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成功创业有方法企业实录17 桑迪亚:声誉引来第一笔订单

企业实录17 桑迪亚:声誉引来第一笔订单

        企业:桑迪亚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留在美国工作,使桑迪亚创始人王晓川见识了学术之外的广阔天地。从靶点到临床,从技术到管理,14年来王晓川几乎涉猎了新药研发的各个环节。虽然从1994年开始,王晓川因工作每年都能回国几次,但她直到自认为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才着手实现自己的夙愿。2003年3月,她和丈夫即双双辞去在美国的工作,卖了房子和车子,举家回国。

        “这真的没什么,本来就是国家派我出去的。”王晓川坦率地说,“滞留这么多年,我已经很惭愧了”。尽管自认为现在回来贡献更大,但未能在十几年前如期回国,一直是王晓川心中解不开的心结。也正因为如此,她加倍地珍惜时间。

        “2003年3月30日还在美国的公司上班。4月2日我就到上海上班了。”王晓川辞去了股票已增值10倍的美国公司的高薪优职,一天假没休就赶回上海投入工作。然而,最初加盟的公司一年后仍迟迟未能开展新药研发,迫使王晓川痛下决心自己创业。

        她打电话拉来了唐明。“我是第一个风险投资者,”唐明笑道,“这是件有意义的事”。从2004年3月开始,王晓川和唐明就在张江高科技园区看房子,跑注册;4月,他们投入到实验室的装修工作之中;5月拿到营业执照的时候,实验室也已经装修完工了。5月中旬,第三个管理团队成员齐铭博士正式受聘,他在31日就带着老婆孩子一起回到上海。6月8日,公司正式开业。

        “我们当中10%的人是留学生。”王晓川骄傲地介绍,“全部都是举家回国”。这种不留后路、志在必得的创业热情和决心也深深感染了投资商。安徽省投资集团在和王晓川的团队谈了两次之后,很快拍板,一次性将1000万投资款打进了公司的账户。“当时我们还没完成注册,”唐明自己都感慨投资商的眼光和对他们的信任。这比团队自己到得还快的资金并没有冲昏创业者的头脑,团队决心扎扎实实开展工作,只有建立自身造血功能才能坚持新药研发的志向。桑迪亚选择了研发外包的道路。

        2004年6月23日,第一个cro(合同研究)订单就进来了,5万多美元。

        这笔美国圣地亚哥的企业订单是奔着桑迪亚管理团队来的。圣地亚哥有成百上千家生物和医药科技公司,圈子很小,凭借着桑迪亚管理团队的声誉,客户决定把订单给这家刚刚成立的小公司试试。接到第一个订单之后,其他订单接踵而至。到2005年8月底,公司已经有了20多个客户,分别来自美国、欧洲、日本,其中不乏一些世界顶尖的制药企业和生物技术公司,并且都成了回头客。“一家日本客户之前从没来过中国,经人介绍慕名来到桑迪亚,”唐明骄傲地介绍说,“我们从来没接触过,从9点钟开始谈,到11点钟就签了合同”。事实证明桑迪亚确实是个值得信赖的高水平公司。协议约定:用半年的时间将指定的小分子活性提高10倍。结果四个多月后,数据出来,活性提高了43倍。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