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得未曾有

        早上九点半见面。桐含来接。这是彼此第一次见面。她与叶老师相熟,自己潜心学习佛法,布衣素面,待人和善。

        她说,叶老师现在几乎每天都弹琴,也天天有学生拜访。她只要身体能支撑就一直在教。前段时间精神状态不太好,急性气管炎,带着心脏起搏器。往常探望一个小时,她会说累,话说久了嗓子也不行,所以不敢多打扰。最近她状态很好,算是有精神。

        叶老师所在的小区,是有些年头的普通居民楼房。门窗微损,楼梯很旧。叩响房门,叶老师亲自应门。她年事已高,身材瘦小,行动略显吃力,但对待见客,持守老派人的郑重。

        此日穿一件银紫色提花的丝缎上衣,是一件正式衣服。银白色短发梳得整齐。身上没有任何首饰或化妆修饰,清清爽爽。客厅已打扫过,摆好一圈椅子。桌上有热水瓶和茶杯,茶杯里放了茶叶,一切准备妥当。“你们自己坐。杯子在这里,可以倒茶喝。从北京过来也很辛苦。”

        体己而利落地寒暄。说话的声音干脆,思维敏捷。

        小客厅里有一张琴台,相对摆了两张琴。陈设简单的居家气息,阳台上并没有放置很多植物。白墙上挂着一幅印度跳舞女郎的工笔画,服饰绮丽,舞姿旖旎,是她在一九九一年画的作品。她认真学习过绘画。一九四六年,在上海因为朋友介绍和弹琴的机缘,见到国画大师张大千,成为他的弟子。一九四八年,跟随张大千赴成都学画。

        自二六年开始不画了。“眼睛不行了,老花,白内障。年龄大了腰腿也不好。有一些画要站起来画,已不一定可以做到。”

        现在,她和也已八十六岁的先生居住在这里。女儿也住在苏州,有时间过来探望,帮她购买一些日常饮食需要的菜蔬。一个阿姨,帮忙打扫卫生,一个礼拜来两次,每次做三四个小时。做饭烧菜还是两个老人自己动手,衣服也自己洗。

        “一九八二年调来苏州,定居此地。苏州现在气候不好,热的时候太热,冷的时候太冷,只是文化氛围还算比较好。年轻时喜欢游山玩水,去过青城山、庐山,西湖景色也很美。现在春秋两季有空,也跟学生一起出去走走。吃吃茶,弹弹琴,玩一天。走多也不行,要带一辆轮椅。”

        在处理简单的家务之外,她依然教琴。授课数量不多,每周一次,学生上门来向她学习。初学的她不教,一般让女儿或其他的学生教。现在腰不好,需要站起来授课时还是觉得吃力。

        教琴因人而异,与在学校里集体上课不同,不要求在什么时候一定达到什么程度,而要按照每个人自身条件。

        “很多人喜欢古琴,想学,实际上学到一定难度,就很难继续。古琴是入门的比较多,深入的难,如果特别喜欢,就能够坚持。有些人想学,但受家庭、工作、学业等各种状况影响,也需要经济来源,就会学学停停,进步也慢。

        “一般没有结婚、可以专心的,有时间和经济条件的,学起来快。有的人对古琴认识比较深,能够欣赏了解,学起来也快。”

        刚才一个学生给她打来电话,询问六号雅集那天自己唱的琴歌是不是不好。他是特别喜欢古琴的人。虽然最近三年才认识古琴,但有灵气,进步很快。弹琴有三种形式,自己弹是独奏。两个人合弹或是一人吹萧,是合奏。还有一种琴歌,自弹自唱,或者是老师弹学生唱。这个学生嗓子好,喜欢唱歌,现在已经可以自己弹唱。来她这里有时就是纠正一下。

        “他三十多岁,家在常州。开车过来要一个半小时,经常七点钟开车出门,九点半开始学习,一个礼拜一次。听音要听七八个月,半年到一年左右,可以自己调弦。识琴谱了,自己练习起来就方便。我给他CD,让他回去练,听着容易记得。每天他花三个小时以上练习。晚饭以后,家里人都休息了,八九点钟开始练,弹到十二点。其实不管初学的、后的,一天最好都要练足三四个小时。”

        她介绍,古琴传到现在,历史很长,已经三千多年。琴在周代已很流行,出土的琴式也不一样。春秋时代用来祭祀,遇到旱灾、水灾,琴是祭祀中各种乐器之一。汉以前,有五弦琴或十弦琴,音色没有现在这么丰富,左右指法也不一样。大概汉朝开始定形。随着时代发展,每个朝代都有不少的琴人、琴家和制琴的人,把古琴推动发展,不断改进。

        “实际上大家对古琴了解不多。现在一些电视剧或电影里面,经常把古琴放错位置。有时放的音乐是古琴,结果人物实际在弹的是古筝。这都是很游客的水平。”

        按照传统,弹琴的讲究很多。比如有五不弹:疾风甚雨不弹。于尘市不弹。对俗子不弹。不坐不弹。不衣冠不弹。老师收徒也要看人,判断他能不能学,要视情况而定。

        她觉得,现在就不是这样苛刻,提倡传承传统文化,应该尽量地宣传、弘扬、推广古琴,使更多的人知道。教育部门应该担负起这方面的责任,至少在学生中进行普及。音乐课本里应该有民族音乐,让孩子们知道中国还有这样的乐器,长大之后会有认识。

        “文化遗产应该推广、传承下去,这是我的看法。”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