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国学小百科书系·唐诗小百科燕歌行/高适

燕歌行/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诗的前面有一段小序:“开元二十六年(738),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高适所感的“征戍之事”,是指开元二十四年(736)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使安禄山讨奚、契丹,安禄山败;开元二十六年,部下赵琪等矫张之命,逼平卢节度使乌知义讨奚、契丹,又败。张守珪隐瞒败绩,反而上奏朝廷获胜之功。高适所说的“元戎”,就是张守珪。他所谓的“感征戍之事”,就是指此而言。

        最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艺术的表现,揭示了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带兵的将帅贪功冒进、昏庸无能、纵情声色、不恤士卒。这样的仗再打下去,还是只有失败,只会给战士和他们的家人带来更大的痛苦和灾难。

        高适是唐代大诗人中居官最高者之一,也是真正有政治才能和将帅之能的人。他的边塞诗在唐人边塞诗中独树一帜,主要就是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去分析战争胜败得失的原因,所站的角度显然比一般的描写战争场面、边塞风光、同情士卒的诗要高明一些。或者说,是唐人边塞诗中的另一种类型。

        对于边患、征战、杀戮、胜败,政治家、军事家、统帅的看法和感受与普通文人或下层士卒是有很大不同的。

        这首诗的艺术成就极高,称它为唐人边塞诗中的第一力作也不为过。全诗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结构完整,气势很大。在修辞手法上,采用了对比的写法,以战士的以死报国与将帅的昏庸淫逸对比,情感张力非常强。虽然是七古,但却采用大量的律句入诗,平仄协调,对仗工稳,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将领们可以全身而退,甚至冒领军功,而战士们却只有埋骨黄沙了。征人铁衣远戍,少妇城南断肠,带给人民大众的是多么巨大的伤痛。战士们仍然在阵前厮杀,将军们仍在帐中歌舞,令人不由得想起飞将军李广,其实也是对边将们最无情的指斥和鞭挞。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