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晚清帝国风云1·鸦片战争指桑骂槐

指桑骂槐

        相对于道光的恨恨不已,林则徐的声誉却达到了顶点。这一方面缘于虎门销烟在海内外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不得不说,与林则徐后期没有正面与英军交锋也有关系。没有交锋,也就没有失败,英雄形象自然就可以长久地维持下去。林则徐对此颇有自知之明,在获悉牛鉴、奕经、奕山等人均被判斩监候,特别是浙江巡抚余步云人头落地后,他连称侥幸,认为自己流放伊犁,天天处于“雪窖冰堂”之中,苦是苦了一些,但比较这些同行,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外界当然不会这么认为,大多数人只要一提到林则徐,都会理所当然地把他跟当年的岳飞联系起来,认为朝廷若是能对这位民族英雄放手使用,何愁外夷不灭?《南京条约》的屈辱结果,则更助长了这种情绪,在朝野舆论中,也以是否挺林则徐划界,呼吁林则徐复出的,自然是忠臣,对林则徐复出持消极态度的,便是奸臣,一如京剧舞台上的红脸和白脸。

        这时曹振镛已死,他死后五年,鸦片战争才打响。“模棱宰相”简直就是个福气宰相,敢情扮萌装傻一辈子,什么苦都没吃过。顶替他的穆彰阿就不一样了,他倒也想在这些事上“模棱”,但做不到啊,起码皇上写好的谕旨,总得经你手发出去吧。

        大家不敢编排皇帝的不是,所有的火气都发到了穆彰阿身上。在这种情况下,他就是躺着也得挨枪,所以自从鸦片战争开始后,穆彰阿的名声真是糟透了,“举世皆恶之”,像《南京条约》、林则徐被贬遭流放之类,全都归罪到他一人,几乎就是奸佞中的奸佞,整个一个脸上涂着白粉的大反派。

        让穆彰阿最为头疼的,莫过于他在军机处的同事王鼎,由此还酿出了一场惨剧兼闹剧。

        王鼎是个非常正直的官吏,其廉洁程度甚至超过林则徐,生平从不肯帮人走后门,也不走别人的后门,死的时候家无余财,这在陋规盛行的清末官场实属罕见。

        王鼎和林则徐是挚友,他们属于那种不带有任何私人利益关系的君子之交。就在林则徐被判充军伊犁的前夕,黄河再度决口,殃及河南、安徽各省。王鼎奉命前去实施堵口工程,他知道林则徐熟悉河务,有治理黄河的经验,便乘机上疏将林则徐留下来充作自己的助手。

        林则徐协助王鼎,耗时八个月,眼看着黄河就可以胜利合龙了。王鼎因此被晋加太子太师,其余出力人员也都得到了大小不等的奖赏,唯独林则徐被冷落在旁。

        王鼎为此一再上书道光,赞许林则徐的功绩,要求给林则徐一个机会,让他将功赎罪,免戍伊犁。朝廷未有答复,王鼎认为已经心中有底,便高高兴兴地请大家吃饭,还特意让林则徐坐在首席。这时圣旨到了,但是来使说,皇上交代过,现在不能宣读,必须在合龙的那一天才能公布。

        王鼎更有把握了。他认为这是道光的用意所在,要喜上加喜,将合龙与开释林则徐一道庆祝。第二天,黄河合龙,使者宣读圣旨:“林则徐于合龙后,着仍往伊犁。”

        王鼎大惊失色,倒是林则徐本人镇静自若,像没什么事发生过一样。林则徐的态度反而使王鼎更加难过,觉得对不起朋友。当两人道别时,王鼎哭得跟个泪人似的,从这个时候起,他开始不顾一切地为林则徐申冤叫屈。

        执意要贬黜林则徐是道光的意思,但王鼎不可能直接对着皇帝发飙,他只能先找穆彰阿算账。

        王鼎自己虽然也是军机大臣,然而职权有限,若是穆彰阿能站出来为林则徐说上两句,凭他的首席军机大臣的身份,林则徐的处境无疑要好得多。可是穆彰阿没有这么做,他当然不是与林则徐有什么特别的过节,而是因为他的生存之道就是混,说话办事都要看道光的脸色,道光说不饶林则徐,他只能照办不误。

        王鼎恨就恨在这一点上。每次碰到穆彰阿这个“奸臣”,他都要指着对方的鼻子大骂一通。穆彰阿不予争辩,王鼎还追着不放:你嘴里塞袜子了呀,怎么我说话你听不懂吗?

        穆彰阿知道王鼎的脾气,只能强装笑脸,敬而远之,见到了都绕着走。某日,道光同时召见两人,这下绕不开了。当着道光的面,王鼎也丝毫不给穆彰阿面子,支起炮架便轰:“林则徐那样一个贤人,你为什么要把他流放到新疆去,我看你简直就是宋朝时的秦桧,明朝时的严嵩!你个大奸臣,王八蛋,我看天下事,都要在你手上了。”

        穆彰阿默然无语。道光坐不住了,因为谕旨是他下达的,穆彰阿不过是经个手而已:我人不在这里也就算了,我在这里你还这么骂,不是在指桑骂槐吗?

        没错,王鼎是有那意思,他一半是讲给道光听的,穆彰阿不过是被他拿来当了块垫脚石。对着这么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道光也没什么办法。他定了定神,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对王鼎说:“你今天是不是喝酒了,朕看你有些醉了。”不由分说,让内侍将王鼎扶出,其实就是强拉了出去。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