得知“亚罗”号被查,署理广州领事巴夏礼一面向包令报告,一面要求叶名琛道歉放人。

        巴夏礼参与过南京条约的谈判,但当时他的地位非常低,只能给璞鼎查的秘书马儒翰做随从。当马儒翰等人与张喜唇枪舌剑的时候,他连露脸的资格和机会都没有。

        巴夏礼年纪轻,学东西快,中国话说得特别溜。在包令担任广州领事期间,所用的翻译即为巴夏礼,而这小子也和包令一样,天生是惹是生非的料,总是想着如何敲中国人的竹杠,以便加官晋爵。

        在“亚罗”号事件发生时,广州领事正好休假,便由巴夏礼署理,正好给他提供了兴风作浪的机会。“亚罗”号是海盗船,巴夏礼心知肚明,他甚至知道另外一个不可向中国人透露的秘密,那就是“亚罗”号在被查获时,执照已经过期十几天了,换句话说,它已不属于英国船,自然也不受香港政府保护。

        可如果照直说,那就没他什么事了。巴夏礼不光隐瞒执照过期,还紧紧抓住“亚罗”号船主的一句话,称广东水师扯落了英国国旗。

        中国人是不是真的扯落了英国国旗,巴夏礼对此并不关心,他要的是把柄,怕无中生有,生造一个出来,他也乐于接受。

        包令的兴奋劲丝毫不亚于巴夏礼,如今他的全部理想和使命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在有限的人生中挑起无限的事端。

        在写给儿子的私信中,他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我希望能在浑水中摸到一些鱼。”

        与徐广缙一样,叶名琛既是一个内心强大、性格倔强的人,又有着清醒而务实的头脑。一般情况下,即便对待纯粹的洋人走私商,他也毫不客气,但是这次他嗅出了不一样的味道,察觉到包令和巴夏礼是在有意找碴儿。

        在国力孱弱且内忧不止的情况下,即便证据确凿,也不能因小失大,基于这一考虑,叶名琛愿意做出让步。1856年10月10日,也就是事件发生两天后,他应巴夏礼的要求,释放了其中罪行较轻的九名水手。

        可是巴夏礼拒收。这还不算,10月16日,包令又给叶名琛发来照会,上面赤裸裸地提出了入城要求,并且说如果不行,他就要派兵动武了。

        如果说要求放人还算有些道理,入城与“亚罗”号事件则是风马牛不相及,几乎等同于讹诈。对于这样的原则问题,叶名琛当然不能说答应就答应。

        此时在英国有“政坛不倒翁”之称的巴麦尊已经出面组阁,“大棒先生”成了首相。包令特别想在他老人家面前露一手,起码要取得比前任更好的表现,最好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让叶名琛乖乖地答应入城。

        偏偏叶名琛这边没有反应,想要浑水摸鱼的包令先把脸给急得紫涨起来,一个劲地痛骂叶名琛是老顽固,“不可雕琢的愚顽之辈”,怎么我如此横压竖压,都不为所动呢。

        任何新闻都有一个保鲜期,时间一长,“亚罗”号事件就可能再也派不上用场,倒是广州洋商们的牢骚可能传入国内,那岂不是丢脸丢大了。包令决定铤而走险,1856年10月21日,巴夏礼按照他的吩咐,给叶名琛发去最后通牒,限其在二十四小时内满足英方的要求。

        叶名琛权衡利弊,做了最大让步,同意将十二名水手全部释放,但有两件事没法做到,一是经过调查,广东水师连碰都没碰一下船上的英国国旗,包令和巴夏礼完全是凭船上人一句话就瞎指控,而且整个事件纯属中国内政,涉及国家颜面,无法道歉,也不知道怎么道歉。二是入城与整个事件毫无关联……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