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王阳明·一切心法

        “衙内”既然入继大统,帮闲们也跟着鸡犬升天,其中最得宠者有八人,人称“八虎”,“八虎”当中又以刘瑾为首。

        刘瑾本姓谈,父母对这个孩子给予殷切厚望,自幼便给他做了阉割手术,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够进宫做宦官,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穷人家庭每每如此,尤其在明代,随着宦官数量与日俱增,自宫求进渐渐也成为一大人生方向了,甚至发展供求关系严重失衡,成千上万自宫却未被录用的人要么滞留京师,期待下一次机会,要么流落四方,沿街乞讨,要么聚众为盗,劫掠商旅,成为有明一代最严峻的社会问题之一。

        明代宦官,从国初不及百人发展到后来的数万乃至十万之众,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大奇景。之所以宦官要用到如此多人,是因为他们不仅仅在紫禁城中为后宫服务,更在京城内外设有许多派驻机构,自成一套衙门系统。

        甚至可以说,中叶以后的明政府有两套系统,宦官系统几乎可以和传统意义上的官僚系统分庭抗礼,内可以拟旨,外可以将兵。既然宦官的权势利禄不减文臣武将,那么十年寒窗之苦和一刀断种之痛究竟孰优孰劣,也许长痛真的不如短痛吧,“引刀成一快”真能换来许多快活。

        顾炎武有“禁自宫”一章,引《明实录》追溯这种怪诞风气的原委,说自宫求进的事情是景泰年间开始的,当时朝廷虽然下了禁令,但最后还是接收了这些人,于是京城附近那些既不愿服徭役又贪图富贵的百姓仿效成风,不但自己净了身,还给子孙也净了身,天天都往礼部跑占名额。自此以后,日积月累,千百成群,成为国之一害。

        既然供求关系严重失衡,那么仅凭自宫当然不够,还要找对门路才行。一般人会找的门路是把孩子送给某个宦官做养子,一来养父总能给孩子谋个差事,二来孩子在那个陌生的大集体里也会有人照应。《明史·刘瑾传》记载刘瑾本姓谈,随某位刘姓宦官进宫,于是冒称刘姓。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