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晚清帝国风云2·湘军崛起双面胶

双面胶

        林凤祥和李开芳不惧硬攻,就怕用巧。在无法坚持的情况下,决定继续找机会突围。

        1854年3月7日,清晨,趁大雾迷漫,太平军再次突围南下。僧格林沁的蒙古马耳朵都是竖着的,一步不舍地跟过去,结果又将太平军困于阜城。

        这次僧格林沁吸取教训,他不等太平军在城外扎成营垒,便亲率蒙古骑兵进行猛烈冲击。此番冲击对太平军损伤很大,担任战场指挥的平胡侯吉文元中箭落马身亡。

        太平天国早期分封的王侯不多,吉文元作为广西老兄弟,他的平胡侯硬是靠一场场战功累积起来的。这样的猛将殒命,对太平军的震动着实不小。

        林凤祥急忙将军队收缩进城。为了尽快破城,僧格林沁和胜保各想各的办法,胜保预先设计一招,他从外地征调窑工,在阜城外开挖地道,想用地道来炸城墙。可是太平军有过土营,对挖地道埋地雷这一套最为敏感,有个风吹草动都别想骗过他们的眼睛,胜保本身也没什么经验,只能不了了之。僧格林沁的法子还是挖壕。胜保的地雷没派上用场,他便拿过来,埋在长壕里,就等着太平军来踩雷。

        阜城只是座小县城,粮草十分有限,撑到月底太平军就被迫再次进行突围。这时京城传来旨意,让胜保带兵去山东。原来早在一个月前,东王杨秀清已得知北伐军境况不佳,便赶紧派出援军北上进行增援,胜保须奉诏前去对付援军。

        合围要的就是人手,胜保一走,城外立刻露出许多空当,林凤祥乘机出城,但是一出城就上了僧格林沁的当,部队在冲过壕沟时踩到地雷,死伤百余人。

        僧格林沁的缺陷是人手不够,盯不住,使太平军得以平毁壕沟。之后,他们通过向官军营盘账房投掷火弹,造成僧格林沁后方大乱,终于打开了通道。

        太平军突围了,但是让林凤祥和李开芳感到难以接受的是,自从对手一栏中增加僧格林沁这么一个人之后,不管你突围多少次,他就好像双面胶一样,总也甩不掉。

        1854年5月5日,在无法摆脱追兵的情况下,太平军只得在连镇紧急布防。还没等弯下腰来喘口气,僧格林沁和他的蒙古骑兵就到了,呼啦一下,三度将太平军予以包围。

        连镇横跨运河,分为东西两镇。林凤祥和李开芳商量一下,以运河划界,一人占住一边,成掎角之势,同时在运河上架起浮桥,使运河两边连成一气。

        连镇“人口繁盛,蓄积颇丰”,附近村庄也都不是贫瘠之所。太平军从镇到村,将所有财物掠夺一空,作为军队给养。林凤祥另外在东西两镇之外建造木城,设立大小连营七座,以分官军兵力。

        在作战方面,僧格林沁是个老手,普通花招在他眼里都不值一提。太平军分兵,他也依照东西两镇的位置,将兵马分为河东和河西各一路,此后便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牢太平军,并不断往前推移。

        此时北方连降大雪,太平军虽得到了粮食上的补充,但冬衣不足,而且他们本身也不知道如何防寒保温,因此非战斗减员非常多,光冻死的就有数千人之多。僧格林沁的办法就是熬着耗着,在对付气温这个大敌上,长期生活在同一环境,甚至是更恶劣环境下的蒙古人显然要比太平军能扛得多。

        耐不住的是咸丰。在没看战报以前,他总揣着一种一劳永逸的心理,但仔细读下来,却发现僧格林沁不过还是在拿话搪塞自己。

        敷衍,敷衍,你就知道敷衍,不赶紧把太平军给摆平,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僧格林沁口口声声地说下雪天冷得不行,非得等到冰雪消融才能有取胜的完全把握,咸丰真是恨不能劈脸扇过去一巴掌: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你早点抓住时机,歼灭这股太平军,还会像今天这么费力吗?

        他在僧格林沁的奏折上批道:“再不能宽限时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