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我在华为的日子第三节

第三节

        潘安升职了,接替了金吉,同时成为最年轻的资源经理,手下十来条枪,其中便有黄大仙。黄大仙最近打击不断,先是PM失手,又是资源经理失足,当头一闷棍,背后一板砖,犹如暴露在流星雨下的太空船,一浪又一浪的击打,打得他连北都找不到了。于是他的V7PL似乎也做得有些心不在焉——虽说老板都说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良好心态,但是这话这心态肯定不是坐冷板凳的时候感悟出来的。

        资源组周例会的时候,高守宣布潘安以后就是三组的资源经理,然后顺便加了一句:“我们部门与公司一起发展壮大,去年还一百人,今年就两百人了。在扩张和壮大中这种机会便会不断地出现,哦,是不断出现这种机会。有了机会我会给大家尽量争取,但是有个条件是大家一定要好好表现,好让我推荐的时候有筹码。潘安在V5的支撑工作中就有非常好的表现,老王就评价过潘安是大将之才,所以当有机会时我一推荐就成功。”

        后来大家都讪笑董大侠,说他怎么不跟导师一起去三组当副组长,董大侠说怕被黄大仙掐死,大家笑得更欢快了。

        高守进入V7后也没见比金吉做得更多,也许是因为黄大仙管理项目时日太久,他不好多插手。老黄在CODE阶段结束后没有再开例会,以往各阶段他都会开一个针对所有人的阶段文档培训,给出阶段性的文档模板的同时,还会详细讲解本阶段的质量要求。可能是考虑到大家都会写代码了,老黄就只发了一份邮件附带公司的编程安全规范,嘱咐大家要遵守安全规范来编程。

        自打V7进入了CODE阶段,大家的工作态度一下子产生了泾渭分明的变化。宋江一派的老员工神情轻松,击节赞叹说:“×他妈总算过去了,能喘口气了!”董延明这拨新员工却如临大敌,把肾上腺素的日均分泌量又提升了一个层次——不管文档写得如何,最终交付的还是代码,就好像董延明家乡的俗语,编筐捏篓全在收口。而且董延明始终没有转换思想,总觉得写代码才是他应当应分的工作,写文档总有些隔靴搔痒的意思,再加上整个流程中,董延明和方志久写的所有的文档质量都晕乎乎的,所以更重视代码阶段。实际上,董延明的这些文档写完后,他依然既不知道该怎么写,也不知道要写什么,更不知道写了后会怎么样,结果导致文档和文档之间的关系非常的辩证——既不是没有联系也不是很紧密的联系,可以联系起来看,也可以割裂开来看。

        总之,董延明和方志久的文档没有起到CMM流程中各个阶段该起的作用,属于真正的为了写而写,俩人到了CODE阶段脑子里还是一盆糨糊。哦,两盆糨糊。宋江之流就不同了,在流程的各个阶段,他们按部就班地将协议中的描述对应到文档中去,到了CODE阶段已经是瓜熟蒂落喷薄欲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拉过一张键盘就能浩浩荡荡倚马万言。

        董延明和方志久俩人写起CODE非常郁闷,因为之前LLD文档中有太多遗漏的点,让他们手足无措。他们发现LLD对于写CODE帮助不大的时候为时已晚,掰着手指头一算七天的CODE阶段过了两天,俩人一下子汗如浆出。董延明故技重施,跑到黄大仙桌子前一屁股坐上去,诉苦说LLD文档评审的不充分,导致LLD文档没有起到伪码的作用,现在CODE阶段肯定完不成CODE,黄大仙如果不能派人支援那肯定要延期。

        结果黄大仙白他一眼说:“小董,你行行好吧,你LLD我给你的评审专家是最好最负责的,你自己点没写到所以才会有遗漏,你有上我这哭的工夫,说不定能出十行代码了!”

        董延明一惊,从桌子上下来,尴尬的奉承马屁犹如潮涌——黄大仙明察秋毫电光火石目光如炬不怒而威风凛凛如万兽之王……

        老黄有些落寞地叹了口气,抬头正色说:“小董,我发其实有很多道理我不说你不明白,你就喜欢抖机灵。不过中国人讲究人际关系,讲究外圆内方都几千年了,把话说漂亮了这都正常。但是凡事都有个度,你身上有点社会气,我闭眼睛听你说话以为你是做市场的。不是骂你,咱们部门你现在拉出来一百个,有九十九个都想去做市场,剩下那一个不想去的是老巩。你说这帮人,也不知道犯什么邪了,都觉得搞技术没前途,我就不明白,你技术都搞不好就能搞好市场?哦,我跑题了。我是说,你呀,你身上呀,程序员应该有的稳重和实诚你都不太多。别胡扯,不是木讷,你知道我想说啥。那个谁说的那个……重剑无锋大巧不工你也听过吧?嗯,万言万当不如一默你没听过吧。”

        老黄不胜感慨的样子推推头发,接着说:“其实你说这个社会也好这个群体也好,咱俩也好,你想搞好关系怎么搞,不是光说漂亮话吧?你说各取所需?嗯,那你说,各取所需的话你要知道对方需要什么吧?就说老巩吧,他要什么?要能干活的,要关键时刻能举炸药包的!为啥?你说,同事之间最需要什么?肯定要实在人,能共事能承担责任的!下属需要什么?要有担当的领导。你说咱们部门吧,缺聪明人吗?高守那都是上学时候拿过奥数冠军的,刘自明参加建模大赛得了第一的。哎呀,至于我都算麻绳提豆腐了。聪明人一抓一把的时候,你说什么人最吃香?靠,不是笨人!靠,也不是蠢材!是实在人!如果你是老巩,你想要个干活实在的人还是总哭穷的人,你自己想要同事,你是要老老实实跟你一起干活的还是天天想着怎么推卸责任的……”

        董延明惭愧地点点头,听到长者说他的不是的时候他还是很虚心的,但如果是同学朋友说起,他就死活也不认账。他已经习惯了同事朋友都随波逐流的混日子,大家蛇鼠一窝沆瀣一气,多少年没有人这么指出他的问题症结。他想了又想,觉得这些话似乎二十多年前老娘就讲过,只是自己没有认真听,再推广一下,董延明又发现,他成人之后看到或者听到各种让他深受启发的道理,其实早在童年时代便已经通过许多渠道有过了解,只不过人总是要自己亲身经历才肯接受,他又默默点点头,离去。

        后来老黄的话让他受益好久,董延明自称一日三省,时刻克制着自己的虚伪狡猾各种市民的小欲望,尽量令其缓缓蔓延,因为总是今日难过来日且长。

        CODE阶段完工后董延明自己说,虽然他跑到黄大仙那里去哭诉LLD文档评审不利导致CODE寸步难行,但实际情况却是——在黄大仙真正将特性对应的评审专家落实之后,评审专家们还是非常尽心地评审了的,他们都秉持着程序员特有的执著和细心,对董延明的文档做了最大限度的评审。

        比方说宋江虽然每天总是很滑头的样子,却可以加班阅读文档,而且他居然会自己主动把相关的协议看完,并理解后再去评审文档,这一来二去所花费的时间往往不是两倍这么简单。他提出来的意见不仅仅是语法上的,更多的是设计和实现上的。他会要求董延明设计的时候考虑到其他特性,避免因为新特性的加入导致老特性出错。同时也要考虑性能,因为通讯软件追求处理速度,一个NE的位置也会影响整个软件的速度。还有,董延明本来认为,自己无暇去了解本业务以外的代码逻辑是件很有道理的事情,但是宋江的评审意见却说,他的业务处理放置的位置肯定会让自动机提前结束了,因此,一定要把整个自动机的机制搞清楚才能添加代码!

        董延明头大如斗,因为BAR这种大型软件几百万行代码,使用自动机队列来处理业务,总共也有几十个类别自动机,一旦系统启动,同时存在的自动机数目就是天文数字。任何一个自动机都是几万代码数十个函数,处理了若干的细节、若干的参数。

        宋江却说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你必须把关系弄明白了才能写好,否则一定会引入新BUG。他看董延明不情愿就说,其实你写规格写SRS,写那么多文档加那么多班,还不是为了最后把CODE写好,你要是不把握好这临门一脚,那你从前那么多工夫、那么多辛苦不都白费了?

        董延明觉得有理,不过最终还是没能把全面阅读代码这个愿望落实,也因此导致CODE阶段才发现从前遗漏了很多点。董延明和方志久在别人优哉游哉的时候手忙脚乱,眼看七天过去了,仍然还没找完到底遗漏了多少点,总觉得好好一个特性让自己写得仿佛大眼筛子筛沙子一样泥沙俱下,俩人这才怀念起写文档的时候。

        每天写CODE的时候,都要试图从与之相关的边边角角老CODE中,寻找与当下相关的地方,这种大海捞针的工作让俩人精疲力竭绞尽脑汁,但是又不敢停止不敢放松,因为细一想宋江之前的危言耸听,那就是掏心掏肺的金玉良言——俩人实在没有足够的信心,可以保证自己的CODE和从前的CODE之间没有冲突,如果有了冲突……

        正当俩人惶惶不可终日时宋江又神经病似的跳出来说:“大佬,后面还有St和Ut呢,没关系,慢慢改吧,谁的代码没有点BUG呀。”于是董延明又放了自己一马,好像坐在滑梯上的孩子,禁不起别人一推,哧溜滑了下去。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