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我在华为的日子第四节

第四节

        没过几天,小刁其他各种与众不同之处就显露出来了。他是开着车上班的,他是戴着一块劳力士的,他脖子上的貔貅经过精通此道的小蔡鉴定绝对是上品,他笑的时候总是喜欢仰着头……

        董延明从高守那里知道这家伙是跳槽来的,而且是从业界的友商兼公司的死敌那里过来的,而且人家在那边原本也不是无名之辈……但是究竟多有名,董延明也不知道,光听高守说“如果知道了能吓死你”,哦,那还是不知道的好。

        不过,这倒解释了很多问题,比如为什么高守要亲自做他导师;为什么他有如此见地,可也平添了许多烦恼——当然这只对董延明而言。例如,这么个大人物以后怎么对待呀,这么牛的家伙以后怎么给他讲知识,最主要的是,又来一个这么狠的,不用这么夸张吧,让我董某人以后在组里怎么混哪!

        从前宋江、岳小雄这帮人强过董延明他还有借口,毕竟大家沉浸工作的时间不同。后来小蔡那家伙可以理解为个人际遇,小刘是个人努力+争取机会,都是不错的借口,也能帮助董延明精神胜利。再后来方志久这家伙也可以说因为工作分工不同,虽然隐隐有后来居上的意思,但是人家每次总要非常真诚地说,我当初跟着明哥干活,让人听着多舒心啊。

        但,这个小刁,简直没治了。资格能力样样吃定董延明,目前董延明唯一可以摆出台面的就是对通讯协议以及产品代码的熟悉——但这算个屁呀,就他那点浅尝辄止的程度,自己都没信心可以保证长久的领先优势。

        第二天小刁又毕恭毕敬请教董老师问题,董延明差点没站起来给他让座,连忙纠正他说,什么董老师董老师的,小董就好了……

        董延明和小刁简单讲了讲知识点,就聊起家常来。小刁比董延明大一岁但同年毕业——硕士毕业和小董本科毕业同年。毕业后就扎根在友商,干得风生水起,然后被劫持到了这里。董延明很想问他,工资几何股票几许,但真是怕自己受到伤害,所以很自私地避而不问。

        这也引起小成、小蔡的不满,他们揣测小刁的收入怎么也跟高守一平,但高守有多少他们也不太清楚。大家迫切地想知道这些,就是为了给自己将来的职场收入增加一个参照物,自己能不能达到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极限到底能达到多高。

        董延明拒绝去问这些信息,心想:我问完了就挺受打击了,然后小刁再出于礼貌问我一句……我说不说啊,说?就人家四分之一,多招人鄙视啊。不说?你在那么牛的人面前摆那么大谱啊。

        董延明这些纠结按下不表,他的工作没有停止,但到了Ut测试阶段,无论如何也轻松了许多,究其原因无外乎这个阶段是给自己挑错,需要交付的只是缺陷率,不像从前的阶段总有文档代码这类实实在在的交付件。缺陷率这个东西说起来就玄妙了,代码做得好的愁,做得不好的也愁。好的是愁找不到那么多缺陷,不好的是因为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还都是参天大树的巨坑,掉进一个坑里老长时间爬不出来,也是大有人在。

        但是就像李茂川所说,这个阶段代码质量基本已经定型了,这些缺陷的修改工作也仅仅只能让质量高的更上一层楼,质量烂的在这一阶段所解决的问题恐怕于大局无补。大家要做的就是保证程序可以正常运转,余下的只能交由测试部来搞持久战了。

        董延明把自己这部分分成几块,测试的CASE都是之前写好的,柳景正、小刁人手一部分。好在Ut只要跑通了环境,余下的就是机械的重复和观察。但因为是架构上的大变动,所以偌大的系统居然任何一行代码都需要覆盖,实事求是地说,这种构造环境的测试比当初写CODE要困难得多。

        李茂川每次开会都要鼓励新人,你们赶上了好时代,一进公司就有这么庞大的项目,这种锻炼机会十分难得……

        说得跟老巩附身了一样,董延明刚进公司的时候老巩没有现在这么忙,还参加了V7的开工会,说的大概也是这些话。当时董延明还真的心潮澎湃了一阵子,现在听起来却已经有点讽刺意味。

        实际上李茂川说这些话也有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意思,大概他觉得项目到了这个地步,大局已定或者大势已去,可他身为项目负责人,不表现出冲锋在前的意思怕大家更加松懈。

        按道理说,V8项目这么脱胎换骨易筋洗髓地折腾,项目开工和运行周期都是锣鼓喧天的,到了结束期应该有点“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意思才对,但实际情况却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让人说不出地别扭。老巩不朝面了,压住阵脚的PM迟迟悬而未决,当初跑前跑后的林左,现在也只能出现在群发邮件的地址栏里面,就连高守,现在都开始对组内的项目不闻不问了。

        虽然说工作不是为领导做的,但实际上对某些心理阴暗的小人物——比如董延明来说,工作就是为领导做的,领导都不关注这个项目了,他的努力也变得毫无意义。虽然他也知道表现这东西最该做的就是在领导最不关注的时候,这样才会有反差,有吓人一跳的效果。

        但董延明就是这么俗这么土,总希望被领导耳提面命一番,然后他再跟打了鸡血一样地奋发图强,就好像上次改单子的事一样。可惜最近领导们都不太关注V8,大多数走路都行色匆匆的,让他连主动汇报都干不成。

        有时候他也怪自己太多事了,工作已经这么忙了,埋头苦干还应接不暇,天天还总用眼角余光去寻找是否有领导注视了自己,这也太奇怪了吧。有这个时间用在工作上,这份精力用在工作上,何愁没有引人注目的工作业绩呢,嗯,按道理说应该……应该会有不错的工作业绩吧?

        董延明这么不确定是有原因的,原因就在于小刁。他头些日子提了提系统的问题,后来高守让他写出个具体方案,他就写了一个。高守看了后不置可否,上交给了老巩,之后老巩也没有表态,没有回信,一放就是几天。

        几天后刘彻颠颠地跑来询问“哪个叫刁金龙”,然后在众人迷惑的目光里找到刁金龙桌子,亲切地聊天。大家只见小刁连比带画,好像一会比拟下面水波粼粼,一会比画上面烈焰升腾,实在是不得要领。俩人没说两分钟,刘彻就拉着刁金龙去自己那片区域,给众人留下无尽的疑惑。

        只有董延明知道,高守的不置可否,刘彻的礼贤下士,都是说明小刁那份报告非常重要,重要到他们这类相比董延明而言的大人物都无法下定论的程度。

        小刁来公司还不到一个月,连最基本的培训都还没做全套,但是这影响人家的崭露头角了吗?小刁对系统对架构连一知半解都还算不上,通讯更是一无所知,但是这影响人家大放异彩了吗?(虽然这份报告仅仅是被领导关注,还说不上应用,但已经被董延明视为大放异彩了。)

        这说明什么呀?落差,巨大的落差,能力上巨大的无法弥补的落差呀!董延明研究这套东西这么久了,从来没思考过这个架构引发的性能危机。即使上次岳小雄一鸣惊人地点出这个问题,他也没思考过如何解决——当然了,他也很确信他就算思考,那结果也一定是不了了之。眼下小刁先人一步提出了解决方案,他仍旧不甚明了这个方案的细节,甚至回去GOOGLE之后仍旧不得要领。

        小刁一骑绝尘,突然让董延明对一个许久都没想明白的问题豁然开朗。

        那时候他们几个人都刚入职,大家午饭时评论着任老板说的“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这句话。小刘还问,那如果烧死了呢,大家都饶有兴趣地看着他说,那就成了烧鸡。

        那时候大家都以为凤凰和烧鸡只是彩票的概率问题,但今时今日董延明突然明白的就是——总有些人注定了初试啼声便已经气象万千,成为老板希望的凤凰只需假以时日,可那明显不会是自己。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