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中国经济史五、经济兴旺靠水利陆路

五、经济兴旺靠水利陆路

        踏入战国时期,开始有大规模的水利河渠兴修。此时期已是稻麦生产重于黍稷生产,已进入稻麦时期了。为了生产稻麦,所以要大兴水利,可见稻麦已日渐重要。

        在历史上,西门豹、白圭、李冰等可说是游民,但李冰在成都灌县督导兴建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后来当地人民建“二王庙”以纪念李冰父子功绩。上述诸人对水利建设都立了功。又如郑国渠,是韩国建议秦国建造。于是“沃野千里,号为陆海”,秦国因而大富。

        《周礼》沟洫制中说,井田制是具备大规模水利的一种制度,此说不可信。但当时已有相当的水利兴修,则为事实。

        《周礼》又载曰:“遂上有径,沟上有畛,洫上有涂。浍上有道,川上有路。”

        “遂”为2尺宽,其人行道曰“径”;“沟”为4尺宽;“洫”为8尺宽;“浍”为16尺宽;一“川”为一万家地,为900万亩,其大水田曰“川”。“径”上可跑牛马;“畛”上可通行大车;“涂”上可跑乘车;“道”是双道,同时可并行通过两乘车;“路”大约2丈宽,可同时并行通过三乘车

        以上为《周礼》书中之讲法,可见当时水利兴修与陆路建设已初具规模。《周礼》出书于战国末年晚周时代,其时已有大批农田出现,先冲破了格子线,山川也开发了。种植稻麦需要较多水利兴修。

        接着,可称为第三农业经济的桑麻事业兴起了。桑麻生产事业最兴盛的要推当时的齐国。齐有“冠带衣履天下”的美誉。即当时全中国所穿戴的衣、帽、带、鞋均是齐国产品。古代“抱布贸丝”是一个商业行为。当时齐、鲁地区,千里之地,极目远望,遍植桑麻,其丝麻织物,足供全国人穿用。人吃米麦有所限量,但衣着却可奢侈些,衣服可多做几套。此为孟子时期所无;这是孟子以后的事了。

        新生产事业,诸如煮盐、采铁、纺织、水利、捕鱼、铸钱、伐木等,在《左传》中是没有的,乃是封建制度被打破后的新生产、新经济。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