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晚清帝国风云1·鸦片战争知道了

知道了

        英国的民主程序很烦琐,可是反应并不慢。早在1839年10月1日,英国内阁就做出决定,为恢复贸易,将派遣完整的海军舰队前去中国海域,“林维喜案”由此成为鸦片战争的直接导火索。

        这尚是威慑性的,等到中方封港,内阁议案便被提交国会进行激烈辩论。1840年4月,国会进行正式投票,虽然很多议员都不主张用兵,甚至有人认为销售鸦片乃不义之举,但在维多利亚女王及外相的影响下,最终还是以271票对262票,仅多出9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军事行动案。

        英国政府并不把这次出兵称为战争,他们认为仅仅是在用武力进行交涉,交涉的目的是“对中国此前之侵害,要求赔偿,英人在华之安全,要求保证”。不过从后来战争的结果来看,英方的意图远不止于此,多数史家都认为英国其实是在报复,即对中国拒绝向世界打开贸易大门进行报复,正如当时一些殖民主义者所说:“中国听不懂自由贸易的语言,只听得懂炮舰的语言。”

        6月28日,英军总司令懿律下令封锁珠江口,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了。

        直到穿鼻之战,与广东水师作战的都只是少数英国军舰,林则徐就此认为,这“一小撮”军舰远道而来,兵饷补养都要依赖于商船,我现在封了港,断了贸易,只需再守上几天,到时你必然攻又攻不动,吃又吃不饱,除了打道回府,再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让林则徐料想不到的是,他即将面对的不是义律的“一小撮”,而是懿律的一大批,整整四十多艘军舰呢,对方也并不需要商船提供补给,随船而来的粮草已经足够。

        就在广东局势陷入无比紧张之时,又一个意外出现了:懿律没有进攻广州,他除了留下几艘船继续封锁外,主力均随其北上,前往浙江定海。

        当时及后来的很多评论,都想当然地做出判断,认为是林则徐防住了懿律,让他无机可乘,又不能干坐着,就去钻别的缝了。其实完全不是这样,早在出兵之前,英国内阁给懿律下达的指令就是占领定海,因为觉得定海处于广州与北京的中段,不仅能直接给予中国皇帝以震撼,还能作为继续北上的根据地。

        尽管林则徐之前曾通知包括江浙在内的沿海各省,要他们防备英军进攻,但江浙官员承平日久,没人相信火会烧到自家门口。当英国舰队抵达定海时,当地政府还以为来者是被风吹迷了路的商船,其战备状况可想而知。

        7月6日,懿律对定海发起进攻。战斗毫无悬念,几个小时之内,定海即告失陷。

        道光获知这一消息后既吃惊又纳闷,他不明白那么软蛋的英国人怎么会突然变得如此坚挺,左思右想,得出结论还是浙江官员太熊包了。这些人平时养尊处优,像个木偶人一样,也不做好准备,临到打仗就张皇失措,当然只有挨人揍的份儿:革职,全部革职!

        暂时的受挫,并没有能动摇道光的自信心和优越感。

        这帮小丑,不过凭借着他们船快,小小得逞了一下,等我的军队开过去,他们还不是该咋的就咋的?

        与道光不同,远在广州的林则徐则表现得忧心忡忡。英军攻的是浙江,起源却是广东,说明他事情没有办好,革职的人里面虽然暂时没有他,但并不代表他就没有责任。

        在林则徐送往京师的奏折中,他向道光“自请治罪”,并要求把他派往浙江前线,以便戴罪立功。道光的回复只有三个字:“知道了。”

        君臣间极其微妙的情感变化,尽在“知道了”三个字中。过去道光曾把林则徐列为最宠信的大臣,他百分之一百地相信这位能吏可以把广东那边的事办好,就在定海沦陷之前,他还下旨要将林则徐调为两江总督,以接替病逝的陶澍。

        直到浙江送来报告,道光才知道,事情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林某还是那个天下第一能吏吗?得打个大大的问号了。

        一旦在信任上出现问题,态度就完全两样了。林则徐在奏折中曾发出警告,指出英军极有可能再北上天津,提醒皇帝做好防范,但道光却不以为然地笑了:“定海被偷袭一把也就算了,天津是什么所在,那是国都卫城,还能让夷船占到便宜?”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