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王阳明·一切心法十四

十四

        也许真理从来都是沉重的,所以“立志”才成为王守仁屡屡强调的话题。当然,对于徐爱这样的有志青年,沉重从来不是问题。

        这一番同舟共渡,徐爱的世界观就这样被彻底颠覆了。那种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感觉使他不禁手舞足蹈,甚至连日陷入一种如狂如醒的亢奋状态。及至正德八年(1513年)二月,中国思想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一段水程终告结束,王守仁和徐爱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余姚。

        真的过去了很多年。在故乡等着王守仁的是九十三岁高龄的祖母、年近古稀的父亲、结婚已经二十多年却总是聚少离多的妻子,而兄弟和堂兄弟们也都已经儿女成行了。一个尴尬的问题忽然凸显出来:时年四十二岁的王守仁竟然还没有一儿半女,这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年代简直罪不可逭。

        此情此境,以当时的道德而论,继承人问题才是重中之重,而王守仁才到家里,就要开始与徐爱一同到天台山、雁荡山游山玩水的计划,只因为被宗族亲友绊住才未能成行。就这样到了五月底,他才带着徐爱与几名后辈启程。《年谱》如此记载旅游行程:“乃从上虞入四明,观白水,寻龙溪之源;登杖锡,至雪窦,上千丈岩,以望天姥、华顶;欲遂从奉化取道赤城。适久旱,山田尽龟圻,惨然不乐,遂自宁波还余姚。”

        途并不愉快,一来因为适逢浙东久旱,满眼尽是山田龟裂的景象,只会让人生出“哀生民之多艰”的哀伤;二来因为同行的这些晚辈在朱熹哲学里“积重难返”,王守仁纵使费尽开导点化之功,终不能使顽石点头。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