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美丽的英语第三部分:我们的金钥匙 英语之谜

第三部分:我们的金钥匙 英语之谜

        tery of English

        英语之谜

        少女时代,我觉得English真像一个谜,我总想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开始它是什么?为什么全世界这么多人都在使用这种语言?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无论在哪里,无论在天之涯海之角,只要会说英语就能找到自己的朋友。英语得到了最广泛的传播,伴随英语发展的还有它的文化。我曾经对我的朋友Z说,学习英语首先就要对它感兴趣,一个人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总会做得好,而对不感兴趣的事就很难做好。只有把学习英语当作一件有趣的事,而不觉得它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这样进步就快了。

        我对英语一直很感兴趣,学习了几年之后,有一段时间我读了一些和语言历史有关的书,我觉得既然要学习一种外语,就必须也应该了解它的历史,也许这会帮助我们理解和使用这种语言。

        翻开厚厚的《英语的历史》(tory of Engliss)的移入,带来了凯尔特人的文化和语言。现在英国的一些地名,就来自古代凯尔特人的语言,比如:

        London(伦敦)

        Dover(多佛尔)

        thames(泰晤士河)

        Avon(艾冯河)

        ye(怀伊河)

        还有一些地名是从拉丁语(Latin)中来的,比如:

        Mancer(曼彻斯特)

        Lancaster(兰开斯特)

        还有port(港口), mount(山,丘),也都是来自拉丁语。

        英语里还有很多词是由入侵不列颠的古代日耳曼人从欧洲大陆上带来的,这些词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它们也都源于拉丁语,比如:

        bishop(主教)

        cherry(樱桃)

        cheese(干酪)

        butter(黄油、牛油)

        cup(杯子、奖杯)

        dish(盘子、碟形卫星天线)

        kit(厨房、炊具)

        mile(英里)

        pen(钢笔、围栏)

        pipe(管子、烟斗)

        pound(磅、英镑)

        street(街道)

        wall(墙)

        wine(葡萄酒)

        在古代,不列颠(Britain)曾多次遭到古罗马人的入侵,声名显赫的凯撒大帝(Julius Caesar)在他的Gallic ars(《高卢战记》)里就记载过他两次征战不列颠的史实。除此之外,入侵过英伦三岛的古代民族和部落还有盎格鲁人(Angles),撒克逊人(Saxons),朱特人(Jutes),丹麦人(Danes),虽然这些部落大都是古代日耳曼人(Germans),但他们却有各自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他们讲的也是形形色色的部落语言,或者是混杂的方言土语。占据法国诺曼底的诺曼人(Normans),后来也入侵英国,迫使当地的英国人成为他们的臣民,他们讲的法语一度成为宫廷和贵族的语言。所以,追述英语的起源以及它的文化渊源,可以说来源是多样的,尤其是词汇,几乎可以说就是大量外来语的集成。比如,英语里有很多词和现代的德语词一模一样,有的语言学家认为,英语实际上起源于古代日耳曼语的一支。比如说,England这个词,就是来自Angle-land,它指的是古代盎格鲁人在不列颠建立的王国。更有趣的是,因为诸多民族都在英语里留下了自己语言的印记,所以,在英语里同一个事物就会有两三个词或者更多的词来表达,比如说:

        pig, hog, sow, swine (猪)

        , pony, steed (马)

        cattle, ox, bull, cow, calf, buffalo (牛)

        s, antelope (羊)

        宗教(religion)对英语也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早期基督教(ity)传入英国以后,对当时在英国占统治地位的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基督教把大量的教会拉丁词语也带进了英语,比如:

        dle(蜡烛)

        grammatical(语法的)

        hymn(赞美诗、圣歌)

        martyr(烈士、殉教者)

        mass(质量、群众)

        master(主人、师傅、大师、硕士)

        meter(米、公尺)

        nun(修女、尼姑)

        pope(罗马教皇、主教)

        priest(牧师)

        school(学校、学院、授课)

        shrine(神龛、神殿、圣地)

        temple(庙、寺院、礼拜堂)

        verse(韵文、诗句、诗篇)

        此外,还有一些词汇来自公元九世纪入侵英国的斯堪的纳维亚人的语言,这些也是我们的常用词,比如:

        are(是、在)

        band(带子、乐队)

        both(两者、双方的)

        die(死亡、消逝、熄灭)

        egg(鸡蛋、卵)

        fellow(家伙、朋友)

        get(获得、变成)

        give(给、授予、捐赠)

        husband(丈夫)

        law(法律、诉讼)

        root(根、根源)

        sister(姐妹)

        sky(天、天空)

        take(拿、取)

        they(他们、它们)

        their(他们的、它们的、她们的)

        them(他们、它们、她们)

        window(窗、窗口)

        这些词汇对英语的语法结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有意思的是,有些外来词语,包括后来入侵英国的诺曼人(Normans)讲的法语,并没有覆盖原来的当地语言,而是和它一起共存下来,使用至今。比如:

        ill —— sick(有病的,病态的)

        nay —— no (不,否)

        raise —— rear(饲养,抚养)

        skill —— craft(技能,手艺)

        skin —— hide(皮肤)

        在这一组词中,前面一列是外来语,后面一列是那时已经存在的当地语。

        从上面的叙述中也可以看出,英语所吸收的外来语大都比较简洁,易学易记,也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这些词语的吸收,使当时很多复杂累赘的本地词汇失去了生存的必要,后来就渐渐地消失了,而简明易学的新词语普及开来,它们对丰富那个时代英国的文化生活一定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大量的外来语被英语吸收以后,又经过了长时间的演变,还有的与别的民族的词汇再次重组,加上不同的词缀和词根,就发生了更多的变化,这样一来,英语的词汇得到了极大的扩充。有的学者认为,即使是最全面的英语大词典(unabridged diary),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英语词收入其中,因为英语的词汇实在是太丰富了。

        据说,最早的英语字母出现在公元五世纪,以后经过了二三百年的发展,出现了古老的英雄史诗,这些史诗在人民中间口耳相传,其中流传下来的就有著名的Beoeutonic)演变而来的,这种说法也许还真有些道理。

        英语从古英语发展到现代英语,主要还是由于文艺复兴。著名的英国文学家杰佛里?乔叟(Jeffrey Cerbury tales(《坎特伯雷故事集》)。继他之后的,更有威廉?莎士比亚(illiam Shakespeare)成为彪炳千秋的文学大师。莎士比亚的戏剧极大地提升了英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对于英语自身的贡献也是举世公认的。

        如果说文艺复兴是英语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难得机遇,那么,它发展的另一个机遇则是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带来的不仅是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还激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变革,新词语如同新的发现、新的发明和新的生活方式一样层出不穷,从Darwin(达尔文)这个词引申出的词汇就有:

        Darwinian (达尔文的)

        Darwinism (达尔文主义)

        Dar (进化论者、崇拜达尔文之学说者、达尔文的)

        Neo-Darwinism (新达尔文主义)

        殖民扩张、两次世界大战,使辉煌一时的“日不落”帝国由盛转衰,可是英语却扩张到了全世界。不过,现在担当这一语言“巨无霸”的已经不是当年的日不落帝国了,而是大西洋彼岸的美利坚(America)。随着战后新技术革命的突飞猛进,特别是上个世纪末以来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英语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的语言。有的语言学家说,现在全世界有大约十五亿人使用英语,这其中还不包括中国正在学习英语的几亿青少年和成年人。

        简单地学习一段英语的历史,不难看出,语言的形成和发展有它深厚的文化和时代背景,因此,语言也就深深地打上了文化和时代的烙印。我一直认为,要真正学好一门语言,就要从这门语言的文化和历史的背景中去深入地理解它,熟悉它,为最终使用它打下一点基础。从文化层面上说,语言又是文化的符号。语言中可以窥见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和它的历史渊源,也可以通过语言揣摩一个民族的文化禀赋,比如思维方式,哲学理念,大众的文化素养等等。英语是一种在外来文化影响下形成的语言,它吸取了外来语言文化中的许多优点,并且在自身的发展中不断地加以凝炼,因此就成为世界上优秀的语言之一。

        比如说,英语和德语相比,英语的名词没有性的区别,而德语的名词却有阳性、中性和阴性的区分;还有,英语名词单数和复数的变化相对比较简单,而很大一部分德语名词的复数词尾都要单独记忆;英语里没有格的变化,这就省却了动词和形容词的繁复的变位和变格。再比如,英语的人称没有尊称、谦称之分,you可以译为你,也可以译为您;听者根据上下文或者说话的场合、说话人的语气来判断是不是尊称,而德语里却有du(你)和Sie(您)之分。英语的主、谓、宾结构简单,意义确,使语言简洁明了,很多表达和汉语相似,或者有相近的风格,比如:

        Brevity is t.

        简洁是智慧的灵魂。

        you see is .

        所见即所得。

        Rest is a good t boredom is its brother.

        休息是件好事情,无聊却是它的兄弟。

        O but man; in t but mind.

        地球上唯一伟大的是人,人身上唯一伟大的是心灵。

        Every man is a poet when he is in love.

        每个恋爱中的人都是诗人。

        I am learning all time,tombstone will be my diploma.

        我终生都在学习,墓碑就是我的毕业证书。

        英语这种兼收并蓄的特点,还使它易于创造适应新时代的新词汇。在今天的网络时代,英语的新词汇和短语大量涌现,让人目不暇接。比如:

        biometric card (生物芯片身份证)

        Karoshi (过劳死)

        mouse potato(指长时间坐在计算机前的人)

        OED Online (Oxford Englisionary Online在线牛津英语词典)

        Shopaholic (购物狂)

        tellyholic (电视迷)

        比如,我最近从网络上看到,最新出版的OED收录了下面这样一些新词:

        to treet as an adjective meaning “popular, mainstream”    into tal force are all included i update. per, a person ers petitions in order to ice of entering numerous petitions in order to ries.

        从上面这段话里,我发现英语的新词汇真是层出不穷,并且总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比如reet 看上去好像是一个词组,可是在这里却变成了形容词,意思是“流行的,主流的”。Feeding frenzy 是一个网上的游戏,可以两个人玩,也可以八个人玩,游戏的做法是给饥饿的小矮人拼命地喂食,不然他们就会饿死。还有al force(生命力)……不过,per这个词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它指的是那些特别喜欢参加竞赛和竞争,把奖章挂满胸前的人,我觉得他们应该叫做竞赛迷。

        说到竞赛迷,我想起了-holic这个后缀,它可以构成很多新词:

        s of coffee, you could call yourself a Coffeeoo many films, time, youre a Bookao describe yourself and your friends.

        在学习英语的时候,我很注意一些词的后缀,熟悉常用的后缀可以有效地扩大词汇量。holic就是一个很有用的后缀,比如,喜欢喝很多咖啡的人,就可以叫他咖啡虫;每次新片上映必去影院的人就是影迷;如果有人整天埋头读书,他就是书虫,等等。有时看见那些头发染成金黄、火红、鲜绿、碧蓝的人,我就很想给他们送一个fashionaholic(时尚迷)的称呼。

        很多新词是紧贴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或者说,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发明的新词,很快就会出现在最新出版的词典中,成为流行词语,随着英语传播开来,比如有一篇文章说,

        It’s t t people like to get out of t t is being popular in Britain is t of dress doo hes!

        现在一些人都不喜欢在下班后还穿着笔挺的西装或者职业装,他们喜欢穿得随便一些,像比较宽松的休闲服,好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恢复体力。可是,要是大家星期五穿着休闲服去上班,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呢?我想象不出来。但是美国的一种着装观念现在英国也流行起来了,脱了西装的星期五,或者叫休闲星期五。啊,休闲办公室,还有休闲……什么……

        Per typifies many people’s attitude to business is fat cats — people    cats lose te even larger amounts of money in pensation, rouser; times called a golden fareo distinguis from t w place.

        肥猫(fat cats)这个词不大好听,至少是不雅的,当它作为一个新词在英语里出现的时候,是指那些经营公司,收入很高的人。他们跟一般雇员不同的是,一般雇员被解聘的时候,只能得到一张解聘通知书,可是肥猫们被解聘的时候,往往会获得大笔的钱作为补偿,把腰包塞得鼓鼓的,因为他们是高薪聘请来的,所以就要用重金辞退他们,这样,称他们为肥猫也是很形象的。

        汉语中的网络新名词几乎全部来自英语,还有很多英语新词在欧美出现不久,也很快进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语言的一部分。我们的生活在变化,我们的语言也在变化,生活改变着语言,语言引领着生活的潮流,同时也改变着我们。英语的词汇极大地丰富了汉语的词库,有了这些,我们在这个每天都会出现新事物的世界上就不至于目瞪口呆,手足无措了。

        英语就像一艘大船,满载着丰富的词汇,航行在世界蓝色的大海上,人们通过它传播着知识和友爱,还有和平与希望……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